
摘要:受煤矿老采空区影响的高层建筑场地,多方法开采陡倾煤层形成老采空区,场地地面沉陷区积水,下伏采空区处于充水状态,采空区经注浆充填法治理,充填效果直接决定采空区地基是否“活化”,影响场地的稳定性从而决定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耐久性,以采空区注浆治理充填效果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压浆系数比对分析进行评价研究,对于同类复杂采空区有必要考虑进行多次补充注浆,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地下资源的开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规模的地下开采形成了大范围的采空塌陷区[1,2]。近年来,随着基建活动的增多和土地资源的减少,使得部分建筑不得不修筑在复杂老采空区影响范围内,该类采空区已经开采完毕或者停止开采已持续数十年,地下空洞没有被填充或处理,煤矿工作面留下的空洞和走向巷道复杂,对周围环境和土地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威胁。现代工程中,高层建筑物对变形要求十分严格,复杂老采空区的充填率将直接影响场地的稳定性。本文基于高层建筑下伏复杂老采空区场地条件,采用多次压浆试验,进行注浆治理后压浆比及充填率的充填效果评价研究。
1、场地情况及充填治理工程
1.1工程概况
某场地占地面积8 ha,拟布设建筑10栋,包括4栋26F住宅楼、2栋20F住宅楼、3栋24F住宅楼、1栋3F幼儿园、1F地下车库,楼号与层高分布见表1,平面示意图见图1。高层拟采用桩筏基础,剪力墙结构;多层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
表1楼号与层高分布表 导出到EXCEL
1.2煤层采掘情况
场地下伏3号煤层采空区,煤层开采方式为房柱式开采和走向长臂法开采。房柱式开采时间为1959年—1964年,采深34 m~178 m,采厚4.0 m~5.2 m,煤层倾角39°~44°,回采率约35%~50%。长壁式采空区,开采时间为1973年—1974年,采深175 m~355 m,采厚4.0 m,倾角37°~42°。
1.3场地条件分析
以终采时间计算,场地所处的房柱式及长壁式采空区均属于年代久远、不再维护的老采空区。该场地下伏煤层倾角在40°左右,属陡倾煤层,采空区埋深为34 m~355 m。经稳定性评价,在建筑荷载下埋深超过300 m的采空区不会重新“活化”。该区域地表水系发育、场地地下水位埋深约4.5 m,受采空裂隙影响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情况,采空区处于充水状态。该场地煤层顶板软、底板软、煤层软(即“三软”采空区场地),不仅自然状态稳定性较差,而且采空后煤层顶底板与矿房煤柱极易变形。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地下采空空洞与矿房间煤柱发生变形后,直接导致采空区稳定性极差。因此,本场地为全充水状态下陡倾煤层“三软”复杂老采空区,宜采用充填注浆治理方案,改善场地地质条件,防止采空区在建筑荷载作用下“活化”。
1.4采空区充填治理设计、施工主要参数
本场地采空区总治理面积249 660 m2,其中房柱式开采采空区治理面积125 988 m2,治理深度为34.3 m~300.0 m,设计充填率为85%。
治理工程完成注浆孔444个,注浆量72 901 m3。场地注浆孔单孔平均注浆量为164 m3。
2、充填效果评价手段及评价指标
2.1评价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
充填效果评价手段较多,本场地注浆充填效果评价结合现场实际采用钻孔取芯、孔内压浆、孔内电视、结石体试验等综合评价方法,完成取芯孔27个,占场地施工总孔数的6.1%,压浆孔44个,占场地施工总孔数的9.9%,充填效果取芯孔布置图见图1,采空区纵断面分析图见图2,孔内电视、结石体试验选取有代表性的取芯孔进行,孔内电视窥视效果图见图3。
2.2充填效果评价内容及指标
充填效果评价主要包括:1)通过钻探取芯进行客观定性评价注浆充填施工质量;2)通过对发生掉钻或冒落、大量漏浆的钻孔进行压浆试验,并与场地原注浆量进行比较,属于定量评价。
考虑到场地采空区埋深变化大,各楼栋范围内采空区顶板条件差异较大,本项目最终评价目标拟按每个楼栋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根据设计文件充填率85%的处治设计目标,残留孔隙率为15%,即最大合格压浆量应不超15%,单孔平均最大合格压浆量上限值Q单孔上限=164 m3/孔×15%=24.6 m3/孔。
3、注浆充填效果评价
本场地属于非均匀、非连续变形的复杂老采空区场地,评价全过程与补充注浆施工交叉进行,以压浆充填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标准,即压浆充填率不小于85%为合格;压浆充填率小于85%为充填不合格。场地压浆量为现场压浆试验取得的数据。本场地注浆试验共经历3个批次。
3.1第①次压浆试验及结果分析
第①次于2021年2月25日进场,以钻孔取芯评价为主,并对全部楼栋进行压浆试验,根据压浆结果初判部分楼栋注浆充填存在缺陷,施工方按照建设单位要求进行了补充注浆。
第①次注浆试验场地充填率及压浆试验比计算:
其中,∑Q施单孔均为施工单孔平均注浆量,m3,∑Q施单孔均=(Q施1+Q施2+…+Q施A)/A;∑Q①检为第①次压浆孔压浆总量,m3;∑Q检=(Q①检1+Q①检2+…+Q①检a①);ε为压浆试验比,%;η为充填率,%;b为返水未压浆孔数,个;A为楼栋区施工孔数;a为第①次压浆孔数。
压浆试验分析项
楼栋及评价分析计算结果
表5西区六栋楼与地库第②次压浆试验比、充填率计算分析表 导出到EXCEL
由表6分析得出,本采空场地内东西区18号楼、23号楼、25号楼、26号楼、28号楼、30号楼和地库压浆试验评价均已满足设计要求,且场地综合压浆试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3个批次的压浆试验计算取得的充填率,经第①批次压浆后,场区有16号楼、25号楼、26号楼、28号楼、地库等不满足设计要求;经第②批次补充注浆与压浆试验后,仍有26号楼、28号楼、30号楼不满足设计要求;经第③批次补充注浆与压浆试验后,26号楼、28号楼、30号楼与地库均已满足设计要求。3个批次结果对比见表7。
表7各楼栋、地库第①②③次压浆试验充填率计算结果对比表
通过压浆试验反映出,抽检孔压浆试验结果仍具有较大的变化,比如30号楼第①批次3个压浆孔试验结果已满足设计要求,但第②批次2个压浆孔的试验结果又有较大的变化,显示该批次压浆孔的充填率较低,说明场地范围注浆充填仍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
4、结语
评价研究阶段充填率较施工阶段降低的原因分析:
1)伴随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浆液胶凝体被地下水搬运至更稳定的其他与之联通的有孔隙的场地,导致已被充填的孔隙可能再次还原为空洞孔隙。
2)因地下水对水泥的水化作用,造成水泥基体的绝对体积减少,以上原因可能造成评价期充填率低于前期充填率。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对于充水、“三软场地”、建筑物变形要求严格等条件下的复杂老采空区场地,在设计阶段有必要考虑进行多次补充注浆。
参考文献:
[1]张永波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方法[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德成,李维,代亚某煤矿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 2021.47(4):54-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 51180- -201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7.
文章来源:刘新文,李彦斌,史江钰.复杂老采空区注浆治理充填效果评价研究[J].山西建筑,2023,49(14):96-99.
分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地下结构深度越来越深,然而所带来的地下结构的抗浮问题日益严峻。常见的防止地下室上浮的措施主要有压载加固法和抗拔桩法(或抗浮锚杆法),从施工难度、工期长短以及造价上来说,压载法加固法和抗拔桩法都略逊于抗浮锚杆,由于抗浮锚杆施工工艺简单、效率快、造价低等优点在建设抗浮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2024-11-11建筑施工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传统粗放式管理已不适合现代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亟待形成新型管理体系,以跟上现代经济市场的变化步伐。从宏观角度来看,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型;
2024-11-09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建材已成为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和最终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材料。其不仅在性能上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更在环保、节能、健康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2024-10-30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如施工进度难以准确掌控、成本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设计并实施一个智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系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功能特点以及运行机制,以期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10-10高处作业吊篮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高处施工作业中,作为安全平台对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防护,各种异形吊篮也相继出现,吊篮在施工中引起的安全事故又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筑高处施工,有必要对吊篮的施工管理进行剖析探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024-10-10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小城市里多半还是小设计、小施工单位,他们对于结构安全、施工安全无不重视,对有关工程材料的相关特性了解较少,主要以经验为主,其中大体积混凝土、超长剪力墙结构最容易被轻视,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早期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发生对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正常使用非常不利。
2024-09-10组装工艺上,对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房屋采用准确的定位与安装工艺,预制构件经过精确定位与连接后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结构。该整体性结构使房屋在遭受外部荷载及自然灾害时,能有效分散并抵抗阻力,维持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在节点连接处使用可靠连接方式,保证构件间连接强度及稳定性,以加强整体结构稳定性。
2024-09-04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高层建筑随之涌现。受结构自身、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外部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常出现倾斜现象,当倾斜率超过规范限值时,将影响建筑正常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性。纠偏工程旨在利用纠偏技术,辅以地基处理技术和既有结构加固技术,将倾斜的建筑物纠正至原始状态或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以延续建筑的使用功能。
2024-08-26基础筏板刚性防水施工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逆作法深基坑工程中,因基坑开挖较深,底部土壤含水量相对更加丰富,因此筏板自身防水对基坑整体防水的影响尤为重要,其质量控制更是关键。
2024-08-24我国严寒地区相比其他地区,对保温的要求相对较高,建筑物能耗几乎占全部能耗一半以上,在严寒地区降低建筑能耗意义重大。此外,在严寒地区冬季采暖以煤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进行适宜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保温设计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蔡倩等通过研究严寒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效果,提出了外墙、屋面和地面节能保温等超低能耗优化技术方案;
2024-08-22人气:10492
人气:3872
人气:2953
人气:2553
人气:17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
期刊人气:356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6869
国内刊号:11-1931/TU
创刊时间:197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