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金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主要元素赋存状态

  2021-07-08    2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金丰金矿地处江南台隆东段,九岭—障公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宜丰—祁门深断裂带交汇处西侧,鹅湖金矿化集中区的中部。矿区金矿体严格受赖家剪切带控制,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仅自然金一种,以单体裸露金和包体金产出,矿石的工业类型属贫硫型金矿石,在金丰矿区历年地质勘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金矿床特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同时对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区内找矿预测、矿山采选等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 地质特征
  • 赋存状态
  • 金丰金矿
  • 韧性剪切带
  • 加入收藏

金丰矿区位于江西省浮梁县北东30°方位,直距约30km处。矿区内分布多处古采金遗迹,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先后断续在臧湾地区开展了1:10000重砂测量、1:25000分散流扫面预查、普查、详查地质工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产出规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笔者立足于历年勘查工作成果,对矿区金矿床地质特征、蚀变特征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区内找矿预测、矿山采选等提供参考依据[1]。


1、区域地质背景


金丰金矿地处江南台隆东段,九岭—障公山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宜丰—祁门深断裂带交汇处西侧,鹅湖金矿化集中区的中部。区域出露地层为元古界漳前组、板桥组、木坑组及牛屋组,北东侧天宝—瑶里一带零星分布上古生界石炭系梓山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与长兴组地层;障公山复背斜与宜丰—祁门深断裂带构成区内的基本构造格架;区域岩浆岩主要侵位在复背斜轴部,构成东西向岩浆岩带,岩浆岩带主要由鹅湖花岗闪长岩基、桃岭花岗闪长岩基、金村花岗闪长岩株、洞里花岗岩株组成[2];区域金属矿产有岩金(大背坞、赖家、金宝)、砂金(臧湾、金村—桥溪、古铜桥—高沙)、钨(青术下),非金属矿产有瓷石(瑶里、东流、天宝、宁村)、高岭土(鹅湖)、大理石(天宝)、玛瑙、石灰石等。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漳前组下段(Ptz1)、漳前组上段(Ptz2)地层,按其岩性组合特征,漳前组上段(Ptz2)分为上下部两个岩性层(图1)。漳前组上段上部岩性层(Ptz2-2)岩性主要有灰绿色板岩夹凝灰质板岩、青灰色变质含砂粉砂岩、灰黄色砂质板岩、千枚状板岩[3]。矿区金矿体、强硅化带均未受该漳前组上段上部岩性组合的(韧)脆性剪切带的控制,而邻近赖家金矿区猫儿颈(韧)脆性剪切带则由该漳前组上段上部岩性组合控制,是该矿区主要含矿、控矿构造,带内的金矿体、强硅化带(石英脉集中带—矿化带)均产于该层位;漳前组上段下部岩性层(Ptz2-1)岩性为灰黄色凝灰质板岩和灰色粉砂质板岩互层,其次为青灰—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烟灰色糜棱岩化板岩、片理化板岩。

2.2构造

矿区主要构造为赖家(韧)脆性剪切带,发育于元古界漳前组上段的上下两个岩性层中,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赖家(韧)脆性剪切带斜贯整个金丰矿区,走向上出露地表约740m,是矿区主要的含矿构造。赖家(韧)脆性剪切带总体走向NE,倾向NW,倾角40°~88°。剪切带以脆性剪切为主,有多个剪切应变中心,一般由规模较大的石英透镜体组成强应变中心,石英透镜体沿脆性裂隙充填贯入,呈不规则状、脉状、透镜状、团块状等形态,均发育于漳前组上段下部岩性(Ptz2-1)组合中,并控制强硅化带、金矿体的产出。

2.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分布有煌斑岩。呈棕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黑云母、斜长石,斑状结构,斑晶为黑云母,基质为斜长石[4]。煌斑岩脉产在含矿(韧)脆性剪切带中,产状受剪切带控制,脉宽1~5m,沿剪切带断续分布,地表沿走向长200~300m,局部见分支闭合现象,深部煌斑岩受断层的作用,多发生岩体错动,煌斑岩脉上下盘均有金矿化、金矿体出现,故其可作为矿体连接、矿体划分的依据。

2.4蚀变特征

(1)矿化蚀变。与金关系密切的矿化主要是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具体分述如下:

黄铁矿化:黄铁矿的产出形态根据野外观测可分3种:(1)在剪切带中呈不规则脉状、团包状、浸染状产出;(2)呈细脉状产出,脉幅1mm;(3)呈星点状产于剪切带围岩中,粒径以中粗级为主。与金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第一种黄铁矿,其发育地段出现工业矿体。

毒砂矿化:主要呈团块状、斑点状、不规则粗短脉状发育于石英脉体边部或碎裂岩中,探矿坑道及采场均见到细粒自形晶粒毒砂呈浸染状产出。

(2)围岩蚀变。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弱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斜黝帘石化等,主要发育于脆(韧)性剪切带中。

弱硅化:由热液作用硅质交代浸染而使围岩硅质增加重结晶,岩石变硬的现象[5]。

绢云母化:发育程度弱于硅化。主要见于含金(韧)脆性剪切带中,沿石英脉体裂隙或脉壁充填,伴有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碳酸盐化:发育程度弱于硅化,略强于绿泥石化,普遍发育于含金(韧)脆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及围岩中,范围广,具多阶段性。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石英脉中呈淡黄色团块状、浸染状及不规则状,在围岩中呈细脉状、浸染状产于其裂隙中。风化后留下空洞或泥质充填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范围内共圈出11条矿体(主矿体3个、零星矿体8个),V4、V5、V6为主矿体,产于赖家含矿(韧)脆性剪切带中,两者产状一致。三条矿体大致平行产出(图2),间距7~20m,金矿体主要由构造岩带中的石英脉—千糜岩带组成,具体分述如下:

V4矿体:分布于矿区南侧,其产于煌斑岩脉下盘,控制矿体走向长540m,倾向延伸345m,矿体总体走向55°,倾向NW,倾角75°~85°,矿权范围内矿体东西两端及深部均控制完毕。矿体水平厚度0.46~5.10m,平均厚度1.76m,厚度变化系数118.81%,属厚度较稳定矿体;矿体金品位(1~18.14)×10-6,单样最高品位18.14×10-6,矿体平均品位3.2×10-6,品位系数为52.01%。

V5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控制矿体走向长535m,控制沿倾向延深335m,矿体总体走向60°,倾向NW,倾角75°~85°,矿权范围内矿体东西两端及深部均完全控制。矿体水平厚度0.41~3.95m,平均厚度1.46m,厚度变化系数50.74%。属厚度稳定矿体。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34~40线之间狭缩明显。矿体金品位一般(1~50.2)×10-6,单样最高金品位50.2×10-6,矿体平均品位7.73×10-6,品位系数达168.26%。

V6矿体:分布矿区北侧,与V5矿体近似平行,间距约20m,控制矿体走向长545m,控制沿倾向延深313m,矿体水平厚度0.27~4m,产于含金(韧)脆性剪切带的上部。矿权范围内矿体东西两端及深部均控制完毕。平均厚度1.86m,厚度变化系数68.18%。属厚度稳定矿体。矿体金品位(1~3)×10-6之间,单样最高金品位121×10-6,矿体平均品位4.38×10-6,品位系数达102.10%。

零星矿体:矿区工程或单线控制分布零星的矿体8个,空间上均产于含金(韧)脆性剪切带内或主矿体的旁侧,其特征见表1。

表1零星矿体产出特征一览表

3.2矿石质量

3.2.1矿石物质组成

(1)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除自然金外,主要有黄铁矿,次为金红石、磁铁矿、赤铁矿、毒砂、闪锌矿、黄铜矿及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钠长石和铁白云石等[6,7]。

(2)矿石化学成分:从表2可知,有用矿物仅自然金一种,约占矿石总量0.2%~2%,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较低,均无综合回收利用的价值,矿石中有害元素砷含量相对较高,冶炼时应注意含砷过高带来的危害。

3.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结晶结构、他形填隙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乳滴状结构、揉皱结构、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表2原矿多项分析结果表

3.2.3矿石类型

按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等特征,矿石自然类型可划分石英脉型矿石(亦称块状矿石)及硅化黄铁矿化千糜岩型矿石(亦称条带状矿石),石英脉型和硅化黄铁矿化千糜岩型矿石两者互相交替穿插分布;依据矿石物质组分及矿石含硫量低特点,矿石工业类型属贫硫型金矿石[8]。

3.2.4矿石品级

由于矿体品位变化比较大,目前矿区的矿石品级大致分三类:

(1)Au品位(1~2.0)×10-6,主要分布在矿体的边部和主矿体内的石英脉中,矿石具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绝大部分被圈入低品位矿。低品位矿占总矿石量71.49%,总金属量45.29%。

(2)Au品位(2.0~5)×10-6,以石英脉和石英脉+千糜岩为主,以V5矿体在这一品级的矿石占的比例较大,此外还有V6、V4矿体。

(3)Au金品位大于5×10-6以上,矿石以强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石英脉+千糜岩和石英脉为主,石英细脉和石英透镜体单样品位可达100×10-6以上,肉眼可见明金。

3.3矿体围岩与夹石

(1)矿体围岩。围岩岩性主要是千枚状板岩、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矿床各主矿体的近矿围岩与矿体局部为同一地质体。V4矿体与煌斑岩脉呈平行产出,位于煌斑岩脉下盘,与煌斑岩脉和千枚状板岩界线清楚,矿体多由石英脉、石英脉+千糜岩组成,受断层的影响,多发生错动;V5矿体位于煌斑岩脉上盘,与煌斑岩脉和千枚状板岩界线清楚,矿体由石英脉、石英脉+千糜岩组成;V6矿体位于V5矿体北侧,与其近似平行,间距18~30m,矿体与围岩为渐变过渡关系。

(2)矿体夹石。矿体夹石主要产于V4、V6矿体内,在140m中段和20m中段表现最为明显,厚度在2~3m之间,主要由千枚状砂质板岩和石英细脉组成,呈透镜状、舌尖状产出,夹石蚀变较强,常见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夹石规模普遍较小,对矿体的完整性无影响。


4、主要元素赋存状态


矿石中的金以单体裸露金和包体金产出,单体裸露金约占81%,包体金占19%,根据物相分析结果(表3),单体裸露金产于黄铁矿裂隙、黄铁矿与石英晶隙中,包体金主要产于黄铁矿中。

表3自然金赋存状态统计表

自然金属微细粒金为主,中粒占5.4%,细粒占43%,微粒占51%,。可见自然金呈他形角粒状、片状、圆粒状、枝杈状、针状及其它不规则状。黄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也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中黄铁矿含量为1.17%,有粗粒自形—半自形黄铁矿、星散浸染状黄铁矿、脉状分布的黄铁矿、星点状黄铁矿四种类型产出,自然金常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圆粒状包于黄铁矿中或连生嵌布于黄铁矿裂隙中,星散浸染状黄铁矿和脉状分布的黄铁矿与金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郝金华陈建平,王涛,罗志忠.青海陆日格斑岩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赋存状态研究[J].西北地质,2012,45(1):229-235.

[2]刘龙景德镇北部金矿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CJI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江西省地质学会:上海市地质学会,2006:7.

[3]刘森锋,李宁.景德镇赖家金矿岩芯钻探施工工艺和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0):90-91.

[4]谢春华,梁湘辉,韦星林,刘建春,胡金山.江西省鹅湖金矿化集中区金矿成矿特征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6(4):277-280.

[5]龚咤云.赣北浮梁县芳村韧性剪切带金矿成矿作用及深部找矿远景初探[D].南京大学,2014.

[6]曾庆友,彭蜀涛,陈巧云.江西信丰潭口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14,26(11):153-154,168.[

[7]付耀忠,罗昌发.,刘天俊.青海祁连县红土沟金矿矿床成因[J].云南地质,2010,29(1):32-35.


文章来源:谢芳军.金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主要元素赋存状态[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7):112-115+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西北地质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

期刊人气:15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009-6248

国内刊号:61-1149/P

邮发代号:52-285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