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国外某铁矿石的TFe品位高达49.04%,主要以赤(褐)铁矿为主,分布率高达91.49%,呈斑状和粒状嵌布。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强磁”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在一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含量占55%、强磁粗选场强为857 kA/m、二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含量占65%、强磁精选场强为239 kA/m、强磁扫选场强为477 kA/m的条件下,得到铁品位65.26%、总回收率74.40%的铁精矿。为实现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捞砂试验,得到的粗砂铁品位为41.47%,可返回磨矿作业;细砂铁品位为13.10%,可作为建筑材料;细尾矿铁品位为35.55%,可进行尾矿再选或用作水泥铁质校正材料。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保障性资源,其需求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增长[1,2,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铁矿的产量为9.68亿t、进口11.07亿t, 表明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处于高水平,且国产铁矿石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4,5,6]。我国铁矿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居世界第四,占比约12%,但矿石品位低、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按照铁金属量计算储量仅占8.3%,远落后于巴西和澳大利亚[7,8,9,10]。目前国内大部分选厂采用“重选—磁选—反浮选”和“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处理复杂难选铁矿石,但回收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11,12,13,14]。伴随铁矿资源的进一步匮乏,矿山存在供矿不足、矿石难选、设备作业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避免选厂设备闲置,对外购矿石进行来料加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5,16]。
本研究对国外某高品位铁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根据矿物特点,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系统考察了磨矿粒度和磁场强度对分选指标的影响。接着,为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捞砂试验,对各产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再利用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 矿石性质
试验样品为国外某高品位赤铁矿矿石,将原矿破碎至-2 mm, 筛分、混匀后备用。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铁物相分析、显微镜镜下鉴定等手段探究样品的工艺矿物学性质。
矿样主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该样品中TFe品位高达49.04%,SiO2含量为22.41%,其他杂质Al2O3、CaO、MgO的含量分别为1.56%、0.049%、0.069%。样品中K、Na和有害元素S、P的含量较低。
矿样的铁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样品中铁矿物主要以赤(褐)铁矿的形式存在,含量为45.04%,分布率高达91.49%;其次为磁铁矿,含量为3.65%,分布率为7.41%;其他铁矿物的含量较少。
表1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2 原矿铁物相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探明矿石结构及矿物的嵌布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矿石构造主要呈斑状结构和粒状结构,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镜铁矿)、褐铁矿和少量的磁铁矿,赤铁矿与褐铁矿的矿物量比约为(5∶1)~(7∶1)。该矿石中赤铁矿主要呈斑状产出,包裹脉石颗粒(见图1(a)),其次呈不规则粒状嵌布(见图1(b));褐铁矿呈斑状嵌布(见图1(c)),通常包裹脉石(见图1(d));磁铁矿以斑状嵌布为主,部分斑状磁铁矿沿裂隙被交代形成赤铁矿,具有交代残余结构(见图1(e));石英是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嵌布(见图1(f))。
图1 矿石结构及矿物的嵌布特征
1.2 试验方法
根据工艺矿物学性质,原矿中TFe品位较高,主要以弱磁性铁矿物为主,而脉石矿物主要为非磁性矿物,故考虑以“阶段磨矿 - 阶段强磁选”工艺回收样品中的铁矿物,试验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流程
为获得优异的选矿指标,探究了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的影响。试验采用Slon-750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磁介质为4 mm粗棒介质,脉动冲次为140次/min, 转环转速为2.5 r/min。为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捞砂试验并分析了各产品的特性。
2、结果与讨论
2.1 一段磨矿与磁选试验
将-2 mm的原矿分别磨至-0.076 mm含量占55%、70%和85%,在磁场强度为857 kA/m的条件下,探究了一段磨矿粒度对强磁粗选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3(a)所示。从图3(a)可知,随着-0.076 mm含量的增加,精矿铁品位基本不变,维持在62%左右,铁回收率由85.37%降低至83.45%,且尾矿中铁品位有所升高。因此,确定一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含量占55%。
确定一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含量占55%后,进行了不同磁场强度的强磁粗选试验。因强磁粗选的主要目的在于抛尾,磁场强度选择在高场强范围,分别为637 kA/m、857 kA/m和1114 kA/m, 试验结果如图3(b)所示。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精矿铁品位逐渐降低,由62.16%降至61.15%;但铁回收率逐渐增大,由84.55%增至86.02%。提高磁场强度能促进磁介质对铁矿物的捕收,但会存在更多的脉石夹杂,导致铁品位降低。综合考虑,确定强磁粗选的场强为857 kA/m。
图3 一段磨矿粒度和粗选磁场强度对分选指标的影响
2.2 二段磨矿与磁选试验
对强磁粗精矿进行二段磨矿,分别磨至-0.076 mm含量占65%、80%和95%,考察强磁精选的磁场强度(239 kA/m、477 kA/m和716 kA/m)对选矿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相同磁场强度下,随着磨矿粒度变细,铁品位略有升高,但整体变化不大,且回收率有所降低;相同粒度下,增加磁场强度能大幅度提高磁选铁精矿回收率,但铁品位逐渐降低。当二段磨矿粒度达到-0.076 mm含量占65%时,在较低的磁场强度(239 kA/m)条件下,可以获得铁品位大于65%的强磁精选精矿。即使该条件下铁精矿回收率较低,但考虑到强磁精选尾矿中铁品位较高,可以通过强磁扫选提高回收率。因此,确定二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占65%,强磁精选的磁场强度为239 kA/m。
在保证最终铁精矿品位大于65%的前提下,对强磁精选尾矿进行扫选作业,以提高铁回收率。当扫选磁场强度为477 kA/m时,试验结果见表3。通过二段磨矿与“一精一扫”两段磁选获得铁品位为65.26%、作业回收率为87.06%的铁精矿。
图4 二段磨矿粒度和精选磁场强度对分选指标的影响
表3 “一精一扫”两段磁选的分选指标
2.3 尾矿综合利用
为实现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对磁选尾矿进行捞砂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磁选尾矿捞砂试验结果
由表4可知,从尾矿中可捞出作业产率7.71%、铁品位41.47%的粗砂和作业产率33.19%、铁品位13.10%的细砂;细尾矿作业产率为59.09%、铁品位为35.55%。尾砂可用于建筑用砂,细尾矿品位较高,可进行尾矿再选,也可作为水泥铁质校正剂或其他用途产品销售,该工艺还解决了粗粒尾矿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2.4 试验数质量流程
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强磁选”回收样品中的铁矿物,并通过捞砂试验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其数质量流程如图5所示。该工艺得到铁品位65.26%、总回收率74.40%的磁选铁精矿;得到铁品位41.47%、产率3.40%的粗砂和铁品位13.10%、产率14.61%的细砂;得到铁品位35.55%、产率26.01%的细尾矿。
图5 “阶段磨矿—阶段磁选—捞砂”数质量流程
2.5 产品性质分析
2.5.1 精矿产品性质分析
对强磁精选和强磁扫选的混合精矿进行了化学多元素分析和粒度筛析,结果分别见表5和表6。由表5可知,混合精矿中铁品位大于65%,其他杂质如SiO2、Al2O3、CaO、MgO的含量较少,且精矿中K、Na低,不影响后续冶炼作业。由表6可知,混合精矿的主要粒度为-0.15 mm, 占84.06%,其中-0.030 mm的产率占29.98%。
表5 混合精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6 混合精矿的粒度分析结果 %
2.5.2 捞砂产品性质分析
对总尾矿捞砂得到的产品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粗砂和细尾矿产品中TFe品位较高,分别为41.47%和35.55%,细砂中TFe品位较低。粗砂可返回磨矿作业以实现铁资源的高效利用,细砂可作为建筑材料,细尾矿经浓缩过滤后可进行尾矿再选或作为水泥铁质校正材料销售。
表7 各捞砂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3、结论
(1) 国外某铁矿中TFe品位高达49.04%,主要含铁矿物为赤(褐)铁矿,分布率高达91.49%,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K、Na和有害元素S、P的含量较低。铁矿物呈斑状和粒状结构,赤铁矿与褐铁矿的矿物量比约为(5∶1)~(7∶1)。
(2) 对矿样进行一段磨矿和强磁粗选试验,在磨矿粒度为-0.076 mm含量占55%、强磁粗选磁场强度为857 kA/m的条件下,获得铁品位62.10%、铁回收率85.45%的粗选精矿。
(3) 对粗细精矿进行二段磨矿、强磁精选和强磁扫选试验,在二段磨矿粒度为-0.076 mm占65%、强磁精选场强为239 kA/m、强磁扫选场强为477 kA/m的条件下,获得铁品位65.26%、总回收率为74.40%的铁精矿。
(4) 为实现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进行了捞砂试验,粗砂铁品位为41.47%,可返回磨矿作业,实现铁的高效利用;细砂铁品位为13.10%,可作为建筑材料;细尾矿铁品位为35.55%,可进行尾矿再选或用作水泥铁质校正材料。
参考文献:
[1]邢凯,朱清,邹谢华.我国铁素资源供给态势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8):27-37.
[2]嵇立磊.我国炼钢工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2(5):169-170.
[3]贾逸卿,张艳飞,陈小荣,等.京津冀地区铁矿石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21,42(2):217-222.
[4]徐广平,崔彬.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的经济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9(增刊2):80-84.
[5]张艳飞,陈其慎,于汶加,等.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15(5):921-932.
[6]刘梦飞,刘育明.“基石计划”对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格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矿山工程,2022,51(5):6-10.
[7]张迎棋.我国铁矿石选矿工艺与设备综述[J].现代矿业,2023,39(2):19-22.
[8]汪建新,任明明,孔令辉.提高某选矿厂干选指标的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1):150-153.
[9]韩跃新,高鹏,李艳军,等.我国铁矿资源“劣质能用、优质优用”发展战略研究[J].金属矿山,2016(12):2-8.
[10]郭春雷,周志广.白云鄂博西矿闪石型低品位铁矿利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10):147-152.
[11]韩跃新,孙永升,李艳军,等.我国铁矿选矿技术最新进展[J].金属矿山,2015(2):1-11.
[12]王启明.浅谈我国铁矿石选矿技术的创新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8(9):31-32.
[13]程绍凯,李文博,韩跃新.东鞍山浮选尾矿预富集—磁化焙烧—磁选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21(5):91-95.
[14]成传鹏,贺国春.我国复杂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8):54-55.
基金资助:“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902400);
文章来源:李亮,陈洲,王帅等.国外某赤铁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3,43(11):202-207.
分享:
煤层开采的扰动应力与断层带活化的耦合作用将会导致覆岩的大规模运移,李振雷等通过建立断层闭锁与解锁的滑移力学模型,分析了断层冲击、煤柱与耦合冲击的作用机制。蒋金泉等[5]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工作面过逆断层过程中的采动应力演化状态。
2024-08-10岩石内部含有孔隙和节理,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裂隙发展贯通,最终导致岩石破裂。岩石内部能量的突然大量释放,对岩石工程危害巨大。因此,研究岩石破坏前兆特征对岩石工程灾害进行有效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在岩石受压破坏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携带了岩石受力状态、结构变形、物理力学性质等大量信息。分析声发射信号可以更好地了解岩石破坏机制以及破坏前兆。
2024-01-25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铜的消费需求增长也十分迅猛,因此对铜矿的开采及冶炼需求也相应提高。目前铜冶炼的主要原料是硫化铜矿,但是随着硫化铜矿资源的日趋减少,对低品位氧化铜矿的开发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2023-11-24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保障性资源,其需求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增长[1,2,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铁矿的产量为9.68亿t、进口11.07亿t, 表明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处于高水平,且国产铁矿石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4,5,6]。我国铁矿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居世界第四,占比约12%,但矿石品位低、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按照铁金属量计算储量仅占8.3%,远落后于巴西和澳大利亚[7,8,9,10]。
2023-11-23“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煤炭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能源资源“贫油、少气、富煤”,煤炭资源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压舱石,将长期居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1,2]。陕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4,产量位居全国第3,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储、产基地,深入分析陕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对研究新时期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我国煤炭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3-11-17研究区内矿体赋存于奥陶系滩间山群的碳酸盐岩以及滩间山群大理岩组岩石与石英斑岩和花岗闪长岩接触破碎带中。构造破碎带为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富集场所,形成脉状矿体。矿区内的接触构造以及与接触构造贯通的断裂构造成为赋矿空间。岩浆的侵位为该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及热液条件,成矿流体接触交代碳酸盐岩,形成了本区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银矿床。
2023-11-17蔷薇辉石以其具有特征的粉红色而得名, 矿物学上属似辉石族, 为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蔷薇辉石通常为变质作用的产物, 主要产于含锰的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 也见于某些热液矿脉中及伟晶岩[1]。
2023-11-08锂作为一种新型且重要的能源战略金属,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1,2,3]。到目前为止,自然界中发现的锂矿床最主要的有3种类型:卤水型、伟晶岩型和沉积岩型[4]。
2023-10-27目前,通常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在定量分析中,从1965年就开始使用的Morgenstern-Price法(以下简称M-P法),是一种极限平衡法,属于非常严谨的条分法。这种方法求解安全系数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掌握,在我国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
2023-10-17在煤炭开采的早期阶段,由于采掘技术落后或出于安全考虑,煤层的部分区域会被判定为不宜采掘或禁止采掘的区域,从而形成了遗留煤柱。这些不规则煤柱往往会导致局部出现高应力集中现象,且应力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一旦受到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冲击地压灾害。
2023-10-17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矿物学报
期刊人气:154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000-4734
国内刊号:52-1045/P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2.546
影响因子:0.659
影响因子:0.149
影响因子:1.209
影响因子:2.86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