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研究2018、2019年2个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除扬麦15外,其他3个试验品种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2019年;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也均低于2019年;而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大,暗示硬度、吸水率指标受遗传背景影响更为显著。
优质弱筋小麦是指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适合于制作蛋糕和酥性饼干等食品的小麦。2003年,根据农业部出台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意见,“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是中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沿江、沿海及低山丘陵地区,小麦生育后期因降水较多,温度偏低,土壤沙性强,不利于蛋白质积累和面筋的形成,是我国弱筋小麦生产优势产业带[1,2]。
弱筋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往往与品质调优存在一定的矛盾,优质高产难以同步实现[3,4]。气候因子则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同一品种品质随着年度间气候条件的变化,波动也非常明显[5]。因此,如何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上,品质达到弱筋小麦的要求,是促进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扬州地区2a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气候因子对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扬州地区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18—2019年连续2个年度,在扬州市江都区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进行,试验田土质为砂土,地力均匀,前茬水稻。2018—2019年气象数据由扬州市气象局提供。
供试的弱筋小麦品种共4个,分别为扬麦15、扬麦20、扬麦24、扬辐麦8号。
1.2处理设计
试验以品种为处理,采用裂区设计,小区面积13.34m2,重复3次。小麦全生育期施肥量:N210kg·hm-2,P2O5、K2O均90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为7∶1∶2。
1.3检测项目与方法
小麦籽粒成熟后进行常规考种、测产。硬度采用瑞典Perten公司产SKCS-4100型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测定;SDS沉淀值按GB/T15685—2011测定;湿面筋含量用瑞典Perten公司生产的2200型面筋洗涤仪测定;粉质质量指数以德国Brabender公司生产的8101.04型电子粉质仪,按AACC54-21方法测定,结果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微软Excel、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2个年度的主要气候因子
表1表明,扬州地区在2018、2019年2个年度间气候因子有明显差异。与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气温总体相差不大;而3—5月降水量明显减少,5月减少了220.9mm;3—5月日照时数明显增加,4月总日照时数增加133.3%。总体看,2018年小麦营养生长期气候适宜,小麦生长旺盛,生殖生长期遭遇连续阴雨,日照不足;2019年,前期雨水较多,光照不足,后期光照和雨水适宜,小麦生长情况较好。
表12018、2019年扬州地区小麦生育期主要气候因子
2.2气候因子对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表2表明,同一品种产量在不同年度之间差异明显。其中,扬麦20、扬麦24和扬辐麦8号2019年产量都高于2018年,增幅分别为1.9%、1.8%、7.9%;扬麦15在2019年产量有所下降,降幅为2.2%。从构成产量各要素来看,扬麦20、扬麦24和扬辐麦8号3个品种,2018年基本苗、有效穗等数值总体高于2019年,这与2018年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气温较高,降水量和日照充足,小麦出苗好、分蘖旺、成穗率高等情况相符;4个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2019年均高于2018年,其中扬麦20增加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10.9%、10.0%,这主要由于2019年小麦抽穗、灌浆期持续少雨、光照充足,促进了小麦的光合能力,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导致籽粒灌浆饱满、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这一结果与顾蕴倩等[6]的研究一致。
表22018、2019年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表现
2.3气候因子对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
王绍中等[7]的研究表明,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日照和降水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非常显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蔗糖和淀粉的合成,粒重增加,蛋白质含量也升高,而在此期间的降水量则与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3表明,2018年4个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均低于2019年,国家优质弱筋小麦主要检测指标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同样是2018年较低,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2018年小麦生殖生长阶段,持续阴雨、寡照的气候环境,使得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品质更加偏于弱筋。
表32018、2019年4个弱筋小麦品种品质表现
4个参试弱筋小麦品种不同年度间,扬麦15相较于其他品种,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指标都是最低,稳定时间短,弱化度值高,2a都能达到了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其他3个试验品种,品质检测结果在不同年度间变化较大,2019年均达不到弱筋小麦标准,这反映出小麦品质,受环境和基因型因素影响复杂,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品质也不相同。
3、小结与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小麦籽粒的品质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的显著影响[8]。多数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较大[9]。而在影响小麦品质的气候因子中,以小麦生育期间的日照、气温和降水量最为重要,尤其是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温、日照和水分的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2018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连续降雨,且降水量大,日照不足,阴雨寡照造成小麦光合速率降低,致使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而降低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明显下降。车京玉等[10]研究认为,光照不足和低温将会引起小麦体内生理变化,光合强度减弱,矿质营养吸收和养分转运、分配受到影响,产量下降。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在2018年低温、寡照、多雨气候条件下,试验品种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均低于2019年,而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明显。王绍中等[7]研究认为,开花期降水多,土壤湿度过大,会使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减少,从而降低面筋弹性;曹广才等[11]研究认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抽穗-成熟期间的平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张伯桥等[12]研究发现,吸水率受环境影响最小,可作为小麦的一个品质指标来选择。姚金保等[13]研究认为,小麦籽粒硬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遗传背景,而且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硬度指标受遗传背景影响更为显著,在不同年份间差异不大。
参考文献:
[1]何中虎,林作楫,王龙俊,等.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4):359-364.
[2]盖玉芳,雪峰,肖洒,等.江苏省弱筋小麦产业节点矛盾分析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324-328.
[3]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等.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40-645.
[4]陆增根,戴廷波,姜东,等.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75-80.
[5]吴宏亚,朱冬梅,张伯桥,等.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69-172.
[6]顾蕴倩,刘雪,张巍,等.后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16-4426.
[7]王绍中,季书勤,刘发魁,等.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ll.生态因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J].河南农业科学,1995(11):3-6.
文章来源:张林巧,朱莹,朱兆兵,曹金霞,朱俊凯,杨德祯,周如美.气候因子对扬州地区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07):1301-1303.
分享: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和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成为近年来的焦点话题。我国四大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其中大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粮食、油料和饲料复用作物,不但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还是肉蛋奶等动物蛋白生产的重要原料。作为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如何降低大豆进口依赖是我国近年来农业农民政策的核心考量之一。
2023-11-08粮食是社稷之本,是关乎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直接关乎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定海神针”。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无旁贷。习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一直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他强调:“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应有新担当新作为”。
2021-11-19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深化调整及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农业品种进行优良改造,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和推广优质农作物,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促进农业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产品产量。
2021-09-02以甬优1540、甬优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桨期、成熟期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成熟期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盐胁迫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均有影响,其中孕穗期盐胁迫处理对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期和抽穗期。
2021-07-13水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性和大量有价值的基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多种有价值基因的来源。对不同水稻种质资源重测序,有助于挖掘有益的等位基因或单倍型变异,进而利用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作为挖掘和分析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有效方法,能够快速鉴定自然群体中的有益等位变异。
2021-07-13调查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4个长期(4~6a)秸秆还田种粮大户基地,测定水稻产量、植株氮积累水平、土壤pH、有机质和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影响水稻氮积累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稻穗的氮积累,谷草比分析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谷物的物质积累。长期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
2021-07-13针对苏北稻茬小麦磷肥用量混乱的现状,研究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磷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基础地力中上地区,磷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生长,667m2P2O5用量为6.9kg时小麦产量最高。
2021-07-13研究2018、2019年2个年度不同气候条件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下,除扬麦15外,其他3个试验品种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2019年;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也均低于2019年;而硬度、吸水率等指标,在不同年度间差异不大,暗示硬度、吸水率指标受遗传背景影响更为显著。
2021-07-13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目的,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在武义县开展鲜食玉米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处理及添加脲酶抑制剂处理,玉米农艺性状指标相对常规施肥处理均有所提升;缓释肥基施、缓释肥等氮一次基施和常规施肥+脲酶抑制剂处理相对常规施肥处理玉米分别增产11.6%、5.0%和7.8%。
2021-07-13嘉科优11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籼粳杂交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及对稻瘟病抗性良好等优点,2020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介绍嘉科优11籼粳杂交稻的选育经过、基本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2021-07-13人气:4448
人气:4383
人气:4068
人气:3611
人气:345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期刊人气:1827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8082
国内刊号:33-1201/S
邮发代号:32-31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