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是慢性HBV感染中的一类特殊人群,据估计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HBV感染率为0.7%,约有560万名儿童感染HBV。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有超过180万人感染HBV,每年约有5万新生儿感染HBV[2],且感染HBV的年龄越小,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风险越高:
26
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属于传染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CHB常用的手段,然而抗病毒治疗效果受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指出,大部分CHB病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病人服药依从性显著下降。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更好地认知疾病,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病人病情改善。
48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病程在半年以上乙肝病毒肝炎。 目前乙肝无特效药物,治疗周期极长,无法治愈且易反复,因此患者心理调理和负面情绪的改善对于治疗极为重要。 自我效能是发挥人体潜能的表现,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患者以积极态度主动面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36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具有难根治、病程长以及传染性高等特 征,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产生暴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1]。心理弹性主要反映个体面对生活中困境时的适应过程,即面 对困难时的反弹能力,研究提出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助于提高患者 疾病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
21
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2]。丙酚替诺福韦作为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一线推荐使用药物,不仅具有强效的抗病毒活性,还具有骨、肾保护作用,能使患者尽快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3]。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我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约为2.94%[1]。该疾病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约占新发感染的50%,此外,性接触和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传播亦是其常见传播途径,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械不洁等[2]。
4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 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慢性HBV 感染的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毒复制激活了 肝脏细胞坏死和肝脏组织炎症,导致肝脏疾病进展,而 病毒及其抗原则可抑制免疫细胞功能[1-4] ,使慢性肝炎迁延不愈。
27
随着对HCV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诊断方法的改进以及治疗方案的创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病毒的目标正逐步成为可能[2]。HCV主要分为6个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其分布具有地域性特征。亚洲地区以Ib型为主,在中国分别有1a、1b、2a、3a、3b、6a六种亚型[3,4]。
18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种疾病,增加了肝癌的风险,需及时治疗。恩替卡韦属于抗病毒药物,其与营养支持、保肝等常规措施联合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预后效果不理想 。
34
肝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反复、长期作用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其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1]。有相关资料显示,该疾病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年患病率为17/10万,同时多发生于20~50岁男性群体,城市男性50~60岁患病者的病死率达到112/10万。
22
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常作为HBV感染的标志[2],其水平可反映疾病分期与疾病进展风险。HBV感染不断进展,出现持续炎症反应,可导致肝功能的损害,进而可影响肝脏代谢等。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主要器官,具有合成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脂类的功能,在脂蛋白代谢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39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肝脏慢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可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1-2]。此疾病患者常展现出频繁出现的疲惫感、眩晕、食欲下降、肝脾体积增大及肝掌等体征,若未能接受标准化治疗,病情将逐渐加剧,导致肝脏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害,进而可能诱发肝硬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
31
慢性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毒的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的大量坏死,从而形成慢性乙肝,甚至是肝功能衰竭。它的死亡率很高,预后较差[1-2]。中重型慢性乙肝是一种以肝细胞凋亡为特征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乙肝病毒感染。
原发性肝癌位列我国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 4 位及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第 2 位,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世界上约 70% 的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在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均是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肝硬化是目前全球排名第 11 位常见的死亡病因,现阶段我国肝硬化病因也以 HBV 感染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是乙型肝炎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结局,肝细胞坏死的同时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凝血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情呈进展趋势,病程长,需长期进行治疗干预,因而尽管病情重,但仍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而慢性病管理不能仅依靠医护人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也很重要。
20
影响因子:0.936
影响因子:2.080
影响因子:0.750
影响因子:0.569
影响因子:1.226
影响因子:1.36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