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医院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9以及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乙肝合并细菌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出来的470株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结果 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50~60岁(37.7%)。标本类型前3位分别为痰(26.2%)、腹水(19.6%)和血液(14.5%)。分离的细菌中,排在前5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0%)、大肠埃希菌(14.7%)、粪肠球菌(8.1%)、金黄色葡萄球菌(5.7%)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5.7%)。革兰阴性杆菌中,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超过了10%,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检出率更是达到了54.2%;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对利福平、红霉素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7.0%。结论 乙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痰、腹水、血液的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威胁,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0岁以下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94%,根据Polaris国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推算,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将达到8 600万例[1]。临床研究表明,医院感染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3]。有研究指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治疗感染更加困难,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控制乙肝患者细菌感染是关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全国耐药数据分析报告,体现了耐药数据监测对遏制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性[5-6]。本文根据乙肝患者特征,提供针对性的细菌耐药数据分析报告,帮助临床更准确地使用抗生素。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样本。纳入标准:(1)肝炎患者符合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2)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2];(3)只保留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同一株细菌。排除标准:(1)社区感染;(2)诊断为其他肝脏疾病;(3)分离的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缺失。
1.2研究方法
所有分离菌株采用美国贝克曼Micro 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反应以及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粪肠球菌ATCC 29212。
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度试验。药物敏感度的判断标准参考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100-33rd文件进行。替加环素的判断标准参考《多黏菌素类与替加环素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药敏方法和报告专家共识》[7]。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9和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乙肝患者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020-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的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470株。其中男375株(占79.8%),女95株(占20.2%)。分离的细菌中排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见表1。
表1乙肝患者的细菌株分布情况
2.2细菌标本类型来源及年龄段分布
标本来源前3位分别是痰(26.2%)、腹水(19.6%)和血液(14.5%),见表2。470株标本中,>20~30岁21株,占4.5%;>30~40岁68株,占14.5%;>40~50岁132株,占28.1%;>50~60岁177株,占37.7%;>60~70岁72株,占15.3%。
表2乙肝患者标本来源类型构成
2.3细菌的抗生素敏感度分析
2.3.1主要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0.4%和53.7%,对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6%和10.1%。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2.7%。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54.2%,见表3。
2.3.2主要革兰阳性菌
粪肠球菌对利福平、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了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0.9%;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得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为37.0%,见表4。
表3主要革兰阴性菌抗生素敏感度结果(%)
表4主要革兰阳性菌抗生素敏感度结果(%)
2.3.3其他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除了检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外,还检出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18.2%)和弗氏柠檬酸杆菌(50.0%)。
3、讨论
我国有庞大的HBV感染人群[8],随着乙肝病程的发展,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这个群体发生的医院感染非常值得关注。本研究470份标本中,排在前3位的标本类型是痰、腹水和血液,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数据中[9],前3种标本类型为痰、尿液和血液,乙肝患者在医院感染的部位有其特殊性。本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主要集中在>50~60岁和>40~50岁年龄段,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下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并发症[10]。本院接收到的细菌培养标本中,腹水排在第2位,可见些部分患者处于肝炎肝硬化的阶段。而有研究显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20%,且预后较差[11],并且由病毒性肝炎导致SBP的病例正逐年增加[12]。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数据监测,对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患者,将提供极大的帮助。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导致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9];导致本院乙肝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这些细菌的种类和检出率与全国数据不同,显示出导致乙肝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类型具有其特点。前3名属于肠道菌群,可视为肠道菌群的异位感染。肝硬化增加了肠道黏膜渗透性,并受门静脉高压影响,使得肠道内的细菌通过肠-肝轴进入外周血液循环并沉积在腹腔内,导致腹水感染,这也是腹水中细菌检出率高的原因[13]。本研究结果显示,MRSA的检出率达到了37.0%。彭雯[14]研究显示,感染前的抗生素暴露天数是感染MRSA的独立危险因素。
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研究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主要是CTX-M型[15],头孢噻肟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代表,对其耐药性的分析可以较好地预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ESBLs的可能性。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多重耐药菌,在这次研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和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o)的检出率分别为10.7%和10.1%。而本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中,Cr-Eco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全国水平[9],荀盼盼[16]研究显示,男性是Cr-Eco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本研究中男性患者较多,这可能是导致Cr-Eco检出率较高的原因。与同样是以治疗肝病见长的上海东方医院相比[17],本院的Cr-kpn检出率远低于上海东方医院。两院均有替加环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替加环素是治疗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抗生素[18],其耐药株的检出预示着我们已越发接近“无药可用”的地步,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管理迫在眉睫。
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本研究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对除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以外的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40%,而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omplex,Cr-Aba)的检出率更是达到了54.2%,与李芳等[19]报道一致。根据黄一桂等[20]研究,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使用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本院数据显示,并未在发生医院感染的乙肝患者身上检出替加环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优点[21],结合相关专家共识[22],替加环素是本院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首选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最大威胁,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增加并导致患者的感染概率上升[9,23],而且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还成为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抗生素耐药性威胁到了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越来越复杂的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尤其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为主要威胁,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医疗系统以及患者都是巨大的负担[24]。从各级医院出发,每季度或每年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协助临床管理抗生素的应用,确保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时有依据,这是延缓多重耐药菌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痰、腹水、血液的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耐药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威胁,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尤红,王福生,李太生,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传染病信息,2023, 36(1):1-17.
[3]吴桂香,陈仁芳,周学士,等. 135例重症乙型肝炎医院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 32(14):2108-2111.
[4]王志炜,孟春萍,沈华江,等.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535-537,542.
[5]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 21(12):1264-1266.
[6]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4-2019年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1):15-31.
[7]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多黏菌素类与替加环素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药敏方法和报告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0):964-972.
[8]崔富强,庄辉.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控制进展[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 8(4):257-264.
[9]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 45(2):122-136.
[10]李敏,苏健婷,武珊珊,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年龄和性别与肝病相关死亡风险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 29(5):403-408.
[14]彭雯. MRSA的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22.
[15]《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0, 100(10):738-747.
[16]荀盼盼.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21.
[17]钟霓,郭建,慎慧,等. 2019年上海市东方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 37(2):162-166.
[18]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1, 101(36):2850-2860.
[19]李芳,王静,李雯,等.近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23, 38(1):200-204.
[20]黄一桂,陈钰,符征高,等.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1, 19(9):1500-1503.
[21]夏品江,张舸.替加环素在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运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3):404-406.
[22]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8):3-8.
[24]夏照帆,吕开阳,汤陈琪,等.我国细菌耐药问题的现状和防控策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2):106-111.
基金资助: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项目(2020A1575110152,2022A1515110185);
文章来源:冯俊超,张浩名,尚梅,等.470例乙肝患者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数据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24,24(09):1269-1273.
分享:
肝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反复、长期作用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其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1]。有相关资料显示,该疾病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年患病率为17/10万,同时多发生于20~50岁男性群体,城市男性50~60岁患病者的病死率达到112/10万。
2025-02-06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种疾病,增加了肝癌的风险,需及时治疗。恩替卡韦属于抗病毒药物,其与营养支持、保肝等常规措施联合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预后效果不理想 。
2025-01-26随着对HCV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诊断方法的改进以及治疗方案的创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病毒的目标正逐步成为可能[2]。HCV主要分为6个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其分布具有地域性特征。亚洲地区以Ib型为主,在中国分别有1a、1b、2a、3a、3b、6a六种亚型[3,4]。
2025-01-2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 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慢性HBV 感染的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毒复制激活了 肝脏细胞坏死和肝脏组织炎症,导致肝脏疾病进展,而 病毒及其抗原则可抑制免疫细胞功能[1-4] ,使慢性肝炎迁延不愈。
2025-01-21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我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约为2.94%[1]。该疾病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约占新发感染的50%,此外,性接触和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传播亦是其常见传播途径,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械不洁等[2]。
2024-12-30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2]。丙酚替诺福韦作为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一线推荐使用药物,不仅具有强效的抗病毒活性,还具有骨、肾保护作用,能使患者尽快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3]。
2024-12-30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具有难根治、病程长以及传染性高等特 征,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产生暴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1]。心理弹性主要反映个体面对生活中困境时的适应过程,即面 对困难时的反弹能力,研究提出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助于提高患者 疾病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
2024-12-26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病程在半年以上乙肝病毒肝炎。 目前乙肝无特效药物,治疗周期极长,无法治愈且易反复,因此患者心理调理和负面情绪的改善对于治疗极为重要。 自我效能是发挥人体潜能的表现,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患者以积极态度主动面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2024-12-21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属于传染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CHB常用的手段,然而抗病毒治疗效果受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指出,大部分CHB病人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病人服药依从性显著下降。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更好地认知疾病,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病人病情改善。
2024-12-18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是慢性HBV感染中的一类特殊人群,据估计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HBV感染率为0.7%,约有560万名儿童感染HBV。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有超过180万人感染HBV,每年约有5万新生儿感染HBV[2],且感染HBV的年龄越小,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风险越高:
2024-12-17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期刊人气:1624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302
国内刊号:34-1263/R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