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DAA治疗慢性HCV特殊人群的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HCV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患者均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连续治疗12个月,针对患者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段丙肝RNA转阴率、肝脏硬度值、ALT、AS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为87.50%,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6.25%、51.25%;治疗后6、12个月丙肝RNA转阴率分别为25.00%、62.50%,呈升高趋势;治疗后6、12个月肝脏硬度值、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结论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抗病毒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肝脏肝纤维化作用,且安全性高。
目前,全球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已经超出1.8亿人,持续HCV感染20年,导致16%的感染者出现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发生,每年有3%~5%的人群发展成肝癌[1]。经过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以及近些年针对HCV非机构基因区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2015年免除了干扰素纯口服的DAA药物的上市,从而意味着进入到DAA时代[2]。DAA药物的出现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起到质的飞跃,治疗后出现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高达90%~95%[3],同时药物的安全性与良好耐受性使得更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从中获益。然而在临床中,HCV患者可能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及肝硬化患者,也可能是已合并失代偿期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本文中选取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DAA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患者年龄(52.47±2.47)岁,其中男57例,女23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15例、大学及以上21例、高中23例。纳入患者一般资料齐全;对本次所用药物无禁忌症;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指南[4]。已排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者;合并具有精神疾病者;合并艾滋病者;存在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处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保肝、利尿和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厂家:爱尔兰Gilead Sciences Ireland UC,国药准字:HJ20180024,规格:400 mg∶100 mg)治疗,每天口服1次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每次1片,连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依照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显效[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呈阴性,丙氨酸氨基酶(ALT)恢复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效(血清HCV-RNA呈阴性,但是ALT指标接近标准范围);无效(HCV-RNA为阴性,但ALT无任何改变);观察治疗6、12个月后丙肝RNA转阴率,采集静脉血检测丙肝RNA病毒载量,以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值≤20 IU/mL提示转阴;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采用FibroScan对患者肝脏硬度值进行检测,判断肝硬度情况。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后6、12个月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留血清待检,应用从谷丙转氨酶IFFCC法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均按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的显效率为36.25%(29/80),有效率为51.25%(41/80),无效率为12.50%(10/80),总有效率为87.50%(70/80)。
2.2 丙肝RNA转阴率
治疗后6、12个月,80例患者的丙肝RNA转阴率分别为25.00%(20/80)、62.50%(50/80),呈升高趋势(χ2=22.857,P<0.05)。
2.3 肝脏硬度值、ALT、AST水平
治疗前,80例患者的肝脏硬度值、ALT、AST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6、12个月,80例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t=483.720、656.640、1429.540,P均<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ALT、AST水平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
80患者中,发生皮肤瘙痒1例,乏力1例,头晕2例,头痛1例,发生率为6.25%。
3、讨 论
HCV主要经血液传播,输血感染丙肝占70%。HCV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危害到生命健康。研究[5]显示,HCV感染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异常,继而加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往以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即PR方案治疗,SVR率在68%~87%,失代偿期肝硬化者并无法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在2018年5月获批在我国上市,单一片剂方案,在我国进行3期临床试验总体应答率在98%[6-8]。我国一项真实世界研究[9]报道,提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阶段或既往以PR治疗史的HCV感染者均可获得高SVR12,且治疗安全性良好。索磷布韦是NS5B聚合酶抑制剂,能和丙肝病毒复制所需的聚合酶发生竞争性结合,进而抑制丙肝病毒复制,起到抗病毒的作用[10]。维帕他韦是一种复方制剂,对基因1b、2a、3型HCV均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该合成药经口服后能迅速吸收,促使核苷酸链终止,最终发挥抗病毒作用,相比较PR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11]。近年来还有学者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治疗HCV感染中,取得满意效果[12]。
本文结果显示,经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6、12个月丙肝RNA转阴率分别为25.00%、62.50%,呈升高趋势,反映了该药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效果好。同时观察肝脏硬度值,治疗后6、12个月较治疗前降低,说明该药能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的状态;AST与ALT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通过观察AST与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患者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发生率较低。这与孙娜[1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特殊人群中效果明显,安全性良好,能抑制病毒复制,防止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洲.WHO《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2016年更新版)解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6):481-485.
[3]于春荣,笪红远,王庆利.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研发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8):2116-2119.
[4]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6):487-493.
[5]汤展展.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与利巴韦林联用对慢性丙肝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HCV-RNA转阴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21,18(6):917-920.
[6]陈翠环,陈树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6):47-48.
[7]李剑萍,陈学福,严勤,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10):831-837.
[8]付婧婕,张苑玲,蔡秋红,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10):1464-1468.
[9]仇丽霞,于海滨,林伟,等.一项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中国北方某县HCV感染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4):395-401.
[10]王天光.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效果及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108-110.
[11]王云云,吴万锋,李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3):344-347.
[12]郭峰,窦婧,徐强,等.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DAA治疗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肝脏,2021,26(11):1224-1227.
[13]孙娜.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对患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及抗肝纤维化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3):20-23.
文章来源:梁华生,陈开革.直接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特殊人群中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4,48(08):1234-1236.
分享: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是乙型肝炎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结局,肝细胞坏死的同时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凝血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情呈进展趋势,病程长,需长期进行治疗干预,因而尽管病情重,但仍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而慢性病管理不能仅依靠医护人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也很重要。
2025-04-07原发性肝癌位列我国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 4 位及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第 2 位,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世界上约 70% 的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在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均是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肝硬化是目前全球排名第 11 位常见的死亡病因,现阶段我国肝硬化病因也以 HBV 感染为主。
2025-04-01慢性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毒的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的大量坏死,从而形成慢性乙肝,甚至是肝功能衰竭。它的死亡率很高,预后较差[1-2]。中重型慢性乙肝是一种以肝细胞凋亡为特征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乙肝病毒感染。
2025-03-25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肝脏慢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可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1-2]。此疾病患者常展现出频繁出现的疲惫感、眩晕、食欲下降、肝脾体积增大及肝掌等体征,若未能接受标准化治疗,病情将逐渐加剧,导致肝脏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害,进而可能诱发肝硬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
2025-03-13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常作为HBV感染的标志[2],其水平可反映疾病分期与疾病进展风险。HBV感染不断进展,出现持续炎症反应,可导致肝功能的损害,进而可影响肝脏代谢等。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主要器官,具有合成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脂类的功能,在脂蛋白代谢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
2025-03-05肝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反复、长期作用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其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1]。有相关资料显示,该疾病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年患病率为17/10万,同时多发生于20~50岁男性群体,城市男性50~60岁患病者的病死率达到112/10万。
2025-02-06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坏死,进而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种疾病,增加了肝癌的风险,需及时治疗。恩替卡韦属于抗病毒药物,其与营养支持、保肝等常规措施联合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预后效果不理想 。
2025-01-26随着对HCV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诊断方法的改进以及治疗方案的创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病毒的目标正逐步成为可能[2]。HCV主要分为6个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其分布具有地域性特征。亚洲地区以Ib型为主,在中国分别有1a、1b、2a、3a、3b、6a六种亚型[3,4]。
2025-01-2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 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慢性HBV 感染的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毒复制激活了 肝脏细胞坏死和肝脏组织炎症,导致肝脏疾病进展,而 病毒及其抗原则可抑制免疫细胞功能[1-4] ,使慢性肝炎迁延不愈。
2025-01-21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我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约为2.94%[1]。该疾病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约占新发感染的50%,此外,性接触和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传播亦是其常见传播途径,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械不洁等[2]。
2024-12-30人气:16602
人气:15530
人气:14741
人气:13964
人气:127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期刊人气:6096
主管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744X
国内刊号:52-1062/R
邮发代号:66-8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