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交际手段,非语言交际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世居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非语言交际也受其影响。通过对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非语言交际与汉文化的对比,本文对其文化差异和文化禁忌做了简单论述。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渠道,涵盖了人的身体和交际环境所传递的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非常大。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在使用和理解非语言交际时存在一定的差异。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和毛南族。了解这些民族在使用非语言交际时与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其中的文化禁忌,可以为非语言交际的民族性差异研究提供一个缩影,也为民族文化研究和民族语言交际研究作补充。
一、非语言交际概述
非语言交际是伴随人类语言交际,并与语言交际相辅相成的一系列非语言行为方式。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学者毕继万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
(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3)客体语:包括衣着、化妆、个人用品、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4)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等。[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学者萨莫瓦认为,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探寻人们的举止态度;通过非语言行为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可以排除狭隘的文化优越感。[2]
二、黔南州世居少数民族概述
黔南州是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于1956年8月,地处中国西南部、贵州省中南部。全州土地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下辖2市9县1自治县,州内居住有汉、布依、苗、水、毛南、瑶等43个民族,全州总人口4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8%。[3]高勇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族源及民俗文化符号》一书中统计了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分布在黔南州境内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4]
在人口分布方面,布依族人口最多,毛南族最少;在语言使用方面,五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均不同程度受汉语影响;在行政区划方面,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在民族文化方面,五个少数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是黔南州的文化名片,政府和各级机构都非常重视这些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还有自己的学会,致力于整理、保护、研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三、黔南州世居少数民族非语言交际的文化禁忌
黔南州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经过历史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黔南州交通和旅游的飞速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但是由于民俗传统等原因,在交流中会产生一些文化上的冲突。因此,了解各民族之间交际的一些禁忌,尤其是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禁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态语方面
少数民族大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体态语很丰富。虽然随着各民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体态语产生了很多共性,但由于民族文化禁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第一,握手。少数民族同胞在待客方面非常热情,如果是看到远道而来或是很长时间没有见面的亲朋好友,他们见面时会双手紧握,寒暄很长时间,或者一手紧握,另一只手搭在你的肩上或手臂上,边讲边拉着你进家坐下。这种礼节一般让人难以拒绝,即使有要事在身,也会进主人家里闲聊一会儿。
第二,姿势。苗族、布依族、毛南族忌别人在大门口久站,或蹲坐在堂屋前。因为少数民族都很敬畏神灵,中间的堂屋会供奉有神龛,并正对着大门,如果有人长久站立或蹲坐会影响神灵的出入,会受到神灵的惩罚的。少数民族对长者非常尊敬,与长者交流时,要特别注意礼节,保持一些谦卑的姿态。同席而坐时,长者要坐上席。交流时,不能跷二郎腿,不能做一些不雅的动作。少数民族招待客人,烟酒茶是少不了的。在递接时,需用双手表示尊敬。
第三,体触。少数民族同胞的性格虽然豪放,但女性却比较羞涩,一般是禁止异性之间有身体接触的。因此,男士与少数民族女性交流要特别谨慎,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男士忌与少数民族妇女坐一张长凳。另外,像毛南族和苗族女孩,都会将头发盘起,是禁止别人随意触摸的,尤其是男性,如果触摸了,则表示对对方有情意。
第四,微笑与眼神。由于地形特征,少数民族多聚居在山区,交通比较落后,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因此少数民族同胞在与外人交流时显得比较拘谨。他们的微笑一般都很纯朴,女性还会略带羞涩。但如果交流很融洽的话,他们的微笑也会转为爽朗的笑声,显示了他们性情中豪迈的一面。在交流时眼神也会比较羞涩,一般是目光下垂,尽量避免直接对视。
第五,山歌对唱。少数民族的交流,不仅只限于用语言的交流,唱歌也是他们交流的方式。尤其是苗族和布依族,山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喝酒唱酒歌,恋爱唱情歌,劳动唱生产生活歌,社会交往唱礼仪歌。在对歌中,双方一般都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使是男女情歌对唱,双方都比较委婉、羞涩,在山歌中常用一些比喻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情感,偶有眼神接触,但并不直接。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既要专心地听对方的表达,还要思考如何对唱。
第六,酒的礼仪。酒是少数民族待客的必需品。无论男女,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酒。尤其是苗族,在待客时,管你会喝不会喝,管你要喝不要喝,你都必须喝。因此到苗家做客时,了解酒的礼仪和文化,就能解除敬酒和灌酒的误会了。苗家的酒与传统市面上的酒不同,酒精度数不高,而且都是自家酿的。一般给男人喝的是浓烈甘醇的苞谷酒,给女人喝的是相对温和的糯米酒,俗称甜酒。最常见的礼仪是拦门酒,就是进寨前要喝的酒,苗家人用牛角装酒,客人手不能碰杯,只有喝完的人才能进寨,最高的礼仪称为高山流水,是由很多只碗连在一起共同敬酒。
(二)副语言方面
副语言的涵盖面也很广泛,包含了各种非语义声音,沉默和话轮转换等,能预示一些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黔南州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在发音和音调上与汉话差别很大,如果不通过认真的训练和模仿,即使会说汉话,也会保留着其民族语言的腔调。
黔南境内的苗族、布依族酷爱山歌,在山歌对唱中,沉默与话轮转换很常见,山歌对唱中的沉默一般是对唱者在进行思考,但如果沉默的时间较长,将会受到对方的嘲笑,所以一般会利用一些节奏或旋律来拉长时间,避免尴尬。
(三)客体语
客体语是指在交流中交流者的衣着、饰品、化妆、个人用品的使用等。黔南州境内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客体语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服饰和与服饰搭配的个人用品及发型方面。每个少数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从他们的服饰文化里可以解读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情感。
1.布依族。黔南布依族的服饰较为素净,以植物蓝靓为染料,以枫香染的技术而出名。服饰上会印染各种图案,代表不同的喻意,如石榴代表多子多孙,蝴蝶花代表多福,牡丹则代表富贵。布依男女都喜欢用土布或毛巾包裹起头发。未婚和已婚女性的包发时有些区别。由于布依族服饰比较朴实,所以布依女性喜欢用围裙来装饰。接待客人时,布依女子都要系带围裙,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身份,要穿戴不同的围裙。如图案为一对锦鸡的围裙,一般在婚嫁喜事时才会穿。而绣上汉字,如一心一意、和和美美等文字的围裙,一般单身女青年才会穿。
2.苗族。黔南境内的苗族分支很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服饰特点。三都县的苗族盛装“百鸟衣”因在衣服上绣有很多的花鸟鱼虫而得名。这展现了在长年农耕生活的影响下,苗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将白色羽毛装饰在衣服上,代表了苗家女的纯洁与忠贞。平塘县的苗族崇拜月亮,所以他们的服饰上会装饰有月亮图形,还有能发出响声的铃铛,在跳舞时可以传递情意。苗族喜欢用银饰装饰,几乎从头到脚都可以装饰,除了美观以外,也体现了主人的富庶程度。
苗族对发型也非常讲究,苗族女性平时掉的头发,都会收集起来,搓成麻绳,洗净后盘在头上,代表了健康长寿。此外,未婚和已婚女性,在发型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3.水族。水族的服饰与布依族相似,喜欢蓝、白、青三种色彩,不喜欢鲜艳的颜色。这显示了水族人民朴素、大方的性格特征。他们也喜欢包头巾和系围裙。水族的剪纸和马尾绣是享誉全国的,在女性的围裙和背小孩的背带上,喜欢绣上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
4.瑶族。黔南荔波的瑶族俗称“白裤瑶”或“两片瑶”。白裤瑶是因这里的男子常穿白裤而得名,而两片瑶是这里的女子夏季所穿的上衣由两块布一前一后搭在肩上,里面什么都不穿。但这并非情欲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族群繁衍至高无上的崇拜。瑶族服饰上形似血手印图案和瑶王印,代表了对瑶族历史的铭记。
瑶族人的发型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已婚女子要用头巾将头发包起来,已婚男子留着长发,不能随意剪掉,否则就代表对婚姻的不忠。
5.毛南族。黔南的毛南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服饰风格也发生了流变。毛南族妇女的服饰从古到今有一个从左衽大襟上衣,上紫下红百褶裙向上衣下裤并逐渐变短,适用的流变过程,由于受近邻民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日常穿着服装和布依族服装又比较相似。[5]男性的服饰也与布依族接近。
在日常生活中,少数民族同胞一般穿着用土布制作的便装,或者其他日常的休闲服装。但在重大的节日活动里,他们都要穿上自己的民族盛装。他们都有自己的纺织、印染、刺绣、挑花技艺,这些服装制作工序多,时间长。少数民族同胞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待客,显示了对客人的极高尊重。因此在与之交流时,不能因为审美观的不同而给予负面的评价,伤害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
(四)环境语
从非语言交际角度看,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不是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环境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声音、信号和建筑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提供交际信息,所以环境语也可展示文化特性。[6]
在时间历法系统方面,黔南的布依族,苗族和水族拥有自己本民族的历法系统,尤其是苗族和水族,至今在他们的民族节日和重要事件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如类似于汉族春节的苗族的苗年和水族的端节,采用的是苗族历法和水族历法。而且由于地域、姻亲、族群等原因,各地庆祝苗年和端节的时间也不统一,存在明显的分批制特点,这与汉族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空间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聚族而居,族群之间有共同遵守的界限,一些民族村寨还会有自己的寨门,保寨树等标志。一个族群里的成员共同遵守相应的盟约和礼仪。因此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一旦进了寨门,就应当要遵守该民族村寨民约,尊重当地的习俗。
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是环境语的重要体现。现代生活中,一日三餐的时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到了苗族、布依族这些村寨,即使过了饭点,这些少数民族同胞也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进家吃饭。这除了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外,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存在。苗族人喜欢择山而居,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看似距离近,但实际要走很远才到。因此人们之间的走访往往难以按预想的时间到达,所以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客人到访,无论什么时候,主人家都会准备饭菜招待。比如,少数民族村寨办酒席时,一般采用的是流水席,不固定开席时间,根据客人到达的时间,何时都可以开席吃饭。
黔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森林覆盖率很高,少数民族大多喜欢居住在山林之中,这与古代民族迁徙时考虑的物质索取和安全需求有关。布依族的枫香染,苗族的蜡染,水族、毛南族、瑶族的土布制作,也都是就地取材,所染制出来的青蓝色面料,也成了这些民族最爱的颜色。但是苗族的刺绣技艺使得苗族更喜欢多彩的颜色。
房屋的建筑也大都是就地取材,黔南的五个世居民族的房屋以木质结构居多,建筑风格以干栏式建筑居多,最典型的是水族、苗族和布依族。在房屋设计中,由于少数民族对神灵和祖先有着崇高的敬畏,家里也会设有神龛等。神龛前通常会摆放一张供桌,客人不能随意将东西放置在上面,或将手搭在上面。客人进家,家中妇女一般不随意上楼,如果女性拜访时,也不能随意上主人家的二楼,因为会高过神龛的位置。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的信息量也十分巨大。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普及,城镇化的变迁,以及扶贫易地搬迁等客观原因,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文化的积淀所造成的民族差异依然存在,不同民族所使用的非语言交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了解非语言交际使用差异中潜藏的文化禁忌,也就从另一方面了解了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7.
[3]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1号提案的会办意见[EB/OL].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12-26.
[4]高勇,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族源及民俗文化符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
[5]孟学化,刘世彬.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6]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1.
刘定芬.黔南州世居少数民族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禁忌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1):107-109+113.
分享:
目的探讨随着自然地理因素(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均日照)的变化,壮侗语族族群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了中国壮侗语族13个族群5098例身体组成成分数据,搜集13个族群的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均光照资料,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控制变量,将身体组成成分分别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均光照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经度增大,壮侗语族族群的脂肪率下降,肌肉量、推定骨量、水分率变化不大。
2021-10-08汉族是东亚地区的主体人群,也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群体,深入研究汉族的体质表型特征,有助于了解汉民族的起源、演化和体质多样性,且在法医个体识别、营养与健康评估及人体工效学等实际应用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体质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均提出过汉族人群存在明显的体质表型和遗传基因上的南北分化,并认为南方汉族的形成是由北方汉族多次南迁与南方原住居民基因混合的结果。
2021-10-0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凝聚历史沉韵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民族文创产品蓬勃发展,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具有工艺性强、文化含量高、兼具实用性和收藏性等特点。本次研究立足于科技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以宣传特色民族文化为目的,基于arduino控制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可编程立体拼图民族文创产品。
2021-05-04村落的公共空间是进行日常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村民可以自由地出入,邻里之间在此进行社交娱乐、信息沟通及文化生活、参与商讨公共事务,是最能直观地体现村落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的规划限制或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与自组织性,往往与村民的生活需求、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反映了村民公共生活的状态。
2021-01-22社会文化因素在村落的形成、民居的产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深入理解嘎多村的内在的文化,才能准确把握住村落景观空间的核心与内涵,凝练出村落景观空间的特征。对于单个传统村落的研究,大多学者将实地调研[2]、量化分析[3]、空间句法[4]等方法运用于村落研究中,此外,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如费孝通、林耀华等从人类学、社会学角度也对村落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021-01-16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较早的汉文献中已有侗族的文字记载。现今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区)的交界处,人口总数达288万人。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他们的世界中歌唱的重要性就等同于生命,民谚“饭养身,歌养心”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
2021-01-1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完整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理念。这是对以往扶贫工作采取“大水漫灌”形式的反思,也是到2020年解决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问题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并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2020-12-25手艺工匠是“非遗”资源的制作者和传递者,也是将“非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不可缺少的纽带,但许多“非遗”项目生存环境濒危。因此,面对非遗文化,首要任务是保护与传承,而非旅游开发,如常州留青竹刻、北京景泰蓝工艺等。在“非遗”资源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度追求市场利益,而遗忘了“非遗”的本质。
2020-10-26布依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约有两百八十万人。其中大约97%的布依族聚居在贵州,其他零散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区。贵州地区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惠水、长顺、罗甸、独山、荔波、龙里、贵定等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贞丰、兴义一带,安顺的镇宁、关岭、普定等地;贵阳市的花溪、白云、乌当、清镇、开阳等地,以及其他的散居地。
2020-10-16蚩尤是与炎帝、黄帝处于同一时代的英雄人物,蚩尤族是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的土著部族,古代称为九黎族。当黄帝族进入中原时,他带领族人与炎帝族结成联盟而共同对抗黄帝族,最后失败而被黄帝所杀。蚩尤族的一支向南方迁徙,进入江南地区,与两湖地区的三苗等土著居民融合,最终形成苗蛮集团,而蚩尤也因此成了后天苗族的祖先。
2020-09-12人气:1613
人气:1406
人气:1323
人气:1153
人气:93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研究
期刊人气:1099
主管单位: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2-6959
国内刊号:52-1001/C
邮发代号:66-35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08
影响因子:0.079
影响因子:0.40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