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08-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病人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能促进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关键词:
  • 偏瘫
  • 日常生活能力
  • 神经肌肉激活
  • 肢体功能
  • 脑梗死
  • 加入收藏

脑梗死是临床高发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2]。临床治疗脑梗死病人强调个体化原则,且及时治疗能缓解病情,但幸存者多伴有偏瘫,其生活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为促进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功能恢复,需积极实施康复治疗与护理,何亚丽等[4]研究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病人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的病人,提示临床应尽早针对病人实施康复治疗。当前研究表明,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进行异常步态矫正、促进肌力恢复、重建功能步态是其肢体功能恢复的重点[5-7]。神经肌肉激活强调针对性激活、强化处于失活或休眠状态的肌肉组织,以提升核心肌群稳定性,改善躯体平稳与步态功能[8];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属于综合性康复模式,是指通过多类康复训练或疗法激活神经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该模式在肌肉骨骼疾病病人康复护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中,探究其对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病人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9],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首发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合并偏瘫;3)单侧偏瘫;4)意识清楚,无严重认知、沟通障碍;5)有一定的躯干控制能力,但不能独立行走;6)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发病前有肢体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3)合并其他神经肌肉疾病;4)对本研究的干预措施不耐受;5)临床资料缺失者。脱落和终止标准:1)因病情恶化、死亡退出研究;2)无法坚持训练或自行更改训练方案。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包括:1)常规康复宣教。通过观看视频配合现场讲解开展常规康复宣教,护理人员播放“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专题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康复历程、康复训练、康复饮食、康复照护等,引导病人及家属观看视频,配合讲解相关知识,如训练促进功能恢复的机制、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等,并了解病人与家属的问题,现场予以解答,该部分分两次实施,每次30~40 min。2)康复照护交流。邀请既往收治且现已康复的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家属共8名,与治疗期病人家属构建康复照护交流圈,通过微信平台实现康复经验交流,护理人员组织双方于每周三、周日20∶00~21∶00开展主题交流会,护理人员确定每期交流主题,包括康复历程、康复训练、康复饮食、康复期情绪疏导等,先由康复病人或家属介绍自身经验,而后治疗期病人或家属提问,康复期病人或家属回答,护理人员旁观补充相关内容,每次交流时长30 min, 连续开展8次。3)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病人开展床上训练,包括上肢抬举训练、下肢屈伸训练、下肢抬举训练,早期由病人或家属协同开展,后期病人独立完成,每次20~30 min, 每天2次;指导病人开展床旁训练,包括床旁坐位抬腿屈膝训练、床旁辅助站立训练,每次10~20 min, 每天2次;指导病人开展辅助步行训练,家属陪同下病人借助步行辅助器开展步行训练,每次10 min, 每天2次或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具体如下。

1.2.1 成立康复小组

1)组建康复小组。本研究康复小组成员均为科室护士,前期向科室全体护士发布招募通知,邀请有意向的护士报名参加,再结合遴选标准对护士进行筛选,最终共选出5名护士组建康复小组。遴选标准:工作年限>5年;职称为护师及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熟悉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熟悉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自愿加入本研究并保证全程参与;非进修护士。2)开展组员培训。为统一护士操作,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性,特邀请科室有培训资质的高年资护士对组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护患沟通技巧、指标测评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等,培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实施教学,结合相关案例说明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相关操作,介绍护患沟通技巧及注意问题,并现场演示结局指标评价过程,然后观察各护士操作,现场予以评价、纠正,如护士操作完全符合要求,则准许参与本研究,反之需继续接受培训,直至通过。

1.2.2 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

1.2.2.1 上肢:节律性听觉刺激(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 RAS)摆动训练

1)确定摆动节律性。护理人员指导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尝试平地步行,观察其健侧上肢摆动情况并测算节律(每秒几下),连续测试3次,取均值为最终结果;然后借助节拍器软件按摆动节律制作同步节拍,并按“病人姓名+节律”格式进行编号,将其作为上肢RAS摆动训练的初始频率;护理人员播放节拍,指导病人通过手指敲击、脚打节拍等形式熟悉节拍,最终适应摆动节律,时长1~2 min。2)RAS摆动训练。护理人员引导病人站于平衡杆间,下肢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躯体保持伸展状态,目视前方,播放训练节拍,病人练习上肢交替摆动,上肢摆动频率与节拍器一致,每次20~30 min, 每天1次,每周5 d, 连续训练1个月,间隔1周重新测定并制作训练节拍。

1.2.2.2 下肢:适应性悬吊Neurac训练

适应性悬吊Neurac训练以锻炼病人下肢核心肌群为主,引导病人取卧位,指导开展骨盆上抬训练、髋关节外展训练、腰椎中立位维持,具体操作如下:1)骨盆上抬训练。引导偏瘫病人取仰卧位,两上肢分置身体两侧,护理人员将刚性绳连接宽窄带移动至病人患侧膝部,使膝关节保持90°屈曲,将弹性绳连接宽带移动至骨盆位置,并调节绳长短以减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练习骨盆上抬、下压刚性膝吊带伸膝,促使两侧下肢保持平行。2)髋关节外展训练。引导偏瘫病人取侧卧位,移动弹性绳连接宽带至脑梗死后偏瘫病人骨盆位置,刚性绳连接窄带移动至病人膝关节处,并调节绳长短,使下方腿内踝、上方腿股骨大转子处于同一高度;护理人员指导病人缓慢抬高健侧下肢,使髋关节保持伸直状态,再伸直患侧腿、下压绳带以抬高躯体,促使第7胸椎、患腿内踝持平。3)腰椎中立位。引导偏瘫病人取仰卧位,两上肢分置身体两侧,弹性绳连接宽带移动至骨盆位置,刚性绳连接窄带移动至病人患侧膝部,吊带连接刚性绳移至踝关节,护理人员调整刚性绳长短,使髋关节维持屈曲状态,屈曲角度>30°,并调节治疗床高度,促使骨盆抬离床面,再对弹性绳进行调节,询问病人感受,直至自感无疼痛;病人形成腰椎中立位后,指导病人发力维持该姿势,时长2 min。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经常性询问病人感受,据此调整训练负荷,以促进病人逐渐适应训练强度,每次30~40 min, 每天1次,每周5 d, 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干预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病人肢体功能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上肢、下肢两部分,上肢部分包括10个维度,涉及坐位有无反射活动、坐位屈肌协同运动、坐位伸肌协同运动等共33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单项得分0~2分,总分0~66分;下肢部分包括7个维度,涉及仰卧位有无反射活动、仰卧位屈肌协同运动、仰卧位伸肌协同运动等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单项得分0~2分,总分0~34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的功能障碍越轻;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8[10]。

1.3.2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干预1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两部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涉及上厕所、穿衣、行走、洗澡等6个条目,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涉及购物、做家务、使用交通工具等8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完全自理”至“根本无法做”分别对应1~4分,前者总分6~24分,后者总分8~32分,得分越多表示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描述,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58.43±7.2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55例,非基底节区35例;偏瘫部位:左侧47例,右侧43例;病程(2.58±0.47)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4.02±5.73)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40.28±5.74)分。观察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9.02±7.11)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58例,非基底节区32例;偏瘫部位:左侧44例,右侧46例;病程(2.64±0.44)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4.11±5.68)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40.85±5.57)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偏瘫部位、病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后两组病人肢体功能比较(见表1)

表1干预后两组病人肢体功能比较

2.3 干预后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2)

表2干预后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3、讨论


3.1 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可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

本研究在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中应用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可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究其原因:通过节拍提示对病人运动中枢实施节律性刺激,能改善病人运动能力,强化机体运动控制;同时,通过上肢节律性摆动训练能促进下肢反射性活动的形成,可有效刺激下肢肌肉,且持续性RAS摆动训练还能纠正病人的步态,使患侧、健侧肢体摆动速度、长度一致,可改善躯体平衡,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刘世文等[12]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RAS干预,其干预机制与本研究一致,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表现优于对照组,证实了本研究结论。本研究指导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实施适应性悬吊Neurac训练,借助悬吊装置能解除重力影响,保证病人训练适应性,且悬吊系统构成了不稳定平面,据此实施训练可强化本体感觉信号的输入,实现对神经肌肉控制,并促进主动肌、稳定肌、拮抗肌共同收缩,以增强肌肉协调性,进而提升病人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刘英姣等[13]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应用基于悬吊系统的Neurac技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平衡能力、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3.2 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可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在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中应用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刘婷等[14]的调查研究显示,平衡能力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表现越差,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低。进一步肯定了肢体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本研究在脑梗死后偏瘫病人中应用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通过上肢RAS摆动训练引导患侧肢体适应健侧活动节律,可改善两侧肢体运动协调性,有助于提升其平衡能力;而通过适应性悬吊Neurac训练能强化病人本体感觉信号输入,强化神经肌肉控制,增强肌肉协调性,改善机体平衡及躯干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使其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活动。马秋云等[15]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悬吊运动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悬吊运动训练可提升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证实了本研究结论;但因该研究选取对象为痉挛期病人,故两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4、小结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有助于提升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制定工作组,章薇,娄必丹,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J].康复学报,2021,31(6):437-447.

[2]梁菊萍,杨旸,董继存.急性脑梗死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2):2484-2487.

[3]秦龙江,徐乐义,王孝义.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071-1074.

[4]何亚丽,张相成,刘宏.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与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24):2187-2191.

[5]周龙江,李华东,赵义,等.健侧脑感觉运动区在局灶性脑梗死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1,26(5):497-503.

[6]杨霞,易小琴,路璐,等.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4):3468-3471.

[7]李金涛,吴鹏,王瑞辉.头针同步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297-1300.

[8]张新杰,王贵玲,郭晋朝.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83-87.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10]张志颖,吴嘉龄,左前程.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评价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1,20(12):89-93.

[11]巫嘉陵,安中平,王世民,等.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5):464-468.

[12]刘世文,刘全丰,杨知博,等.节律性听觉刺激干预脑卒中患者非急性期的运动障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35):5583-5588.

[13]刘英姣,陈爱连.悬吊疗法Neurac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21,49(8):878-882.

[14]刘婷,蔡奔,陈南星,等.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5):669-672.

[15]马秋云,史镇平,何晓华,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3):1993-1995.


文章来源:修玉静,孟琳琳,白媛.神经肌肉激活联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6):3025-302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名称: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人气:216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23X

国内刊号:11-9309/R

邮发代号:36-378

创刊时间:201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