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梧州“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交通项目建设,结合特色产业“六堡茶”文化作为公路沿线景观绿化设计元素,探索“美丽公路+”模式,构建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创新提出实现交农融合公路景观优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在推进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可让农产品及时运出,还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带动农村文旅产业发展。因此,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农村路”[1],意义重大。我国积极发展交农融合,通过引导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致力于交通道路沿线产业链协同布局,着力创建农业产业集聚的“强磁场”[2],而道路景观绿化建设,维护了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国外,一些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交通景观绿化系统,通过道路和绿化网络连接着农村和城市,还为当地的农业产业提供重要支持。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乡村公路绿化建设非常成功,提高了农村交通条件,还为当地旅游业和农业产业提供重要支持。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为改变农业结构僵化及农民收入偏低等社会问题,通过公路绿化网络与农业融合,建设具有景观绿化生态、保育以及休闲层面功能,被称为假日农场的观光型农业[3]。
总体而言,当前景观绿化建设在农村道路体系应用较广,但对于如何融合,如何系统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梧州“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交通项目建设,结合特色产业“六堡茶”文化作为公路沿线景观绿化设计元素,积极探索“美丽公路+”模式,构建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等公路线[4],创新提出了实现交农融合公路景观优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1、项目概况
研究项目地处苍梧县境内,起点位于六堡镇塘平村,途经双冲村、葵城村,全长5.585 km。其中K0+000~K0+630段利用旧路,K0+630~K5+585.464段按标准路基宽度7.5 m进行原位加宽。
(1)线路自通车以来,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出现破碎板病害;交通安全护栏高度不满足要求,路段缺失相关标志,版面模糊不清;道路交通标线有污物等杂质。
(2)道路两侧植被繁密零乱。根据现场调查,沿线周边植物主要有五爪金龙、矢竹、佛肚竹、盐肤木、菲黄竹、人面子、赤豆、杉木、八角、毛泡桐、楝叶吴萸、假臭草、火炬松、秋枫、著莨、胡椒等。线路部分坡脚种植有乔木,左右不均衡。部分高挡墙未经垂直绿化,全线未见开花植被,开挖山体未经植被修复。村庄公共绿地、亭廊建筑周边绿化与环境不协调。
2、交农融合特色产业道路景观绿化理念
2.1道路景观绿化格调统一
以苍梧县“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特色农业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依托,着力打造景观绿化廊道“2+1工程”,即“茶船古道+百里长廊+乡村振兴”。
图1总体分区规划图
通过“以绿化载文”“以绿化提升”“以绿化串珠”的方式,在飞龙湖三产融合农产品展、茶味文化驿站、六堡花示范基地等景点建设中,实行景观绿化统一设计,统一配置黄金香柳等主体树种格调,提高线路便捷度和通景性,促进沿线的景观、功能、基础配套的全面完善与提升。
2.2景观绿化面向乡村分类设置
公路沿线景观绿化建设贯穿城乡各地,服务对象是乡村居民也包括外来游客,应分类施策,突出景观绿化的公益性质和经济功能。以大范围景观绿化围合村庄抱团组区,形成树种种群、群落类型、植被景观多样,并且分布格局合理的景观绿化格局;合理适度建设提升改造,山地区块面上以保持森林植被的原生态为主,局部需人工造景的,应体现自然植物景观为主。
2.3远近结合,点线面结合
近期远期效果结合,并以公路沿线大块面景观绿化植被为主体,结合茶味文化驿站等景点和旅游线路的植被景观改造,营造多色彩、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发挥公路沿线地域文化和景观绿化资源优势。
3、交农融合道路景观绿化的实现途径研析
3.1融入城乡、引导发展
在建设实现方向上,要充分融入沿线城乡体系,从线形、路面、绿化和防护等方面,探索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优化方法,营造出和谐的绿色观光走廊,使公路景观绿化成为乡村旅游景观体系的一部分,整个村庄风貌的一部分,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内容。
3.2实现价值增值效益
(1)在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公路景观设计使沿线生态景观更加美观、自然与和谐,具备旅游价值,将公路的景观绿化建设与公路沿线和终极目标地的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开发,形成公路→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旅游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模式[5]。
(2)通过绿化树种配置,实现乡村价值增值效益增长。在区块面上及村庄周围设计广西适生珍贵树种,如降香黄檀、柚木、檀香、沉香等价值极高的热带珍贵树种;具备自然野趣和医疗保健等功能的山白兰等康养树种;具备林产品经济价值的果木类如红锥、桃树、龙眼等。
3.3发挥维护自然安全畅行的生态经济功能
根据立地条件和现状情况,对岩石裸露区域和受损山体采用阔叶树木、花灌木等植被生态修复,减少山体滑坡等村庄易受灾害;通过景观绿化色彩、树形、节点等配置,保证公路交通视觉稳定,安全出行,引导物流、人流流动,对乡村运输及产品输出具有显著意义。
4、交农融合农业特色绿化长廊设计要点
4.1科学修复生态,提升绿色廊道功能
(1)结合现状完善基础设施,营建安全交通与生活空间。
按照交通安全设施的具体设置要求,对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补充修改设计,力求做到提供清晰、准确的道路信息,实现合理管制、安全诱导,保障公路的交通安全及畅通。
(2)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修复沿线生态。
项目主要从村庄段、开挖山体段、转弯小曲线半径段、交叉路口段等着手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通过引入公路空间围合理论,对各段落破碎行车空间重新整合,采用不同路域植物配置方案,达到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相互转换。
①村庄段起点处种植乔木宫粉紫荆等开花树种点缀村头;对茶园基地处采用“开窗见景”,只种植开花小灌木进行节段式美化;在路线右侧厂区段、挖方宽阔处种植宫粉紫荆,株距为8.0 m,进行生态修复并丰富后方绿色山峦的前景色。此外,通过种植多年生草花与草本植物,景石苏铁错落有致合理搭配,体现远景梯田状六堡茶园的壮观的交农与景观融合景致。见图2。
图2村落路段景观效果示例图
②挖方山体路侧段绿化修复为种植稀有的常绿彩叶树种黄金香柳。黄金香柳适于修剪、造型,设计株距为4.0 m;平交处以自然式组团绿化设计,采用小花紫薇、球类植物以及景石,沿线一路花团锦簇,使进入六堡镇的游线景观得到提升,起到一路一景乡村振兴的作用。见图3。
图3挖方山体段景观效果示例图
③转弯小曲线半径处种植紫花三角梅球,株距为2.0 m。在裸露山体处种植花叶蔓常春花进行垂直绿化,并通过设计对开挖的山体进行了绿化修复与彩化点缀。见图4。
图4转弯小曲线半径处景观效果示例图
④交叉路口花带绿化设计。采用群落式种植设计,植物进行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融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6]。采用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目的。见图5。
图5交叉路口花带植物配置效果示例图
4.2塑造景观绿化特色,引导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优美的公路绿化具有引导乡村旅游景观的作用,发现和运用明显视觉景点的艺术功能,是景观规划设计激活村落景观活力,推进特色村落旅游的关键[7]。交农融合的公路设计空间具有节奏快、流动性强的特点。景观绿化设计需集新农村公路风貌特点、乡村文化体验、名优特产展示、滨水生态体验为一体,充分塑造地方景观绿化特色。村庄中,乡村道路整体环境干净、风貌统一;对建筑屋顶及立面进行改造修缮,融合当地独特民族文化,体现现代“瑶乡+自然建筑”。村庄的水体设置自然生态驳岸,增强人与自然山水参与及互动,以自然野趣植物搭配进行部分节点设计,集亲水、观赏、休闲为一体。公路沿线的众多挡墙立面采用富有乡村气息的植物进行节点设计,与垂直方向相适应,并增加平面拉升感。另外,增加标识景墙彩绘或摩崖石刻,富有当地文化风情。在植物景观上,高层乔木冠幅保障遮荫性,中层灌木色彩鲜艳与底层沿阶草等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为质朴乡村景观添彩,完美打造出一条通往“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的乡村旅游景观之路。
4.3提炼地域文化精粹,融合景观绿化艺术元素
乡村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通过提取当地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此来支撑景观绿化的意义和价值,使多样的植物、景墙装饰等艺术形式在乡村旅游中得以展现,让景观绿化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项目景观绿化设计中突出运用三大文化主题:美丽乡村、六堡茶文化、康寿养生文化。融入的自然绿化景观使“7+7”度假乡村与周围环境格局协调一致,避免了对原生态的干预,又增添了游览者观赏游览的价值。通过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田园景观作为基础,对纯林地等适当补植相应的珍贵彩色树种,营造彩色森林,维护景观效果,实现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拓展多种服务功能,从而带动苍梧乃至梧州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4.4布局突出重点,打造景观示范带
交农融合通过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设施与农业生产的协调性,运用科学的绿化手段,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交农融合与公路景观提升改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整个苍梧县“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工程量大,涉及区域范围多样。为此,全面系统布局规划相应景观绿化内容,如(1)在交叉路口设置各类指示牌;(2)在牌楼处设置对称大茶壶雕塑;(3)在终点挖方处设置六堡茶景观墙;(4)防撞墙护栏、安全防护护栏(美化)设计等。
为突出效果,起到推进带动作用,规划设置示范带以带动飞龙湖三产融合农村,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建设美丽公路,集农业生产、农民就业、休闲文旅、商业服务、田园社区为一体[8]。为实现立竿见影的环境景观效果,六堡云顶、山坪瑶乡示范带植物配置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经济适用要求,一般以大苗为主,并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乡土珍贵树种,重点地段搭配观花、观果植物,如木棉花、紫荆花、桃花、杜鹃、山茶、白兰、枫香等,营造充满山野气息的田园风光。此外,还可根据访客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丰富多彩、有趣互动的游览景观和内容,为游人提供采茶、摘果体验的项目[9],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5、结语
(1)交农融合道路景观提升工程,以“旅+农”“公司+农户”等合作形式,通过绿化、美化、亮化等营建技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使公路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公路景观品质,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2)交农融合景观绿化设计应注意生态保护问题。因为有些乡村道路及旅游项目建设破坏了当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交农融合的景观绿化设计应强化生态意识,通过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周围自然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自然生态有序共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交农融合景观绿化建设推动交通运输与农业的意义深远,还需要对交农融合、乡村振兴特色绿化营建技术与公路景观提升改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交通布局、农业生产、乡村生态、景观绿化等多方面的考虑和评估,通过科学论证和规划,确保公路道路景观绿化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和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王俊峰,李家辉.“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N].中国交通报,2019-08-01(2).
[2]陈济丁.发挥引领效应,携手打造“南湖模式”[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3(5):56-57.
[3]森工.国外农业旅游的发展[N].东方城乡报,2006-08-17(2).
[4]王肖峰,吴楼,王雪梅,等.安吉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J].公路,2019(2):180.
[5]汤铭.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概念规划探析——以铜锣坝旅游公路为例[J].安徽建筑,2020(10):162,170.
[6]闫莹,邢光敏,赵艳珍.秦皇岛市滨海特色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1):5 012-5 014.
[7]孙妮娜.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中视觉艺术设计的原则与实践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3(1):238-247.
[8]李艳.乡村振兴视野下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现实路径的思考—以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1(2):73-75.
[9]周明飞.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景观绿化设计构思与实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0(29):14-16.
文章来源:黄宇哲.打造交农融合公路景观升级建设技术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24,(10):222-224.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解决 “三农” 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承载着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历史使命。在这一宏伟蓝图之下,智慧农业凭借其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的特质,正逐步成为农业变革与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桎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意义深远。
2025-02-12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人,比2023年增加21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2025-01-04延寿村坐落于南岳半山腰,全村大约有160多户,共640多人,由于受南岳衡山地形影响,大多呈现散居状态,延寿村植物覆盖率高,自然生态环境好。2021年2月,延寿村入选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1年3月25日,延寿村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村镇”称号。
2024-11-09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新要求。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与深化落实为新时期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设计为手段,科学合理地解决城乡空间人居环境问题,协同其他学科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2024-11-0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在推进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可让农产品及时运出,还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带动农村文旅产业发展。因此,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农村路”,意义重大。我国积极发展交农融合,通过引导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致力于交通道路沿线产业链协同布局。
2024-10-14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美乡村概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美乡村不仅代表着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如何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景观设计方案,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024-08-2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已不单是数量规模的增长,而是更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结构的均衡合理性,以及发展动力源的动态升级变革。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引,如何在提高农民增收速度的同时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拓展农民收入渠道,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和稳健性就是应有之义。
2024-08-17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重要价值,以数字赋能可以实现乡村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
2024-08-17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建设提出新要求,加强村镇环境改善不应仅停留于表面样态的美化,也并非“大工程”的全面铺开,而是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在积极推进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才是根本落脚点。
2024-08-17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数字技术对农村产业发展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然而,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仍显不足。
2024-08-17人气:5223
人气:4882
人气:4386
人气:3758
人气:368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交通科技
期刊人气:2120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主办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交通
国际刊号:1673-4874
国内刊号:45-1339/U
邮发代号:48-174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47
影响因子:0.0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