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5 d后比较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术后1、3、7 h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043,P=0.044);术后1、3、7 h,联合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4.444,P=0.035)。结论 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效果较好,既可稳定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近年来,我国脑出血发病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且50%患者合并高血压[1]。针对该病治疗,临床最常用方式为颅内血肿清除术。但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增加患者再出血风险。另外,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气管插管刺激、紧张及恐惧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血压剧烈波动或血压升高,易导致各类并发症发生[2]。故术后需消除不良刺激,降低患者血压波动幅度。丙泊酚为镇静药物,小剂量应用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轻微,还具有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效果。乌拉地尔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3]。乌拉地尔与丙泊酚联合治疗能在降压的同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本研究观察乌拉地尔联合丙泊酚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患者60例,采用红蓝信封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6~71(55.41±16.3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8例,脑叶出血7例,其他部位出血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0(55.25±16.2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17例,脑叶出血8例,其他部位出血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急诊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患者脑实质内血肿体积,最终明确其颅内出血量为20~100 ml, 且符合脑出血确诊标准[4];首次发病;发病时间距就诊时间≤2 h; 患者手术后舒张压维持在100~130 mmHg, 收缩压维持在180~230 mmHg。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疾病者;伴造血功能障碍者;伴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者;不能耐受本研究用药者;抵触本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同时给予控制血压及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 ml/25 mg)静脉滴注,滴速2 mg/min。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 ml/0.2 g)1 mg/kg静脉注射,再以1~4 mg·kg-1·h-1进行静脉微量泵持续输注。根据2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酌情调整用药量,2组均持续干预5 d后比较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分别于术后1、3、7 h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颅内压。(2)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再出血、癫痫、头晕、呼吸困难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患者病残程度进行疗效判定。NIHSS评分降低>90%,且病残程度为0级为痊愈;NIHSS评分降低46%~90%,且病残程度为1~3级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18%~45%,且病残程度为4级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且病残程度>4级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043,P=0.044),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生命体征比较
术后1、3、7h,联合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67%,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4.444,P=0.035),见表3。
表3对照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患者发病急,进展迅猛,病情严重,具有高致残、致死率。脑出血后患者颅内血肿若未得到及时阻断,将出现恶性化进展,最终导致脑疝甚至死亡。通过早期手术治疗,引流出颅内血肿物质,可减轻对患者正常脑组织的压迫,避免恶性化进展,降低患者术后脑疝发生率及病残率、病死率[5]。若术后血压波动明显,可能会诱发患者二次出血,甚至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脑出血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治疗,以稳定其生命体征,保证治疗效果。影响患者术后血压波动的因素很多,如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所致疼痛、吸痰、躁动、恐惧、切口疼痛、气管插管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可诱发颅内再出血,脑出血术后患者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血压变化易导致已凝血的血管再次出现破裂出血。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镇痛+镇静药物,一方面可提升其耐受性及舒适度,控制血压波动;另一方面可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乌拉地尔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丙泊酚为重症监护室常用的镇静药物。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镇静+降压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应用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乌拉地尔属于α1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中枢交感神经张力的效果,在用于降压治疗时可发挥双重作用机制,整体降压效果较为显著[7]。通过激活中枢5-羟色胺-1受体,起到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这一效果使患者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抑制反射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最终起到降压效果[8]。研究显示,该药能与神经组织中钙离子通道受体相结合,发挥保护脑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脑血肿体积的功效[9]。脑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为,其能保护神经元线粒体细胞器的完整,进而起到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使细胞内部钙流量维持在稳定水平,具有提升脑组织对缺氧耐受的效果。但单一应用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症状难以预防[10]。故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本研究则是联合丙泊酚进行干预,效果较好。
表2对照组与联合组不同时点生命体征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7h,联合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稳定。分析原因为,脑损伤后机体氧自由基及脂质氧化物含量明显升高,而上述物质又直接参与脑血管病理损伤进程,会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丙泊酚属于临床常用短效静脉麻醉剂,进入人体内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受体,发挥镇静催眠作用,药物应用的显著特点为不蓄积、作用时间短及起效快。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丙泊酚静脉持续泵入,可在短时间内发挥镇静作用,安全有效,且在停药后3~6min其作用可消除[11]。这一特点使老年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得以提升,减少老年患者因机体药代动力学水平较低所引发药物蓄积情况。该药物也具有保护脑细胞的效果,其具有类似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通过稳定脑电活动水平,抑制脊髓及脑部能量代谢,降低大脑耗氧量及血流量,维持脑血管内CO2的稳定性[12]。丙泊酚化学结构与其他镇静催眠类药物不同,因分子式中含有OH-,其作用与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相似,药物应用后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将脑内过量的自由基予以吞噬。其还具有减少神经元钙离子内流,增加脑组织内SOD含量的效果。脑出血术后脑损伤并非单一的病理生理过程,而是众多生化级联反应所产生的结果。丙泊酚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极其复杂,为多位点及多途径作用结果。临床认为最可能的原因与丙泊酚拮抗钠离子内流,拮抗内皮素,抑制儿茶酚胺及乙酰胆碱的突触传递等多个环节有关。具体作用机制后续还需开展大样本量研究来印证。由上可得,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缺血时大脑内血流再灌注,降低脑内炎性因子表达,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最终达到减轻患者脑损伤的效果。另有研究显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脑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酶的产生,对缺血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13]。
从给药方式上看,先给予静脉推注,达到快速镇静的效果,后续过程中应用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可时刻控制患者术后血压的剧烈波动,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率,进而提升患者术后治疗效果[14]。为防止患者术后镇静过深,导致清醒延迟,本研究中采取了较低的输注速度(1~4mg·kg-1·h-1),可使患者用药后机体能快速恢复。可见,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持续给予丙泊酚泵入镇静治疗,可防止患者血压波动,稳定生命体征,还可降低不良刺激对患者血压的影响,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使其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更安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分析原因可能是联合丙泊酚治疗一方面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起到稳定血压,控制血氧饱和度,减少机体躁动的效果。患者血压越稳定,乌拉地尔用量越小,最终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术后镇静效果更好。研究显示,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可能导致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甚至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故在应用微量泵给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给药[15]。
综上所述,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效果较好,既可稳定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林歆,陈舒悦,许峰.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11):640- 644.
[2]刘洪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谵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485- 487,495.
[3]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县域急诊急救学组,中国医学教育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基层急救分会,等.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临床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3):305-313.
[4]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等.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8):689-702.
[5]孙占玉,郭智霖,王上桥.神经内镜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5):3609-3613.
[6]刘铁奇,朱虹.超早期微创手术与早期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的临床效果[J].河北医药,2023,45(14):2186-2188.
[7]牟钰钦,罗易,李应霞.乌拉地尔与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9):82- 86.
[8]徐军鹏.乌拉地尔联合硝酸甘油对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0):1181-1184.
[9]蔡阳芳,胡建雄,林艳雅,等.乌拉地尔注射液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28(3):280-282.
[10]陈朴,郑宇,吴昭,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实施短期深度镇静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8):1136-1140.
[11]赵世军,李银宏,刘磊,等.右美托咪定对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保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4):829- 832.
[12]曹露,李红,母国,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脑出血伴轻中度意识障碍患者丙泊酚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42- 45.
[13]梁刚,张佳,李伟,等.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行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9):825- 828.
[14]丁荷蓓,陈为国,王珣,等.羟乙基淀粉、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糖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5):988- 991.
[15]吴杰滨,王文浩,张源,等.丙泊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镜术后血压管理和再出血预防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4):416- 419.
文章来源:张心勇.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脑出血术后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2):39-42.
分享: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由于脑内小动脉破裂或者是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以失语、偏瘫、头晕头痛、嗜睡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并辅以合理护理干预,对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3-4]。
2025-04-24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导致血液积聚并损伤脑组织,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脑出血的发生,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等因素有关。当前,脑出血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损伤小,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025-04-11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小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存在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缺损等生理变化,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早期干预可控制患者急性期病情,但如何预测其远期预后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2025-03-28脑 出 血 占 卒 中 的 1 0% ̄ 20% 左右 , 预后差 ,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 45  ̄ 65 岁 的 中 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因 颅 内 出 血死亡的患者 , 将近 5 0 % 的患者出现在发病 的 1 个月 内 , 无论脑 出 血患 者是否 接受手术 干 预或保守治 疗 , 大部分 的 幸存者依靠他人来维持 日 常生 活 。
2025-03-19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致死率很高,且病情稳定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包括感觉、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等[1-2]。而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8近年来,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患病率逐渐提高,而且是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类型之一,其重要病理基础是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脑水肿形成失控,造成血肿周围持续水肿。近年来提出的神经保护策略未能提高 ICH 后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2025-03-17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riedweakness,ICU-AW)为ICU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是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一种以四肢肌无力(对称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2-3],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腱反射减弱、轻瘫、呼吸肌受累、脱机困难、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不仅会降低患者预后,还会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4]。
2025-02-14脑出血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死亡率极高,为30% ~ 40%。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脑内易形成血肿,造成颅内压升高,压迫神经,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及时采用手术引流,有效消除颅内血肿。脑出血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较高,尤其考虑到患者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减少麻醉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对于提高麻醉安全性至关重要。
2025-02-10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HICH在发病后需要进行规范、有效的急救诊治,对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此类疾病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目前临床治疗HICH的主要目的是将血肿尽量清除、修复脑组织及改善颅内压,其中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常用术式。
2025-02-06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中的一种类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由于大脑中动脉和其分出的豆纹动脉呈直角走行,血液流到此处易造成冲撞,引发出血。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偏身运动障碍等症状,若不加以干预,会引发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025-01-20人气:18556
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79
人气:153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520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82
国内刊号:11-4656/R
邮发代号:32-41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93
影响因子:0.306
影响因子:1.482
影响因子:1.195
影响因子:1.25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