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经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颞叶组(42例,应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和岛叶组(38例,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学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颞叶组比,岛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降低,岛叶组均较颞叶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均升高,岛叶组均较颞叶组更高;与颞叶组比,住院期间岛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与应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比较,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较快,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神经因子,且预后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中的一种类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由于大脑中动脉和其分出的豆纹动脉呈直角走行,血液流到此处易造成冲撞,引发出血。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偏身运动障碍等症状,若不加以干预,会引发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治疗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常采用手术的治疗方式,其中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通过手术将血肿清除,进而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该手术方式手术视野有限,手术过程需要扩大皮质切口,对周围脑组织有损伤风险[1-2]。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是经自然解剖间隙进入病灶清除血肿,手术切口相对较小,且术中牵拉少,创伤相对较轻,逐渐被应用于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经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颞叶组(42例)和岛叶组(38例)。颞叶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5~75岁,平均(56.62±2.35)岁;高血压病程5~12年,平均(8.18±0.34)年;血肿量32~62mL,平均(46.52±2.34)mL;发病至手术时间1~8h,平均(4.48±0.62)h。岛叶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6.59±2.32)岁;高血压病程5~13年,平均(8.21±0.32)年;血肿量31~63mL,平均(46.49±2.35)mL;发病至手术时间2~8h,平均(4.51±0.6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4]。纳入标准:⑴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⑵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⑵存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先天畸形;⑶非基底节区出血;⑷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经淮安八十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常规检查,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健侧,进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颞部小骨窗或额颞大骨瓣手术,在手术显微镜(镇江亿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202060872,型号:YH-X-4A)下打开外侧裂池,缓慢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颞叶组患者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根据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证号20143065741,型号:RevolutionCT)检测结果确定病灶位置,于穿刺点作一2cm切口切开颞中回皮质造瘘,使用脑压板[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沪械注准20202030283,型号:板式]牵开造瘘口内的脑皮质,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则使用电凝进行止血,之后减张缝合硬脑膜,放置引流管,结合颅内压情况,判定是否复位骨瓣。岛叶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避开外侧裂区血管,于岛叶皮质表面作一1~2cm切口切开岛叶皮质,到达血肿腔。使用脑压板间断牵开脑组织,吸除血肿,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则使用电凝进行止血,之后减张缝合硬脑膜,放置引流管,结合颅内压情况,判定是否复位骨瓣。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控制颅内压,加强营养支持,进行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⑴手术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体积/初始血肿体积)×100%。⑵血清学指标。采血方法: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处理(3000r/min,10min)取上层血清,检测时间:术前和术后2周,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⑶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值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预后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6]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7]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⑷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颞叶组比,岛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SE、GFAP水平均降低,岛叶组均较颞叶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ADL、GQOL-74评分均升高,岛叶组均较颞叶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与颞叶组比,住院期间岛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讨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影响因素众多,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情绪激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已成为临床上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通过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缓解病情,但存在术后并发症风险[8]。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是通过解剖外侧裂暴露岛叶,经岛叶皮层造瘘到达血肿腔,可减少对皮层脑组织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颞叶组比,岛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3个月岛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颞叶组更高,这提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更快,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预后较好。分析原因可能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接近基底节区穿支血管,易暴露并控制出血点,有利于血肿清除,手术路径也更短,进而缩短手术时间,且其切口相对较小,术后血肿残余少,为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加快康复速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0]。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缺血、缺氧情况发生,会影响神经损伤因子的分泌,表现为S-100β、NSE、GFAP等过量释放。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岛叶组患者血清S-100β、NSE、GFAP水平均较颞叶组更低,这提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神经因子。分析原因可能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力,从而减少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减轻对周围神经元的压迫和损伤,且随着脑组织的恢复,受损的神经胶质细胞逐渐修复,可减少S-100β、NSE、GFAP因子的释放,为病情恢复创造良好条件[11-12]。
本研究结果中,与颞叶组比,住院期间岛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这提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较易找到出血点,可有效清除血肿,妥善止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在处理较大血肿或复杂情况时,有限的视野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且手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经验,准确地找到无血管区域,确保切开的准确性,避免损伤岛叶周围的血管和脑组织。
综上,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较快,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神经因子,且预后较好,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孙青,刘永春,尤万春,等.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16-18.
[2]张秀斌,李佩军.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6):1054-1056.
[3]汤汉心,林喜容,陈锦镜.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因子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0):892-894.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5]夏芹,覃凡,刘泓渊,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9):1156-1161.
[6]赵朝辉,阳建国,钟兴明,等.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5):572-576.
[7]平建峰.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2):99-101.
[8]王坤,蒲军,杨涛,等.不同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4,45(7):56-61.
[9]汤军,夏涛.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5):640-643.
[10]罗铸,李伦走,黄章峰,等.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6):727-731.
[11]伍伟俊,吴琼,贺建雄,等.外侧裂岛叶入路与颞叶皮质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60(1):48-51,56.
[12]查显斌,冯凌云,张金鹏.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9):1385-1386.
文章来源:厉进辉.经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2):56-58.
分享: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由于脑内小动脉破裂或者是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以失语、偏瘫、头晕头痛、嗜睡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并辅以合理护理干预,对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3-4]。
2025-04-24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导致血液积聚并损伤脑组织,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脑出血的发生,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等因素有关。当前,脑出血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损伤小,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025-04-11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小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存在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缺损等生理变化,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早期干预可控制患者急性期病情,但如何预测其远期预后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2025-03-28脑 出 血 占 卒 中 的 1 0% ̄ 20% 左右 , 预后差 ,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 45  ̄ 65 岁 的 中 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因 颅 内 出 血死亡的患者 , 将近 5 0 % 的患者出现在发病 的 1 个月 内 , 无论脑 出 血患 者是否 接受手术 干 预或保守治 疗 , 大部分 的 幸存者依靠他人来维持 日 常生 活 。
2025-03-19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致死率很高,且病情稳定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包括感觉、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等[1-2]。而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8近年来,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患病率逐渐提高,而且是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类型之一,其重要病理基础是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脑水肿形成失控,造成血肿周围持续水肿。近年来提出的神经保护策略未能提高 ICH 后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2025-03-17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riedweakness,ICU-AW)为ICU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是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一种以四肢肌无力(对称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2-3],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腱反射减弱、轻瘫、呼吸肌受累、脱机困难、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不仅会降低患者预后,还会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4]。
2025-02-14脑出血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死亡率极高,为30% ~ 40%。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脑内易形成血肿,造成颅内压升高,压迫神经,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及时采用手术引流,有效消除颅内血肿。脑出血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较高,尤其考虑到患者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减少麻醉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对于提高麻醉安全性至关重要。
2025-02-10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HICH在发病后需要进行规范、有效的急救诊治,对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此类疾病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目前临床治疗HICH的主要目的是将血肿尽量清除、修复脑组织及改善颅内压,其中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常用术式。
2025-02-06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中的一种类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由于大脑中动脉和其分出的豆纹动脉呈直角走行,血液流到此处易造成冲撞,引发出血。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偏身运动障碍等症状,若不加以干预,会引发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025-01-20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79
人气:15302
人气:148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85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110
国内刊号:41-1381/R
邮发代号:36-178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