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氢气吸入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氢气吸入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50例。比较2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hortfrom36-itemquestionnaire,SF-36)评分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GCS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8周血清BDNF、IGF-1及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10.00%,P>0.05)。结论氢气吸入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导致血液积聚并损伤脑组织,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1-2]。脑出血的发生,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等因素有关。当前,脑出血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药物治疗虽损伤小,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4];手术治疗虽能迅速清除血肿,但存在风险高、恢复时间长及费用昂贵等问题[5]。氢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气体,能够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从而保护了细胞和组织[6]。研究显示,患者出现脑出血后,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加重,进一步损伤脑细胞;同时会引发机体炎性反应,加重神经损伤[7]。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氢气吸入辅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缩短恢复时间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设计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0~80(70.01±3.5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手术指征患者;(2)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标准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凝血功能异常。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经邢台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1-KY-14),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术后每日通过鼻导管使用氢氧气雾化机(AMS-H-03,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向患者提供33.3%氧气和66.7%氢气(比例为1︰2)的混合气体,吸入时间1h,气体流量3L/min,连续进行7d氢气吸入治疗,共7h,其余时间给予常规氧气吸入,3L/min。对照组术后每日通过鼻导管氧气吸入3L/min。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和出血量。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3~15分,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进行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包含11个项目,最高42分,最低0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进行评估[8]。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from36-itemquestionnaire,SF-36)评分,共包含8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记录并发症(肺炎、血栓及再次出血)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
分享: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是由于脑内小动脉破裂或者是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以失语、偏瘫、头晕头痛、嗜睡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并辅以合理护理干预,对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3-4]。
2025-04-24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导致血液积聚并损伤脑组织,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脑出血的发生,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等因素有关。当前,脑出血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损伤小,但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025-04-11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小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存在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缺损等生理变化,具有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早期干预可控制患者急性期病情,但如何预测其远期预后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2025-03-28脑 出 血 占 卒 中 的 1 0% ̄ 20% 左右 , 预后差 ,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 45  ̄ 65 岁 的 中 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因 颅 内 出 血死亡的患者 , 将近 5 0 % 的患者出现在发病 的 1 个月 内 , 无论脑 出 血患 者是否 接受手术 干 预或保守治 疗 , 大部分 的 幸存者依靠他人来维持 日 常生 活 。
2025-03-19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脑出血致死率很高,且病情稳定后,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包括感觉、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等[1-2]。而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8近年来,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的患病率逐渐提高,而且是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类型之一,其重要病理基础是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脑水肿形成失控,造成血肿周围持续水肿。近年来提出的神经保护策略未能提高 ICH 后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2025-03-17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riedweakness,ICU-AW)为ICU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是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一种以四肢肌无力(对称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2-3],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腱反射减弱、轻瘫、呼吸肌受累、脱机困难、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不仅会降低患者预后,还会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4]。
2025-02-14脑出血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且死亡率极高,为30% ~ 40%。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脑内易形成血肿,造成颅内压升高,压迫神经,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及时采用手术引流,有效消除颅内血肿。脑出血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较高,尤其考虑到患者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减少麻醉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对于提高麻醉安全性至关重要。
2025-02-10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HICH在发病后需要进行规范、有效的急救诊治,对提高预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此类疾病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目前临床治疗HICH的主要目的是将血肿尽量清除、修复脑组织及改善颅内压,其中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常用术式。
2025-02-06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中的一种类型,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由于大脑中动脉和其分出的豆纹动脉呈直角走行,血液流到此处易造成冲撞,引发出血。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偏身运动障碍等症状,若不加以干预,会引发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025-01-20人气:18556
人气:16683
人气:16014
人气:15579
人气:1530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841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0126
国内刊号:11-4468/R
邮发代号:2-379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影响因子:0.79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