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体会

  2024-06-28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偏身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针灸方法,通过针刺腹部腧穴以治疗疾病。该文介绍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体会,并列举验案1例。

  • 关键词:
  • 偏身感觉障碍
  • 感觉缺失
  • 脑卒中
  • 脑血管疾病
  • 薄氏腹针
  • 加入收藏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发率高的特点[1]。脑卒中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如感觉缺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偏身感觉障碍作为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薄氏腹针作为一种无痛的针灸疗法,治疗肢体筋脉感觉疾病有较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体会,并列举验案1例。


1、中西医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认识


1.1 偏身感觉障碍的症状、分型及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以致血液无法正常营养大脑组织,从而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偏身感觉障碍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3类[2]。偏身感觉障碍是以一侧面部及一侧躯体的浅感觉与深感觉逐渐消退或缺失为主,以麻木感、疼痛感、冷热感、蚁走感、胀感等为主要表现[3]。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主要分为脊髓传导型、脑干型、内囊型、丘脑型、皮质型[4]。感觉功能障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卒中多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神经等药物,以修复神经细胞[5]。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康复是针对感觉、神经、肌肉系统的整体训练,主要包括浅感觉训练、深感觉训练及复合感觉训练[6]。

1.2 偏身感觉障碍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对于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古代医籍中并无相应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名有“麻木”“不仁”“着痹”“麻痹”“偏枯”。《黄帝内经》中有风寒湿外邪侵袭机体致荣卫不利的记载,还有营卫气虚致机体不仁的记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认为“不仁”的病因为脉络空虚;朱丹溪认为“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忧思者,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张景岳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王清任重点阐述瘀血与麻木的关系。

纵观以上各医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总结为外有风寒湿邪侵袭,内有气虚、血虚、痰浊、瘀血、七情内伤,其中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导致气血无法濡养经筋、肌肉而出现偏身感觉障碍。目前对于感觉障碍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时常从病因病机入手,治法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根据患者情况兼化痰涤风、祛湿通络。


2、薄氏腹针基本理论


薄氏腹针是薄智云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的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突出“治病必求于本”“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

腹针理论认为,“神阙调控系统”为腹针治疗依赖的重要系统[7]。脐带以脐为中心向胎儿输布气血,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尽管出生后,肚脐组织发生变化,但输布气血的系统依然存在,因此能够调控机体及通过此渠道输布气血[8]。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的部位可以反射出身体的整体信息,体现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腹针的全息影像是以神阙为中心的神龟图,将腹部作为一个整体,临床可根据相应部位取穴[9]。从脏腑角度看,腹腔内有人体许多重要器官,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从经络角度看,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均循行于腹部,且脏腑的募穴多集中在腹部。在神经系统中,一个位于腹壁浅层,对全身功能起调控作用,称为外周系统;一个位于腹壁深层,对内脏功能起调控作用,称为内脏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影响,人体外部是对腹部内脏变化征象的体现,针刺外部可调节脏腑平衡[10]。


3、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


3.1 针刺处方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的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疗效好,可重复性强。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以气血亏虚为本,兼有风寒湿邪、痰瘀阻滞,常选治疗主穴为引气归元、建里、商曲(健侧)、气穴(双侧),辅助穴位为滑肉门(双侧)、外陵(患侧)、上风湿点(患侧)、下风湿点(患侧)[11]。根据情况加双侧足三里以激发机体气血。

“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薄智云教授认为其有“以后天养先天”的作用,四穴均为任脉穴位,中脘为胃之募穴,为调理脾胃的要穴,下脘为足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两穴合用健运脾胃,调理中焦气机;气海为诸气之海,为肓之原穴,是先天元气汇集之处,升发阳气,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气机;关元为小肠募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培补元气的作用,关元与气海同用可培肾固本。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以气虚、血虚为主,四穴可益气补血,疏通经络,对偏身感觉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建里、商曲对应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建里属任脉,可调健脾胃,健运中焦之气。商曲有疏通病变部位气血的作用。“腹四关”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四穴。滑肉门、外陵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经气疏散到肢体末端,促进脑卒中后肢体感觉障碍的恢复。风湿点为经验效穴,上肢疾患如肩、肘、腕等关节则选用上风湿点、上风湿上点、上风湿外点,下肢疾患如膝、踝等关节则选用下风湿点、下风湿内点、下风湿下点,使气血达到局部病变部位,濡养肢体相应部位,促进运动感觉功能的康复。

3.2 刺法

根据腹部的多层次空间立体结构,将针刺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病程短或邪气在表的疾病,针刺天部;病程虽然较长,但未及脏腑或邪在表里之间的疾病,针刺人部;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邪在里的疾病,针刺地部。临床治疗中,根据疾病特点、患者体质及胖瘦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针刺深度。笔者认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应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通经活络,引气归元重在调理脾胃、培肾固本,其功效偏补,宜深刺,针刺到地部;建里、滑肉门、商曲、外陵重在疏通经络气血,宜中刺,针刺到人部;上下风湿点有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祛瘀血的作用,根据腹部全息影像,分布于腹壁浅层,宜浅刺,针刺到天部。选用专用腹针针具,规格为0.22 mm×40 mm。针刺方法及疗程:施针应轻柔,轻微捻转慢速提插,留针30 min, 每日1次,每周连续针刺6次,1周为1个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针刺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以防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3.3 兼证

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短暂或持续性的存在,病情恢复缓慢,长期不愈,对患者的情绪及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焦虑及抑郁症状。

失眠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与心、脾关系密切,腹针的主方是引气归元、腹四关,具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心脾气虚证,加用商曲(双侧)、大横(双侧)。商曲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大横为足太阴脾经穴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足以养心神。肝火扰心证、心胆气虚证加用右上风湿点,可疏肝利胆,调理中焦。痰热扰心证,加用大横(双侧)以健脾祛湿。调整阴阳气血平衡,使阴可入阳而入眠[12]。

抑郁与心、肝、脾关系密切,治疗时选用引气归元、腹四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作用,可疏肝解郁通络,调理脏腑经络气血[13]。

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多卧床少动,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发生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与胃、脾、肠等脏腑相关,大肠传导失司为重要病机。腹针对脑-肠轴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针刺穴位位于腹部,其近治作用能改善胃肠功能,结合不同针刺深度达到调节作用,常取引气归元、腹四关、天枢、肓俞、上风湿点、下风湿点等穴,具有调理脾胃、调和气机升降、促进大便排出的作用。


4、验案举隅


患者,男,60岁,2022年6月20日入院。主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头晕5 h。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于今晨起床后自觉头晕,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遂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节区急性梗死。刻下症:头晕,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15年,血压最高180/100 mm Hg (1 mm Hg≈0 .133 kPa),未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 ℃ 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5/90 mm Hg, 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正常,无明显的认知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 双眼球运动正常,对光反射灵敏,眼震(-),面部痛觉正常,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右侧肌力Ⅳ级,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下肢麻木、疼痛,右侧肢体病理征阳性。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ST-T异常。凝血功能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2 s, 血浆纤维蛋白原2.56 g/L,凝血酶原时间18.10 s, 血浆D-二聚体0.49 mg/L。血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5)100 mg口服,每日1次,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75 mg口服,每日1次,用于抗凝;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用于清除自由基。经过2周系统综合治疗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右侧肢体麻木无明显缓解,患者自述睡眠差,晚上入睡后易醒,睡眠时间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4分,为轻度卒中。给予腹针治疗,取穴:引气归元、建里、商曲(健侧)、气穴(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患侧)、上风湿上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引气归元深刺,建里、滑肉门、商曲、外陵中刺,其余穴位浅刺,留针30 min, 每周针刺6 d。1周后患者自述右侧肢体麻木、疼痛好转,但仍间断发作,查体右侧肌力Ⅴ-级。患者治疗3周后出院,右侧肌力Ⅴ级。

2022年7月18日二诊:出院后患者自行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治疗,头晕明显好转,睡眠可,右侧肢体麻木不适偶有出现,大便2日一行,继续腹针治疗,于前诊处方加用大横(双侧)、天枢(双侧),其他针刺治疗同前,针刺1周。

2022年7月25日三诊:患者自述无明显头晕,睡眠可,大便基本正常,右侧肢体麻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手指末端不适。随访时,患者规律口服药物治疗,自行进行康复锻炼,无右侧肢体麻木、疼痛。


5、小结


偏身感觉障碍作为脑卒中后常见且难治的一类疾病,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腹部脏器较集中,腹针治疗在调整脏腑经络方面效果明显,在临床治疗中,以引气归元作为主穴,辅以风湿点、腹四关作为经验穴,随症加减穴位,根据情况予以合适的针刺深度,同时腹针治疗对全身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因此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肢体康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2]陈晓虹,王玉洁,孙晓菊.偏瘫肢体的感觉障碍[J].现代康复,2000,4(4):486-488.

[3]申晓光.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20-24.

[4]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5-56.

[5]周满霞,邓可培,赵向丽.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31(6):217-218.

[6]林佳丽,贾杰.脑卒中后感觉训练在上肢及手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4):488-492.

[7]王博,魏清琳,汪军强,等.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探讨和运用进展[J].中医研究,2022,35(3):80-84.

[8]薄智云.神阙布气说与腹针的关系[J].北京中医,1993,12(4):13-14.

[9]肖书熠,毛红蓉.针灸腧穴治疗作用的生物全息理论基础[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204-207.

[10]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11]文雅,樊凌云,王惠生,等.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6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6):82-84.

[12]杨青容.王丽平教授腹针治疗失眠经验[J].光明中医,2022,37(19):3492-3494.

[13]毕学琦,熊琴,魏敏,等.腹针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5):41-42,44.


文章来源:朱亚新,李旭垚,张启湲,等.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12):50-5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10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