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超声造影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2024-07-17    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比较CEUS检查不同斑块的新生血管分级及CEUS检查参数[斑块大小、造影剂增强率、达峰时间(TTP)、增强密度(DE)]。结果 本研究82例脑卒中患者共查出727个颈动脉斑块,经DSA检查显示易损斑块460个,稳定斑块267个;经CEUS检查显示易损斑块365个,稳定斑块362个,其中真易损斑块323个,真稳定斑块225个,假易损斑块42个,假稳定斑块137个。经CEUS检查诊断灵敏度为70.22%(323/460)、特异度为84.27%(225/267)、准确度为75.38%(548/727)、漏诊率为29.78%(137/460)、误诊率为15.73%(42/267)。易损斑块Ⅲ~Ⅳ级占比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大小、DE均大于稳定斑块,造影剂增强率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检查在脑卒中患者检测过程中能提高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诊断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降低误诊及漏诊现象,且CEUS检查能准确显示与易损斑块有关的新生血管,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CEUS
  • 脑卒中
  • 超声造影
  • 造影剂增强率
  •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 加入收藏

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病变,在临床上发生率约为1%,该疾病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凝血异常等均会引发此病[1,2]。脑卒中会影响大脑血液循环,导致脑细胞无法获取充足的氧气,极易引发肢体麻木、运动失调、视力降低、听力丧失、语言能力降低等神经功能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颅内压会逐渐升高,造成脑组织严重受损,甚至会引发脑水肿,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颈动脉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脱落引起的脑血管堵塞是引起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准确评估斑块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准确检测颈动脉血管斑块性质及脑血管血流情况,但会对机体造成损伤,且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限[5]。常规血管超声虽能较准确地评估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情况,但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有限,而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能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结果的方式,其通过对患者外周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超声造影剂,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靶器官,灌注部位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对比,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6,7]。本研究分析CEUS检查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男43例,女39例;年龄52~87(68.31±2.42)岁;体质指数21~28(24.43±0.44)kg/m2;合并症:高血压30例,糖尿病27例,冠心病25例。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经DSA检查被诊断为脑卒中;②均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③无凝血功能异常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出现CEUS检查禁忌证者;②出现感染性病变者;③伴有严重恶性肿瘤者;④对造影剂过敏者;⑤近期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术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使用飞利浦提供的EPIQ 7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选择L12-3线阵探头,设置频率为3~12 MHz, 患者维持仰卧体位,头部偏向对侧,完全显露颈部,首先进行常规超声诊断,观察颈部总、外、内动脉情况,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具体狭窄状况,同时确定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若患者斑块厚度超过1.5 mm, 且斑块内无钙化或出现少量钙化时,需行实时CEUS检查;若患者出现多个斑块,则检测斑块较大处。使用Bracco公司提供的SonoVue造影剂,将25 mg造影剂+生理氯化钠溶液混合成5 ml混悬液,分2次注射,注射剂量为2.5 ml/次,每次注射后立即注射5 ml生理氯化钠溶液,收集动态图像并保存,观察不同的斑块厚度,检测斑块部位、数量、表面光滑度、有无钙化、内部成分、回声特征等,结合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将表面粗糙并伴有溃疡及软斑块的分为易损斑块。由2名影像学医生阅片,若意见不统一,则经过讨论或由第3名高级医生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结果。②诊断效能,分析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误诊率及漏诊率。③比较CEUS检查不同斑块的新生血管分级。④比较不同斑块的斑块大小、造影剂增强率、达峰时间(TTP)、增强密度(DE)。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x¯±s)

组间比较行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结果:

本研究82例脑卒中患者共727个颈动脉斑块,经DSA检查显示易损斑块460个,稳定斑块267个;经CEUS检查显示易损斑块365个,稳定斑块362个,其中真易损斑块323个,真稳定斑块225个,假易损斑块42个,假稳定斑块137个。见表1。

2.2 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

经CEUS检查诊断灵敏度为70.22%(323/460)、特异度为84.27%(225/267)、准确度为75.38%(548/727)、漏诊率为29.78%(137/460)、误诊率为15.73%(42/267)。

2.3 CEUS检查不同斑块的新生血管分级比较:

易损斑块Ⅲ~Ⅳ级占比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235,P=<0.001)。见表2。

2.4 不同斑块的CEUS检查参数比较:

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TT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大小、DE均大于稳定斑块,造影剂增强率高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CEUS检查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结果(例)

表2 CEUS检查不同斑块的新生血管分级[例(%)]

表3 不同斑块的CEUS检查参数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此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血管壁病变、心脏病、血动力学变化、血液成分及流变学异常、栓子等均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引发脑卒中[8]。颈动脉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脱落引起的脑血管堵塞可引发脑部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引发脑卒中[9,10]。因此,准确评估斑块性质对预测疾病进展、避免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超声检查虽能准确检出颈动脉斑块,但无法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CEUS是新型检查方式,是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通过造影剂微气泡进入脏器中使脏器显影增强,实时动态显像脏器、血管管腔内的血流信号,从而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提高超声显像的敏感性。此方案具有操作简单、无放射线辐射、检测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能准确检测动脉斑块的病变范围与性质,并为临床提供斑块的形态学信息,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且其还能直接测量不同阶段的颈动脉斑块弹性,准确反映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CEUS检查诊断灵敏度为70.22%、特异度为84.27%、准确度为75.38%、漏诊率为29.78%、误诊率为15.73%,可见CEUS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降低误诊及漏诊率。CEUS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有效增强机体的血流散射信号,便于医生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灌注信息,进而提高斑块的检出率,且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能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准确判断动脉狭窄程度,显示斑块类新生血管,有效弥补常规超声检查的不足,降低误诊及漏诊现象[13]。本研究结果显示,易损斑块Ⅲ~Ⅳ级占比高于稳定斑块(P<0.05),可见CEUS检查能准确显示与易损斑块有关的新生血管。易损斑块是动脉壁上极易脱落、堵塞血管的斑块,而新生血管的生成会改变并加剧斑块内炎症细胞的聚集,进而加速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CEUS检查能通过观察增厚管壁内的造影剂准确评估新生血管的情况,为易损斑块的评估提供相关依据,且其还能通过检测颈动脉斑块的造影增强程度较客观地预测斑块的易损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易损斑块斑块大小、DE均大于稳定斑块,造影剂增强率高于稳定斑块(P<0.05),可见易损斑块的斑块、DE较大,造影剂增强率也较高。CEUS检查具有检查方便迅速、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能通过造影剂使血液背向散射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并清晰呈现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血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不断提高血块的可视化程度,准确检出易损斑块的情况[14]。此外,CEUS检查能全面观察颈动脉斑块,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狭窄、畸形等情况,明确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位置关系,该方案还能实时观察斑块内微循环情况,无创性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便于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小斑块。

综上所述,CEUS检查在脑卒中患者检测过程中能提高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诊断的准确度与灵敏度,降低误诊及漏诊现象,且CEUS检查能准确显示与易损斑块有关的新生血管,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乔志敏.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21,41(7):81-82.

[2]张渊,邓舒昊,朱一成,等.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8):142-145.

[4]陈永海,侯春杰,赖针珍.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5):559-561.

[5]庄艳芳,王慧娟,朱红丽.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结构成分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23):85-87.

[6]顾秀娟,张巍,郑帅,等.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2,19(9):570-574.

[7]陈金丽,叶晓燕,楼阿丽.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重庆医学,2020,49(7):1097-1101.

[8]张力维,谌雪,王义成,等.超声造影联合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6):706-710.

[9]应虹,金红,田旭玉,等.超声造影与DWI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价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26-29.

[10]苏前,周剑锋.超声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21,34(4):189-193.

[11]党玉梅,金仁波,拜钱,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0):1942-1945.

[12]王业飞,章宽静,孙立丽.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6):54-57.

[14]陈彦庭,徐霞.超声造影与DWI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价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92-94.


文章来源:刘琳,张彩虹.超声造影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临床医学,2024,44(07):79-8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9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351X

国内刊号:13-1191/R

邮发代号:18-231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