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是(12.2±3.4)d,对照组是(19.9±6.2)d,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分别是3.3%、83.3%,对照组分别是20%、6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7%,对照组是63.3%,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明显,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痛苦,又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梗死[1]属于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多发的一种疾病类型,致死率是10—15%,具备较高的致残率与复发率,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脑梗死患者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需与护理干预相配合,以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2]。舒适护理[3]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保持患者情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舒适,极大的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笔者随机抽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开展探究实验,以统计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为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50岁—82岁之间,平均是(63.9±6.1)岁;观察组中,19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最高是80岁,最低是52岁,平均是(65.1±5.9)岁,把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6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绪,例如害怕、焦虑、恐惧、抑郁等,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专业知识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自身的语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1.2.2 口腔护理 急性脑梗死受到昏迷时间较长的影响,口腔极易自身细菌,易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等,因此需重视脑梗死患者的口腔护理,通过3%的过氧化氢擦拭患者口腔。
1.2.3 皮肤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受到长期治疗与长时间卧床休息的影响,一旦无法及时翻身会导致湿疹、褥疮等皮肤病的发生,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保证患者受压部血液的流通性,如果天气炎热的话,需给予患者爽身粉,以防止褥疮、湿疹的出现。
1.2.4 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昏迷后禁食,因此需避免喂食患者过程中出现呛咳,以防止肺部疾病或者是窒息的发生。
1.2.5 用药护理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保证患者机体酸碱度的平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病情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13.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x±s)、%,并分别完成t、X²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是(12.2±3.4)d,对照组是(19.9±6.2)d,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缓解情况[%(例)]
2.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二:
表二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患者死亡与神经性残疾[4],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因此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为患者营造舒适性的环境[5]。
舒适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备创造性、个性化与整体性,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保证患者的社会、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均处于愉悦状态,避免患者不愉悦的发生,保证患者处于最理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6]。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实施探究实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郝喜芝[7]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病情缓解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世阳.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6):199-200.
[2]熊明兰.舒适护理在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31-32.
[3]刘艳红,李慧波,杨玉叶等.舒适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7):175-176.
[4]孙新武,张春云.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4):95-96.
[5]左宇,陈冬勤.在为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75-276.
[6]王瑛.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溶栓患者舒适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52-453.
[7]郝喜芝.舒适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5):841-842.
万婷.许倩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年 第24期240-241页.
分享:
糖尿病会使患者产生胰岛素分泌障碍,会使患者的血液浓稠度逐渐增高,而且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导致患者发病后脑梗塞的几率升高,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健康[2]。现在临床中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有比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是医学界中比较大的一个困扰问题[3]。
2025-03-24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是由脑血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溶栓、抗凝等治疗,通过改善脑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再通,进而减轻神经损伤。但血管再通可能引起脑组织再灌注,造成脑功能二次损害[2],故需加强脑保护。
2025-02-25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yndrome, CWS)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具有短暂运动、感觉和言语症状的临床病情,并反复出现僵硬发作,通常发生在面部、上肢或下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脑梗死的高危疾病,会增加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严重的影响 。
2025-01-21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通常由于大脑动脉的血栓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针对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4-12-24急性期脑梗死是指短时间内脑血管发生阻塞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的一种急性疾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一种常见治疗方式,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预防或减少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例如再次发生脑梗死、血栓形成或心脑血管事件等。
2024-11-18脑梗塞治疗因受药物血管刺激性大、患者情绪及治疗时间长等的影响,会提高普通针的固定难度,影响疗效。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在脑梗塞中应用广泛。对PICC置管患者应优化护理,以确保治疗有序进行。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对PICC置管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2024-10-10脑外伤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12年欧盟超过 150 万人因脑外伤住院,相关死亡人数达56 946人,是欧洲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脑外伤是全球青壮年(25~44岁)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是65岁以上患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19年美国因脑外伤死亡人数超过61 000人。脑外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关。
2024-09-04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应当在患者发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4-08-02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致残,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积极治疗对提升预后至关重要。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期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2024-07-29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次复发即二级预防。虽然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明确,但脑梗死仍然有较高的再发率。脑梗死再次复发使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转折点,显著增加患者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
2024-06-21人气:18544
人气:15560
人气:15077
人气:14823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380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