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2019-12-31    29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是(12.2±3.4)d,对照组是(19.9±6.2)d,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率分别是3.3%、83.3%,对照组分别是20%、63.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7%,对照组是63.3%,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明显,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痛苦,又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 急性脑梗死
  • 护理干预
  • 效果分析
  • 舒适护理
  • 加入收藏

脑梗死[1]属于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多发的一种疾病类型,致死率是10—15%,具备较高的致残率与复发率,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脑梗死患者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需与护理干预相配合,以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2]。舒适护理[3]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保持患者情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舒适,极大的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笔者随机抽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开展探究实验,以统计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为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50岁—82岁之间,平均是(63.9±6.1)岁;观察组中,19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最高是80岁,最低是52岁,平均是(65.1±5.9)岁,把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有可比性。60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绪,例如害怕、焦虑、恐惧、抑郁等,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专业知识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自身的语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1.2.2 口腔护理 急性脑梗死受到昏迷时间较长的影响,口腔极易自身细菌,易发生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等,因此需重视脑梗死患者的口腔护理,通过3%的过氧化氢擦拭患者口腔。

1.2.3 皮肤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受到长期治疗与长时间卧床休息的影响,一旦无法及时翻身会导致湿疹、褥疮等皮肤病的发生,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保证患者受压部血液的流通性,如果天气炎热的话,需给予患者爽身粉,以防止褥疮、湿疹的出现。

1.2.4 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昏迷后禁食,因此需避免喂食患者过程中出现呛咳,以防止肺部疾病或者是窒息的发生。

1.2.5 用药护理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做好预防工作,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保证患者机体酸碱度的平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病情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版本是SPSS13.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表示分别利用(x±s)、%,并分别完成t、X²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是(12.2±3.4)d,对照组是(19.9±6.2)d,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缓解情况[%(例)]

2.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细情况见表二:

表二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患者死亡与神经性残疾[4],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因此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为患者营造舒适性的环境[5]。

舒适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备创造性、个性化与整体性,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保证患者的社会、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均处于愉悦状态,避免患者不愉悦的发生,保证患者处于最理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质量[6]。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实施探究实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情缓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郝喜芝[7]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病情缓解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世阳.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6):199-200.

[2]熊明兰.舒适护理在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31-32.

[3]刘艳红,李慧波,杨玉叶等.舒适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7):175-176.

[4]孙新武,张春云.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4):95-96.

[5]左宇,陈冬勤.在为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75-276.

[6]王瑛.急性脑梗死早期动脉溶栓患者舒适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52-453.

[7]郝喜芝.舒适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5):841-842.


万婷.许倩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年 第24期240-241页.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38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