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通过CT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属于新生儿常见病,其发生可诱发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其生长发育。特别是早产儿,其本身出生质量低,发育不成熟,一旦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则后遗症发生风险和死亡率均大大提高,通过CT检查旨在明确患儿的病变位置、范围,判断其是否合并颅内出血情况,分析其出血类型,并给予积极的治疗[2]。本文就我院2013年0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0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且表现出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异常、意识障碍、惊厥或者中枢性呼吸衰竭等症状。其中,男63例,女40例,早产儿分娩时的胎龄在28周到35周之间,平均(31.2±0.9)周,其出生体重在1689-2341g之间,平均(2067.0±234.1)g。
1.2 方法
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检查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是从听眦上线到头颅顶部,设定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层厚5mm,层间距5mm,分别观察患儿的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室管膜、等不同位置是否存在出血情况,了解有无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得情况,并分别对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等部位的CT值进行测定,每个部位测两点,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和分级标准
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级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年制定的标准[3、4],以颅脑病灶的大小、范围、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以新生儿的脑白质和脑灰质界限清晰,在1-2个脑叶中存在有散在的、局灶性低密度斑片状影,但无占位效应,脑池大小形态正常的情况为轻度;以新生儿的脑白质和脑灰质对比模糊,在2个以上的脑叶中存在有不规则斑片状或多发性小片状低密度影,有轻度占位效应,侧脑室有变窄表现的情况为中度;以新生儿的脑白质和脑灰质界限基本消失,在两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实质中存在有弥散性低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脑室、脑池、脑沟等有明显变窄甚至消失表现,部分患者累及小脑,并有明显的颅内出血情况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表现
本文103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出生后1-7d经多层螺旋CT扫描,共检出85例CT表现异常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中存在明显的低密度区。其中,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1例,占24.71%;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1例,占48.24%;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3例,占27.06%。
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合并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各有3例、1例,分别占14.29%、4.76%。其基底节CT值为(23.0±3.4)Hu,脑白质CT值为(29.2±3.6)Hu,脑灰质CT值为(29.0±3.5)Hu。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合并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分别有9例、9例、7例、4例,分别占21.95%、21.95%、17.07%、9.76%。其基底节CT值为(20.1±3.0)Hu,脑白质CT值为(20.0±3.1)Hu,脑灰质CT值为(25.2±3.3)Hu。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合并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分别有2例、14例、1例、6例、15例,分别占8.70%、60.87%、4.35%、26.09%、65.22%。其基底节CT值为(17.0±2.6)Hu,脑白质CT值为(11.0±2.4)Hu,脑灰质CT值为(20.9±2.0)Hu。
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分级与预后分析
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占42.35%;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占17.65%;脑萎缩9例,占10.59%;脑穿通畸形5例,占5.88%;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19例,占22.35%;死亡2例,占2.35%,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具体见表1。
表1不同分级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分析
3、讨论
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很多,早产儿就是其中一种,缺氧可造成引起脑水肿的发生,继而引起神经元损伤坏死;而缺血则会导致脑血管梗塞、脑白质软化的发生[5]。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差异,预后也各有不同。
本文分别在10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预后情况进行了追踪,可见,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多合并颅脑出血的几率较低,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等部位的CT值均在22Hu以上,刘祥等[6]的研究认为其与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患儿的CT值接近,无明显差异,提示患儿的脑损伤程度较轻,而观察其预后,可见其恢复正常率可以达到76.19%,恢复效果最好,且未见不可逆后遗症的发生;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则多合并不同部位颅脑出血情况,其基底节、脑白质的CT值均在18Hu以下,并有65.22%的患儿合并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现象,纠正胎龄为40周的CT复查结果显示,无一例恢复正常,且均为脑萎缩、脑穿通畸形、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死亡等不可逆损伤,预后很差。而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中,虽无死亡病例出现,但恢复正常的患儿仅有53.66%,其脑萎缩、脑穿通畸形、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比例分别为7.32%、2.44%、9.76%,高于轻度患儿,而低于重度患儿,提示其预后评估需要结合患儿颅内出血情况、CT值测定结果、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7]。朱裕等[8]的研究还将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值测定结果与足月儿进行比较,并将其测定灵敏度与Apgar评分进行了对照,发现CT扫描的检测灵敏度优于Apgar评分。
综上,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文明,时正义,陈红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CT及临床诊断分度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 29(14):2297-2299.
[2]施卫军,丁标.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1-13.
[3]高传举.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6): 65-67.
[4]吕怀志.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5):350-352.
[5]任裕谦.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3): 103-104.
[6]刘祥,赵慧艳.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4):574-576.
[7]余霖,陈均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8-350.
[8]朱裕,陈任政,李旭军,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CT值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6):584-586.
倪良军.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71-73,142. DOI:10.16458/j.cnki.1007-0893.2016.08.034.
分享: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激素治疗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能有效缓解水肿等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导致患儿体貌特征改变及免疫系统受影响[1]。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025-03-31高热是儿童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而高烧晕厥则是儿童发烧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种症状,通常是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其临床特征是身体的某些部位会突然的发生一阵抽搐,还会伴有眼球不正常的转动、神志不清、牙齿紧闭、嘴唇发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2025-03-11麦丘恩-奥尔布赖特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与体细胞突变相关的罕见病[1],发病率为1/1000000~1/100000[2],女性患病率较男性患病率高[3]。该病的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内GSA基因编码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α亚基(GNAS)基因突变有关。
2025-02-21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或称为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可能从产前到产后早期开始的致残性神经发育障碍,是增长最快的残疾之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造成了大量的健康损失。ASD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的兴趣取向,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个亚型。
2025-01-16发热虽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机制,但持续性高热不退,对儿童身体健康仍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昏迷、惊厥、脱水等生命危险[2]。发热症状,是由患儿机体内部分致热物质受到刺激后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向上调整,引起机体出现温度过高的病理性反应[3-4]。
2025-01-14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行为方式重复刻板、人际交往障碍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发育时期,具有较高致残率,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经济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尚无药物能有效治愈孤独症,临床多选择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改善症状,提升语言表达及社交能力。
2025-01-06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症,其潜伏期通常在1至3天之间,尤其在24个月以内的幼儿中最为普遍[1]。此疾病发病迅速,表现为零星或小规模暴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接触和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进行传播[2]。患儿常出现急性腹泻,部分病例可能伴随持久的发热和呕吐,导致电解质失衡,甚至可导致假性肠梗阻、惊厥等并发症[3]。
2024-12-11随着儿童的扁桃体炎性病程延长,其扁桃体出现腺体样肥大的程度也会加重,还可能对患儿的机体正常发育产生影响,在疾病得到确诊后,需尽早为患儿实施手术治疗,以使疾病得到彻底治愈。由于病变所处的位置在咽喉部,因此在手术治疗时,选择的麻醉方式通常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该种麻醉方式有利于实施呼吸道管理工作。
2024-12-10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造成患儿免疫力低下、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反复发作概率。有研究表明,在患儿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加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024-12-05自闭症(ASD)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多发于婴幼儿时期,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1]。患儿发病后会出现社交功能障碍、兴趣缺失、沟通障碍等,部分患儿伴随精神发育障碍[2]。ASD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康复教育为主,配合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一般。
2024-12-05人气:18461
人气:15448
人气:14979
人气:14530
人气:130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人气:3942
主管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0893
国内刊号:44-1419/R
邮发代号:46-167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