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结合实践应用,总结了番薯的脱毒育种、定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栽培技术要点,以确保在番薯生产中达到绿色健康标准,为生产绿色健康农产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培育脱毒种苗
1.1育苗地的选择
以红壤土或壤土为宜,要求在最近3年内无番薯种植,且周边1km2范围内无番薯种植的区域。
1.2育苗地准备
1.2.1土壤处理
犁翻晒田过程中,结合阿维菌素或辛硫磷颗粒剂混土撒施在苗床上。
1.2.2施足基肥
每667m2施用量土根旺生物有机肥80~120kg、有机硅三元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
1.2.3起垄
基肥撒施后先滚耙一遍,然后按行距1.5m开沟起垄,沟深25~30cm、长25~30m,每垄安装2条直径为1.65cm的滴灌水带,间隔40cm。
1.3育苗种植
修剪番薯苗,形成四叶四节,按照20cm×20cm的间距有序扦插,随即浇足量的定根水。
1.4育苗管理
1.4.1水肥管理
番薯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要保证水的足量供应,以不浸水为宜。每日在早、晚2个时段滴灌。生根后,每667m2滴灌尿素5~10kg。约15d后,追施有机硅复合肥10~15kg。剪苗后,每667m2追肥的种类及用量分别为有机硅复合肥5~10kg、尿素2kg和腐殖酸液肥(皓达)2kg[1]。
1.4.2病虫害防治
蚜虫的发生概率较大,且危害范围较广,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8%阿维菌素,每10~15d喷施一次。
2、栽培季节及种植地选择
以秋种为宜,当受时间或其他条件限制时,可采取冬种。土质以砂壤土为宜,要求有机质含量超过1%,土壤pH5~7。
3、整地
避免使用化学药剂除草,草生长旺盛时,可用碎草机碎草,然后四犁一耙,每犁间隔10~30d,以利晒地。
4、施基肥
每667m2施用土根旺生物有机肥80kg、有机硅复合肥50kg、腐熟羊粪400kg、16%过磷酸钙30kg,全田撒施。
5、起垄
机械起垄、安装滴灌带、覆盖地膜,垄距为120~125cm,每条垄面安装2条直径为1.65cm的滴水带,配套滴灌设施。
6、定植
6.1定植前准备
剪苗留蔓5~6节,定植前将种苗浸泡于70%吡虫啉500倍液与NEM微生物养根系800倍液的混合溶液中30s,然后统一将种苗置于阴凉通风区域,正常情况下约2d即可长出白根,此时可定植。
6.2定植时间
阴天可全天定植;晴天以15:00后为宜,此时温度有所下降。墒情不好时,必须浇足量的定根水。
6.3定植密度
双行扦插种植,株距15cm,每667m2约种植7000株,具体定植密度要根据地力、番薯用途、薯块大小来确定。加工用大薯块可直插,鲜食、加工兼顾可用斜插或水平插。
7、田间管理
7.1水肥管理
7.1.1水分管理
移栽后马上浇透定根水,种植后的一个月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番薯苗长蔓以及小薯的初步成型;第2、3、4个月均以土壤湿润为主,以便薯块的有效生长;待植株生长至第5、6个月,控制水分,湿度偏干,禁止浸水,根据现场土壤状态以及植株的生长情况合理调节灌水方法。
7.1.2施肥管理
水肥一体化设施肥,番薯种下后第25天与第40天时,每667m2追施有机硅复合肥(15-15-15)5~10kg;第60至100天,每隔10d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追施1次,每667m2用有机硅复合肥(15-15-15)5kg+速溶硫酸钾1.5kg+诺普丰高钾1kg;第120天,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2.5kg+硫酸钾2.5kg,追施1次。
7.2防徒长
番薯生长前期,如茎叶疯长,应进行提蔓摘心2~3次,蔓长度控制在1m以内。拉断不定根后再置于原位,以保证小薯前期生长正常。
7.3防浸水
待番薯植株生长进入后期时,需避免水浸。可在种植区域的周边开挖排水沟,增强排水,因强降雨等天气而水浸时,时间不宜超过24h。
7.4除草
番薯大田尽量不喷施除草剂,减少用药对土壤、水、空气及薯茎的污染,如果杂草长势较旺,明显影响番薯的生长,则要人工适当除草,确保番薯健康生长。
8、绿色防控病虫害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农业防治为根本的方法,从源头上规避病虫害,必要时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构成综合防治体系。
8.1农业防控
采用脱毒种苗,每年栽培均应使用新苗。实施轮作模式,如稻薯轮作、菜薯轮作均可。加强水分管理,修筑完善的水利设施,既要保证番薯植株可享受到足量的水分,又要避免积水问题。使用有机硅复合肥、皓达腐殖酸液肥和完全营养型肥料,实行增强免疫能力和抗逆能力健康栽培。采用地膜覆盖和微滴灌设施,增加沙土的保水能力,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
8.2物理防治
可以采用灯光防治的方法,较为可行的有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灯光,在防治番薯天蛾、地下害虫象鼻虫时具有较好的效果。按照糖、醋、酒、水、90%晶体敌百虫按照3∶3∶1∶10∶0.6的比例配制,可用于诱杀鳞翅目成虫。用麦麸、糖(可乐)、70%吡虫啉按10∶2∶0.2比例配成毒饵诱杀蛴螬成虫。每667m2放2粒性引诱剂,其作用在于诱捕雄性象鼻虫。此外,也可以适配小象鼻虫诱捕器。定植前四犁二耙,采取此方法后,能够有效减少地下害虫及卵块的初始量,从源头上予以防治;在此操作时可以向区域内投放一定规模的鸡群,由其捕食害虫。
8.3生物防控
可养猫抓鼠、驱鼠,养鸡吃虫,每667m2配5~7只鸡。使用艾菲特生物菌肥和土根旺生物有机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微生物系统。可选用微生物细菌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使用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可在前期对周边做1次喷雾处理,后期封行时再喷1次[2]。
参考文献:
[1]陈孝钿.番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6):178.[2]张婷.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8(21):79-80.
文章来源:王健儿.番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41-42.
分享: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与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稳定与发展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流通环节繁琐、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昂等,制约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和价值实现。
2025-02-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是国家安全观的新要求,也是联合国粮食安全规范的新倡导。
2024-06-05“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大众旅游发展阶段,回归自然田园、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业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重要选择。家庭农场是集观赏、采摘、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可提供休闲空间、感悟大自然,可体验娱乐活动、舒缓压力,可体验农耕文化、体味乡土气息,多样化的服务与体验在家庭农场里面均可实现。
2024-05-18广西作为八角的主产地,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是我国八角产品的优质产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要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生产经营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八角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八角产量和品质,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29临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地下水缺水大县,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对休耕地进行休地养地相结合,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使得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2023-11-03茶博会作为茶叶会展经济的一部分,是推动茶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茶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茶企业在运行发展中,通过积极参与茶博会,实现对特色优势产品的推广销售,并借助会展活动实现产业间的交流,带动企业茶产品销售额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建设还存在生产质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3-10-19辣椒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有机酸和人体所需钙、铁、磷等矿物质,具有促食欲,助消化等作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1],依托发展辣椒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将辣椒产业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023-10-19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预判风险所在是筑牢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023-09-01鲁山酥梨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经过数年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产值稳步提升,伴随而来的品种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及机械化程度不高、贮藏保鲜体系不完善等产业问题逐步凸显。为了加快鲁山酥梨产业发展,突破现有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深入平顶山市鲁山酥梨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鲁山酥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动鲁山酥梨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4-25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方式。如打车软件、外卖、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目的都是改善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便利性,掀起层层改革的浪潮。当然,互联网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改革带来的新矛盾,但与其功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2021-11-17人气:7399
人气:5925
人气:5247
人气:5007
人气:47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271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6819
国内刊号:11-2047/S
邮发代号:18-5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