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进一步实施好季节性休耕项目,节约水源,我们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精细播种、预防病虫草害等方面,摸索总结了一整套冬油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通过这种种植模式,提升了地力,达到了节水的目的,改良了农业生态环境,广大农户转变了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确保了农户种植总收益不降低,为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临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地下水缺水大县,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对休耕地进行休地养地相结合,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使得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临漳县季节性休耕项目从2017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5年,我们积极探索休耕区种植模式,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种植模式,在雨热同期的季节种植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作物。重点有以下5种休耕模式:一是冬休夏种模式;二是冬肥夏种模式;三是冬休春夏种模式;四是深耕晒垡休耕模式;五是深松休耕模式。
冬肥夏种冬油菜+玉米种植模式是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重要种植模式之一,冬油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是:冬油菜在8月底~9月下旬种植,第2年玉米播种前作为绿肥深翻入田,冬油菜全生育期不浇水,夏季种植玉米。
1、上茬绿肥冬油菜旱作生产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抗高寒、生物量大、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如:早熟三月黄、中油821等品种,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净度≥97%,纯度≥90%,发芽率≥80%,水分≤9%。
1.2种子处理。
播种前2~3 d开始晒种、精选种,为预防病虫害,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1 kg种子可用70%噻虫嗪可分散性粉剂3~6 g拌种,待吸收后再用多菌灵粉剂20~30 g拌种,阴干后播种。
1.3 精细播种。
9月中下旬趁墒播种,播种方式为等行距20 cm播种,播种深度一般在3 cm左右,根据土壤质地和种子的拱土能力灵活掌握。播后镇压,每亩播量200~300 g,留苗密度4万~8万株。
1.4 预防病虫草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播种后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60 ml兑水60 kg喷雾预防草害。用吡虫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重点防治叶斑病、霜霉病和蚜虫、棉铃虫等病虫害。
1.5 防冻保苗。
做好抗寒防护,当植株叶片达到13~14片叶时进行中耕培土,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当植株叶片低于13片叶时,在进行中耕培土的同时,还要覆盖一层秸秆,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
1.6 适时深翻。
在整个生长期内,不抽水灌溉,也不进行收割,在下一茬作物玉米播种之前,将其翻到田间,以提高土壤肥力。
1.7 农户意见反馈。
合理休耕和种植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改良了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了农户种植收益不降低,广大农户转变了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为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2、下茬玉米栽培技术
2.1 整地。
建议绿肥深翻30~40 cm,刨去表层,平整土壤,有利于土体储存冬春季降水,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2 因地制宜选用品种。
选择高产、稳产、耐密、抗逆的玉米优良品种。高产田可选用登海605、先玉335、农大372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品种;一般生产田可选用沃玉964、登海605、农大372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2.3 种子质量。
所选种子要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粒径大小一致,发芽率≥95%、净度≥99%、纯度>98%,含水率≤13%,采用药剂拌种或选择包衣种子。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期。
抢早播种,最大限度地缩短接茬的农耗,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避开灰飞虱为害,力争在6月15日前完成播种。
2.4.2 播种质量。
播种时要行距均匀,覆盖均匀,防止漏播和重播,播后要进行镇压和保墒。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
2.4.3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
根据“减氮、减磷、增钾、补中微”的原则,合理控制施氮总量,合理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使前茬施磷的后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适当提高施钾水平,配合施用1~1.5 kg的硫酸锌或硫酸锰。
2.4.4 抢灌蒙头水。
播种期至幼苗时期必须有适宜的底墒,播种时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70%~75%,水分含量小于70%时立即灌溉,以利于种子早萌发,做到苗全、苗齐、苗壮。
2.4.5 防治病虫草害。
在播种后出苗之前,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用密封除草剂混合水喷洒在地面上;墒情差时进行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治田间杂草;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加强对灰飞虱、蚜虫、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粗缩病、褐斑病、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2.5 苗期管理
2.5.1 间苗、定苗。
通常在3~4片叶子时间苗,5~6片叶子时定苗,若一次完成间苗、定苗,可在4~5片叶子时进行。要依据种植密度和行距来定苗,留苗时要多留10%,缺苗的地方要多留苗,行头、行末要留出2株。
2.5.2 留苗密度。
高秆紧凑型和中秆半紧凑型品种每亩留苗量为3 600~4 200棵,紧凑型和矮秆品种每亩留苗量4 200~5 200棵。高水肥地块取上限,低水肥地块取下限。
2.6 穗期管理
2.6.1 拔除病小弱株。
为降低营养的无用损耗,提高群体的通风和透光性,高产田出现的弱小植株应进行拔除,普通中等肥力田内,根据人工费用,适当将病株拔出。
2.6.2 追施穗肥促成大穗。
大喇叭口期要追施穗肥,促进大穗形成。施肥时以氮肥为主,亩追施尿素15~20 kg,肥料要深施。为了提高施肥效率,保证施肥质量,提高肥效,可以采取水肥一体化的方法。
2.6.3 及时灌溉,防止旱涝和高温灾害。
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生长加速,对玉米的需水量要给予足够的保证。大喇叭期至灌浆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此期间,遇到干旱一定要及时浇水。玉米抽雄前后是水分临界期和高温敏感期,此时发生干旱和高温危害时,要优先保证处于抽雄前后地块的灌溉。灌浆后期至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降低,同时灌浆期应注意大风、强对流天气,在遇到强降雨的情况要及时排水,避免积水过量降低根系活力,使植株早衰倒伏。
2.7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穗期要注意控制大小斑、纹枯病、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害虫。在大喇叭期喷施杀虫、杀菌剂或复配农药,减轻病害发生。在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控制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药物的用量和浓度。要特别重视抓好对草地贪夜蛾预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尽可能在幼虫(1~3龄)期使用药物,利用幼虫的低龄统一管理和联合控制。在成虫高峰时期,采用杀虫灯、性诱捕法和食品诱杀方法进行诱杀。
2.8 花粒期管理
2.8.1 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的授粉过程中要注意气候的改变和传粉情况,如果出现连续的降雨或者是极端的天气,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方法,如阳光充足的时候,在早上9:00~12:00进行人工授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辅助授粉,以提高果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2.8.2 追施花粒肥。
在灌浆期适量追肥,可以保障养分供应,提高千粒重,延缓植株衰老,防止早衰。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可随浇水亩追施尿素5~10kg,也可在后期病虫害防治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等叶面肥。
2.9 不同时期病虫草害防治。
首先采用赤眼蜂控制玉米螟,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绿色防控措施,在苗期防治蓟马、蚜虫、灰飞虱、棉铃虫和瑞典蝇等。在玉米中、晚期,大力推进“一喷多效”综合技术,其中以生物农药为主要药物,以控制蚜虫、灰飞虱为主要目标;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间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在抽雄期防治玉米螟蛀茎;在灌浆期间,防治蚜虫、螟虫、红蜘蛛等。在雨季,当田间出现大量的大草时,要对野草进行控制。
2.1 0 适期晚收,及时收储。
收获时间一般可控制在10月上旬。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地块,收获籽粒含水量一般要降至28%以下。普通玉米收穗后应及时晾晒、储藏,防止长时间堆积导致霉烂。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玉米,在收粒后应立即进行脱水烘干。
文章来源:于滢博.黄骅市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11):19-20.
分享: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与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稳定与发展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流通环节繁琐、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昂等,制约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和价值实现。
2025-02-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是国家安全观的新要求,也是联合国粮食安全规范的新倡导。
2024-06-05“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大众旅游发展阶段,回归自然田园、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业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重要选择。家庭农场是集观赏、采摘、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可提供休闲空间、感悟大自然,可体验娱乐活动、舒缓压力,可体验农耕文化、体味乡土气息,多样化的服务与体验在家庭农场里面均可实现。
2024-05-18广西作为八角的主产地,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是我国八角产品的优质产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要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生产经营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八角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八角产量和品质,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29临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地下水缺水大县,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对休耕地进行休地养地相结合,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使得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2023-11-03茶博会作为茶叶会展经济的一部分,是推动茶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茶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茶企业在运行发展中,通过积极参与茶博会,实现对特色优势产品的推广销售,并借助会展活动实现产业间的交流,带动企业茶产品销售额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建设还存在生产质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3-10-19辣椒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有机酸和人体所需钙、铁、磷等矿物质,具有促食欲,助消化等作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1],依托发展辣椒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将辣椒产业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023-10-19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预判风险所在是筑牢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023-09-01鲁山酥梨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经过数年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产值稳步提升,伴随而来的品种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及机械化程度不高、贮藏保鲜体系不完善等产业问题逐步凸显。为了加快鲁山酥梨产业发展,突破现有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深入平顶山市鲁山酥梨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鲁山酥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动鲁山酥梨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4-25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方式。如打车软件、外卖、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目的都是改善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便利性,掀起层层改革的浪潮。当然,互联网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改革带来的新矛盾,但与其功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2021-11-17人气:7679
人气:7412
人气:5956
人气:5281
人气:50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期刊人气:170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6237
国内刊号:13-1432/S
邮发代号:82-973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87
影响因子:1.181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2.217
影响因子:0.07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