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织金县气候较适宜发展辣椒生产,辣椒产业已成为织金县群众增收主导产业之一。为促进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介绍织金县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技术服务与示范引领、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实现的辣椒产业发展成效,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品种结构相对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出优化辣椒品种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的发展对策。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有机酸和人体所需钙、铁、磷等矿物质,具有促食欲,助消化等作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1],依托发展辣椒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将辣椒产业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狠抓集约化育苗、规模化基地、加工和品牌宣传、金融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2],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加工配套、流通集散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3],辣椒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为贵州省主要辣椒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贵州省的25%以上[4]。织金县为毕节市下辖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量充沛,雨热同期,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合辣椒种植,是适宜毕节市重点打造的辣椒产区县之一[4]。2020年,织金县种植辣椒0.67万hm2,2021年种植辣椒1万hm2,2022年种植辣椒1万hm2,辣椒已成为织金县群众增收主导产业之一,推进辣椒产业发展,对织金县农村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为织金县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分析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织金县严格按照贵州省及毕节市辣椒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方面着力,紧扣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聚焦“四个强化”,抓实关键举措,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县完成辣椒种植1万hm2,产量达23.87万t,产值达10.227亿元,加工产值1.21亿元,建成辣椒集中育苗基地30 hm2,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0.28万hm2,目前注册商标有宫宝山椒、奇醉、丁二姐、米大厨等辣椒品牌。织金县辣椒产业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工作的开展。
1.1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级领导领衔的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挑选适宜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抓好产业布局、基地建设、产销衔接、主体培育、服务指导、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制定了辣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指导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街道),督促乡镇比照成立工作专班,将目标任务细化到村、到户,并实行台账管理,形成县乡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抓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全县辣椒产业发展。
1.2强化技术服务与示范引领
全县整合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组建辣椒产业帮扶小分队全面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培训及服务工作,做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技术员常驻指导,在辣椒生产关键季节,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田坎会、现场会等方式,全年共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培训60场5 500人次,切实解决群众种植辣椒存在的难题,激发群众投身辣椒产业发展致富的动力。同时,由龙头企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创建20 hm2以上辣椒种植示范基地85个共0.28万hm2,在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控、采收、分拣、存贮等环节统一技术标准,通过辐射带动,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1.3强化主体培育
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为抓手,引进云南勐海豪扬等一批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本土优良加工企业,扎实做好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宣传发动等跟踪服务。2022年,引进资金0.2亿元推动辣椒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培育辣椒产业生产经营主体40家,辣椒加工销售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2022年落实辣椒订单种植面积0.8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82.86%,订单种植比例逐年提升。同时,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辣椒加工生产线,开发干辣椒、油辣椒、糟辣椒、泡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辣椒年加工产值达1.21亿元。
1.4强化利益联结
以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为载体,在实体化运营、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上着力,把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建设成为推动富民强村的重要平台,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抱团联营和利益共享机制,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全县成立以村党支部为法人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578个,集体经济积累达10 592.08万元,6.5万户建档立卡户28万人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就近提供就业岗位15 000多个。充分发挥织金农业投资(集团)国有平台公司和织金县慷骅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织金豪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民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订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打造辣椒规模化标准化基地0.28万hm2,带动全县辣椒种植1万hm2,带动椒农83 42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2 532户,椒农人均增收800元,确保农户通过种植辣椒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2、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种植品种结构相对单一
2022年全县种植辣椒1万hm2,但主要推广种植的品种较少,多为线椒、本地辣椒(鸡爪辣),少数种植有朝天椒、大方皱椒、灯笼椒、锥形椒、珠子椒等,种植品种结构相对单一。同时,在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上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及经费支持,制约优良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使辣椒生产面对市场需求及行情变化时难以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2基础设施薄弱
县内大部分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农田水利、机耕道、喷灌滴灌设备、冷链物流、烘干设备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辣椒生产和储存的需要,同时防雹、防旱、防涝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灾害一旦发生,将给辣椒生产经营主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22年,县内有5个乡镇的较大规模种植主体因冷链存储设备、烘干设备不能满足辣椒储备及加工需求,导致所产辣椒的商品率下降,给生产经营主体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2.3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全县尚无具有辣椒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现有技术人员掌握的辣椒栽培技术仍有不足。同时,多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仅有1~2名业务员,因其需要兼顾其他业务工作,使其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导致许多新技术和名特优品种在辣椒生产中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对复杂多变的辣椒病虫危害也难以做到有效防治,制约辣椒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使辣椒产业发展受限。
3、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对策
3.1优化辣椒品种结构
利用全县现有的辣椒产业资源,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好、抗逆性强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早、中、晚熟特色优良品种,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或其播种区种植比例,尽量做到均衡分批次上市,调整线椒、本地辣椒(鸡爪辣)、朝天椒、大方皱椒、灯笼椒等品种的种植比例,避免单一品种集中上市出现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挫伤辣椒种植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大辣椒生产基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按照辣椒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的相关要求,政府及辣椒生产经营主体等需对织金县农田水利水电、交通设施、机耕道、喷灌滴灌设备、排水设施、冷链物流、烘干设备等进行建设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水利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如增加蓄水池的建设,保障辣椒基地正常灌溉,不因干旱导致辣椒减产;在辣椒集中种植区合理安装防雹站点,避免辣椒受冰雹灾害;气象部门应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充分做好必要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降低干旱、水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对辣椒生产的不利影响。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落实,政府应联合财政部门及金融机构对本土辣椒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在基地建设、烘干、冷藏储存及运输等方面的设施设备配备给予金融贷款、利息减免等支持。
3.3提升种植技术水平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稳步充实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通过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聘请专家讲座、集中短期培训、交流深造等方式,加大辣椒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收、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全县农业技术人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对辣椒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另外,做好良种推广,按照规划实行区域种子统一供给,确保种子质量,扩大示范样板点基地面积,积极推广规范化种植及地膜覆盖、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适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提高辣椒单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结束语
织金县辣椒产业通过加强组织引领、技术服务、主体培育及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在辣椒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一定发展成效,但在种植品种结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方面仍有不足。未来,织金县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四化水平”提升,以“订单拉动、示范带动、行政推动”方式,着力稳定种植规模,在结构优化上作调整、在种子种苗上破难题、在标准化种植上求突破、在采后处理上下功夫、在深加工上谋新篇,提高全县辣椒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织金县辣椒品质得以提高,产量、产值得以持续增长,让辣椒产业逐步成为织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助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牟玉梅,毛妃凤,张绍刚.贵州省辣椒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20(2):10-12.
[2]付浩,李雯,张小明.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蔬菜,2022(9);28-33.
[3]金晶,张小明,付浩.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U].北方园艺,2021(21):152-156.
[4]彭刚,梁振娟,赵明勇,等.毕节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傲农业学报,2020,26(22).49,79.
文章来源:杨露,赵买琼.织金县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技服务,2023,40(10):85-87.
分享: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与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稳定与发展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流通环节繁琐、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昂等,制约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和价值实现。
2025-02-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是国家安全观的新要求,也是联合国粮食安全规范的新倡导。
2024-06-05“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大众旅游发展阶段,回归自然田园、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业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重要选择。家庭农场是集观赏、采摘、养殖、休闲为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可提供休闲空间、感悟大自然,可体验娱乐活动、舒缓压力,可体验农耕文化、体味乡土气息,多样化的服务与体验在家庭农场里面均可实现。
2024-05-18广西作为八角的主产地,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是我国八角产品的优质产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要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生产经营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八角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八角产量和品质,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1-29临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地下水缺水大县,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对休耕地进行休地养地相结合,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使得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2023-11-03茶博会作为茶叶会展经济的一部分,是推动茶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茶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茶企业在运行发展中,通过积极参与茶博会,实现对特色优势产品的推广销售,并借助会展活动实现产业间的交流,带动企业茶产品销售额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建设还存在生产质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茶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3-10-19辣椒为茄科辣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有机酸和人体所需钙、铁、磷等矿物质,具有促食欲,助消化等作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贵州省是全国优质辣椒的主产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辣椒市场[1],依托发展辣椒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将辣椒产业列为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023-10-19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预判风险所在是筑牢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023-09-01鲁山酥梨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经过数年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产值稳步提升,伴随而来的品种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及机械化程度不高、贮藏保鲜体系不完善等产业问题逐步凸显。为了加快鲁山酥梨产业发展,突破现有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深入平顶山市鲁山酥梨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对鲁山酥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动鲁山酥梨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4-25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我们许多生活方式。如打车软件、外卖、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目的都是改善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便利性,掀起层层改革的浪潮。当然,互联网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改革带来的新矛盾,但与其功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2021-11-17人气:4725
人气:4671
人气:4335
人气:4282
人气:408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辣椒杂志
期刊人气:711
主管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4542
国内刊号:43-1417/S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0.9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