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铃薯是安顺市重要的夏粮作物,通过深入安顺市各县区马铃薯生产一线,对马铃薯产业有关企业、合作社、种植户进行实地了解和座谈,发现当地马铃薯产业存在脱毒马铃薯应用规模小,优质品种结构不够合理,先进技术推广普及程度不高,贮藏设施落后,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同时提出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种鉴选+自主选育双向优化品种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贮藏能力,提升深加工水平,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推动安顺市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顺市地处黔中,位于东经105°26′~106°56′,北纬25°35′~26°62′,处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条件较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1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24℃,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7℃,无霜期9~10个月。全境海拔356~1 850 m,是贵州粮油、蔬菜等主产区,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其立体农业生态气候可实现马铃薯周年生产,均衡上市。马铃薯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广大群众有种植习惯和生产经验,且是一种传统优势作物。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马铃薯已由农民的口粮,养殖业的饲料发展成为城乡人民的蔬菜、保健食品和休闲食品。随着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马铃薯已由过去的粗粮发展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粮菜兼用,粮经一体的高产、高效作物和食物精品。
近年来,安顺市马铃薯产业规模一直稳定在2万hm2左右,202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6万hm2,鲜薯总产量达34万t,成为安顺市继水稻、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特别是安顺成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后,品种结构不断改善,通过体系平台从全国累计引进300余个马铃薯新品种(品系)进行适应性品种鉴定,筛选出了兴佳2号、云薯304、鄂马铃薯5号、青薯9号、中薯5号、19号、宣薯5号、6号等10多个优质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产业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各县区部分乡镇成为稳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1、安顺市马铃薯产业优势分析
1.1 地理气候优势
安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域内海拔差异大,光、热、水、土、气等自然条件与马铃薯对环境的要求相吻合,非常有利于马铃薯这类喜凉性块茎类作物的生长,中低海拔秋、冬、早春种早熟马铃薯和高海拔冷凉春种晚熟马铃薯,实现了马铃薯的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1.2 交通优势
安顺市地处贵州省地势最为平坦的中西部,距省会城市贵阳仅90 km,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是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快速便捷,为马铃薯向大中城市销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1.3 技术优势
近年来,安顺市利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优势,集成了冬春早熟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解决了贵州山区中晚熟品种单垄单行栽培费工费时,易遭受水淹,烂薯率较高且晚疫病发生严重,单产低等问题,通过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机械选型、试验论证,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山区马铃薯产业应用的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并进行了示范推广,解决了山地马铃薯种植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力缺乏的矛盾。经核算,每667 m2马铃薯生产用工由原来的8.3个降低到3.4个,节本增效效果非常明显。
2、存在的问题
2.1 脱毒马铃薯应用规模小
安顺市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滞后,繁育体系还不够健全,种薯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大面积生产的需求,外调种薯由于区域适应性差,甚至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单位产量水平的提高。仅以目前种植的2万hm2马铃薯面积计算,年需脱毒种薯6 000万kg,按照三级扩繁体系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需建立2 666.67 hm2优质良种生产基地,337.33 hm2原种薯繁育基地,需生产3 060万粒原原种薯,才可满足马铃薯繁育基地建设所需的种源需求,保证大面积生产用种。而安顺市目前生产的种薯远远满足不了大面积马铃薯生产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单位产量水平的提高。
2.2 质优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安顺市马铃薯价格明显受主产区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种植时间上的不同,产品售价有很大的差异,利用气候条件抢抓在主产区收获前提早上市,配合有效栽培措施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上市是安顺市的优势,这就要求优质抗病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安排生育期长短不同、用途各异的品种,如冬种安排特早熟和早熟品种,抢抓鲜薯上市;春季种植中晚熟或晚熟品种着力提高单位产量,秋季种植以休眠期和生育期短,成熟前避免遭遇晚霜的品种为主等,因此,进行优化品种和品种结构的合理调整是当前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3 先进技术推广普及程度不高
针对安顺市气候条件和土质,虽大力推广“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但种植分散,不成规模仍然是安顺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种下去只等收”的落后栽培技术仍是小农散户的潜意识,破除传统农业单打独斗的模式,以村为单位实现马铃薯产业发展“五个统一”的创新机制也仅在少部分区域推广应用。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程度不高。
2.4 贮藏设施落后
安顺市马铃薯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种薯和商品薯贮藏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马铃薯规模化生产需要,一方面种薯贮藏设施严重不足,导致种薯难以安全贮藏,造成种薯损失;另一方面商品薯贮藏设施严重不足,导致产品上市集中,产品价格低,供求不均衡。
2.5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安顺市马铃薯生产都以鲜食菜用为主,缺乏对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系统研究,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加工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本地主栽品种中适于加工的很少,受抗病性、丰产性、品质较差及栽培技术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加工型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缓慢。市场上所用的加工薯基本依靠从云南、山东、甘肃、内蒙古、河北等地调运,长途运输导致价格高,损失大。受限于外部市场生产周期及环境条件,1~6月及11、12月为加工薯紧俏期,很多企业采用增加库存的方式应对紧俏期,鲜薯损失率在20%左右,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3、对策与思考
按照“扩大总量、由量到质、由粗到精”的发展思路,以全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抓手,重点在种薯培育、繁育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求突破,不断扩大种薯产量,提高精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拓展马铃薯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着力提升产业开发水平,推动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经过对调研情况的深入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3.1 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充分利用安顺市立体气候特点,实现高海拔地区良种繁育+中低海拔地区商品薯生产相互促进,逐步健全和完善“选、育、繁、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脱毒马铃薯三级扩繁体系,促进各级种薯均衡发展;选育、引进鉴选、推广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加强脱毒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力争实现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
3.2 引种鉴选+自主选育双向优化品种结构
优化安顺市马铃薯品种结构,需引种鉴选、自主选育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安顺作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的平台优势,一方面引进并筛选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培育出独具地方特色与优势的品种。重点选育适宜秋冬季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推动薯片薯条及淀粉加工专用型、菜用型、健康保健型等多功能型马铃薯品种合理布局,持续发展。
3.3 推进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稳定规模,确保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以上。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耕作机械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不断扩大标准化种植区域和范围,抓好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逐步完善提升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广全膜覆盖,黑膜覆盖,膜侧沟播,小整薯播种,测土配方,稀土旱地宝拌种等旱作高效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1.33万hm2以上。
3.4 提升贮藏能力
根据全市马铃薯用种量,着力抓好种薯贮藏库建设,健全种薯生产贮藏销售链条,确保全市用种安全。按照马铃薯交易中心仓储、重点乡镇交易市场仓储、乡村种植贩运大户仓储三个层次,改造、新建各类贮藏设施,全面提升全市马铃薯贮藏能力,真正起到贮藏增值,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和延长销售的作用。
3.5 提升深加工水平
坚持实施工业强薯战略,通过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培育或引进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优化加工产品结构,提高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马铃薯的深加工转化,拉动马铃薯消费市场,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6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要求,以“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营规范”为目标,采取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控制和专业化管理,加强软硬件建设,高起点、高规格建设安顺市马铃薯批发市场,着力打造安顺市马铃薯产业与全国大都市对接的平台,力争建成集农产品与食品交易、冷链、配送、仓储、运输、监测检测为一体的马铃薯现代物流批发市场。
文章来源:李朝晖,谢云.贵州省安顺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24,(20):76-78.
分享: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饲用小黑麦在新疆的科研与推广现状,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饲用小黑麦产业的发展和畜牧业的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可进一步推动饲用小黑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畜牧业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饲料来源。
2024-11-21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边疆稳定地区,其农业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期西藏自治区的重要任务。
2024-11-2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更好地反哺城市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开展新时代职业农民培训,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职业农民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因此,职业农民培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024-11-21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 410~2 521 m[1],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四季分明,干旱少雨,温差较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适宜种植道地中药材,且其中药材种类格局丰富多样、品质较高。
2024-11-2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藏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西藏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更好地服务青藏高原、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西藏的资源禀赋和草原发展现状,建植人工草地提高饲草产量是解决当前饲草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3]。
2024-11-21202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202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4-11-21不同养殖规模的成本和收益不同,因此分析河北省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的生产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对比,明晰不同生猪养殖规模的优势与问题,对于优化河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发展布局,提高河北省生猪养殖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4-11-21水城区猕猴桃种植始于2000年,从四川都江堰成功引进猕猴桃品种后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2014年同时组建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果园道路、引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果园物联网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2],且在果品分选、贮藏保鲜、冷链物流、果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得到全面发展。
2024-11-20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承载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任,是生存之源,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的两大支柱,半农半牧区主要发展种植业,而牧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农牧民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实现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024-11-20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部分,属种植业废弃物[1]。安徽省枞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地处长江经济带,拥有50 km长江北岸线,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枞阳县秸秆资源丰富,具有分布广、种类多、产量大等特点。
2024-11-20人气:2335
人气:2325
人气:2186
人气:1893
人气:175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期刊人气:1153
主管单位:武汉市农委
主办单位:武汉市蔬菜办公室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3547
国内刊号:42-1172/S
邮发代号:38-249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0.9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