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新昌县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业“双强”行动,制定并落实好“一县三基地”建设规划,开展省级茶叶产业先行县创建,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技术培训等工作,持续提升茶叶产业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文章总结了新昌县创建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所做的主要工作、成效和经验。
1、创建基本情况
新昌是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首批命名的“中国名茶之乡”,202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万余hm2,茶叶产量为5859t,一产产值达13.36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1.5%,单位面积平均产值超过12.75万元/hm2,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茶叶产业是新昌位居第一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但是近年来新昌茶产业发展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如:采摘工短缺,夏秋茶弃采严重;中耕效果不佳,茶园地力恶化;后起者奋起直追,新昌比较优势下降。“机械兴茶、科技兴茶”成为新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21年以来,新昌紧紧抓住“机械强农”的历史性机遇,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数字化建设项目,以补短板机器研发为重点,努力破解茶园管理和名优茶机采难题;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培育茶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以推广应用为核心,强化产业领先优势。几年来,新昌县投入各级资金2亿多元,实现了茶苗培育、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及相关产业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和管理,较好完成了“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任务。
到2022年底,全县共有各类茶叶机械6.26万台,机械总动力为12.56万kW。履带式中耕机定型上市,四大茶机生产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通过验收,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达1867hm2。全县茶叶生产机械化率达到83.15%,同比增加3.45百分点。其中:中耕机械化率为96%,同比增加9百分点;施肥机械化率为77%,同比增加2百分点;植保除草机械化率为94%,同比增加8百分点;运输机械化率为84%,同比增加2百分点;修剪、大宗茶采摘、加工机械化率分别为99%、100%和99%。
2、主要工作及成效
2.1加强领导,完善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1.1组织保障
成立由分管县领导任总召集人、统筹11个县级部门的县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全面领导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工作。建立农机专家联系基地制度,并将先行县五个基地建设任务纳入2022年乡镇(街道)个性工作任务清单,定期开展进度督查和技术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1.2制度保障
先后出台了《深化“机械强农”五年行动实施意见》(新农〔2021〕63号)、《新昌县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22〕31号)等文件,制定了新昌县“机械强农”目标计划表和新昌县“机械强农”项目责任清单,把茶叶主导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明确绍兴青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东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明有机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红旗茶业有限公司、群星茶业有限公司五个基地作为创建点。
2.1.3资金保障
自2000年以来,新昌县共出台九轮茶叶产业扶持政策,年专项扶持资金从1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补助内容从单一良种茶园发展到市场建设、电子商务、标准茶园、茶叶加工提升、数字化建设、茶叶创新产品等茶叶全产业链建设。2020年开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数字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1亿元,其中省、县两级财政资金达到1.09亿元;2022年出台了《新昌县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新乡振组办〔2022〕4号),首次对折断式采茶机、履带式掘耕机等新型茶园管理机械实行购机补助,并对无人机植保作业和使用履带式掘耕机进行茶园中耕作业给予补助,对成功创建农机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农机创新试验基地的主体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10万元的奖励。政府支持资金实现了茶叶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有力推动茶叶主导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
2.2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提升农艺农机融合水平
2.2.1鼓励补短板农机开发
新昌现有茶机生产企业13家,这些茶机生产企业全部进入了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年生产销售茶机约2万台,年产值约1.2亿元,扁形茶加工机的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茶机生产企业先后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发的各种茶叶加工技术和先进实用机械累计获得各级科技奖励40项。
名优茶采摘和茶园中耕一直是茶叶全产业链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新昌茶机企业对这两个环节的机械化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攻关。春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70万元,研发了自行式智能无人修剪、采摘机,其研制的折断式名茶采摘机已经进入2024年浙江省购机补贴目录;均一机械有限公司转变了思路,从茶叶鲜叶筛选的角度着手解决名优茶机采难题,研制出了鲜叶筛选原型机,该机可实现自动筛选、分档,已在中档茶生产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唐诗之路控股有限公司依托浙江省农科院装备所、大佛龙井研究院和群星茶业试验基地,形成了科研院所+企业+基地的研发制造模式,开发改进了履带式掘耕机,其研制的手扶履带式掘耕机已经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其起草的该机型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
2.2.2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昌县聚力“数字赋能、全链提升、价值再造”,加快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先后投资2.1亿元对茶叶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涉及建设项目15个、茶叶生产经营主体19家,构建茶苗培育、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及相关产业一体化数字精准管理与管控体系、技术形成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浙农码”与“三色码”质量追溯和诚信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新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昌成功入选浙江省种植业产业大脑应用——“浙茶香”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单位,“新昌县茶产业大脑”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业产业大脑”建设名单。
2.2.3开展农艺农机示范
组建新昌县茶叶生产农艺农机融合技术指导组,上下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农机和农艺科技协作攻关机制。茶园建设从茶树良种化、茶园设施化、管理组织化着手,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提高新茶园机械化作业适应性;在重点产茶区和茶场做好高效植保、节水灌溉、茶园运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自动气象站、自动病虫害测报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茶机生产企业着重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能力、茶叶炒制程序的自动识别适配能力、茶机装备数据的远程互联互通能力。2022年,在新昌召开了两次绍兴全市茶园机械化作业现场会,积极推进无人机植保飞防、履带式掘耕机在茶叶生产中的示范和应用。探索和总结茶叶机械化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操作规程,研究制定大佛龙井生产技术规程、新昌县精品茶园建设规范、新昌县数字化茶园建设规范等各类标准18个。通过一系列有特色的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的制定和应用,极大提高了全县茶叶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促进了茶叶产业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县已累计培育茶叶生产加工主体125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
2.3强化应用,做好培育和培训,增强茶业机械化后劲
2.3.1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
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机械强农的有力支撑,青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兴企业,被列入了2022年植保重点环节服务中心创建名单。该公司新增植保无人机4台、履带式掘耕机20台,目前已拥有植保无人机10台,为周边300多家农场、农户以及省内多个市县提供无人机植保、茶园掘耕等社会化服务。2022年,该公司无人机作业面积达到3800hm2,其中县内1078hm2,同比分别增长33.9%和42%。
新昌县在推进茶叶产业机械化的同时,坚持倡导建立健全农机维修保障体系。全县茶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建立了销售、维修网点13个,另有各类农机维修网点14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
唐诗之路有限公司与青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农机生产厂家+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机推广新模式;均一机械有限公司、盛涨机械有限公司、爱特富机械有限公司、镜岭镇陈李百货商行等生产销售企业组织了流动服务车,提供到茶园和家门口的服务。快速发展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力推动了先进适用茶叶机械的普及应用。
2.3.2加强实用型人才培养
依托县农广校、职业培训学校、农机生产厂家,组织涉农部门的专家、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授课、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茶农和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组织乡镇、街道农机人员赴浙江大学培训,开展合作社负责人、无人机操作培训,举办茶叶加工与数字化营销培训班。
2.3.3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
深化平安农机建设,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大力开展农机维权和科学使用农机知识宣传。县政府与全县乡镇、街道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围绕安全,以举办农机安全培训班、发送安全短信、发放宣传资料、进企业宣传等方式,助力“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及时按要求完成变型拖拉机清零任务,拖拉机等主要农机应检尽检,农机保险已覆盖农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主要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具。县、镇(乡)农机主管部门以及农机大户安全责任意识强,全县多年未发生农机伤亡事故。
文章来源:何广才.新昌县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的创建实践[J].现代农机,2025,(02):15-17.
分享: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旧观念的碰撞、数字信息的洪流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共同织就了一幅复杂多变的农业基层工作图景。这一系列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会计信息化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是对农村财务工作的一次革新,更是顺应了乡村经济环境变化对专业财务服务的迫切需求。
2025-04-01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融合发展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01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显著机遇与变革,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产品质量。然而,技术成本高、农民技能不足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仍需解决。通过降低技术成本、提升技能和加强数据保护,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的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产品质量。
2025-04-01我国地域广袤,水资源分布不均,为满足不同地区的农业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考虑到可能影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效益发挥的因素较多,为保证农业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使用效益,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2025-04-01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开始广泛应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产业,急需通过注入新的活力转变发展模式,缩小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打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困境的最优解决方案。
2025-04-01经过多角度市场调研,精准化客户管理,林场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竞价销售体系。森林经营工作中,积极创新,加强市场调研,产销结合,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近年来生产原条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深受客户喜欢,客户按需造材,资金周转效率快,竞价积极踊跃,成交价格较高,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与林场双赢局面[6-9]。
2025-03-31鉴于农业与众多行业的紧密关联性,其所需的信息量庞大且复杂。大数据系统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高效整合并分析这些信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实践,为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农业大数据已成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2025-03-3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等化学物质,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绿色蔬菜作为一种无化学残留、安全健康的食品,逐渐成为现代消费者的首选。
2025-03-31通过引入先进的农机设备,农业生产得以摆脱人力与畜力的局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农机推广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升级,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品牌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3-31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例如,在山区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在沿海地区则可以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特色渔业。发展特色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025-03-31人气:4803
人气:2315
人气:2208
人气:2054
人气:190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农机
期刊人气:1028
主管单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农机管理局,浙江万里学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4-5604
国内刊号:33-1357/S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