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各行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对各种能源资源要求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全面提升,能源短缺问题,严重限制相关动力工程为主产业发展,因此基于实际情况,加强节能技术应用显得尤其重要,以保证能源资源不会受到影响。文章分析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节能技术做了相应整理和总结。
能源即现今人类社会得以构建运行的物质基础,最为常见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都是能源的直观体现同时这一类能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工业发展需要能源支撑,而长时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得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日益加重;我国所提倡的将节能技术与环境保护充分应用至动力工程中的发展理念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后续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1、 能源短缺对各行业领域的影响
能源短缺对各行业领域带来极为明显的负面影响,从国内视角出发,能源短缺直接对我国重工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造成极为严重的打击,能源供应不足会致使重工业及高新技术行业生产效益、研发效益全面下滑,而随时间推移相应产业结构也会出现失调现象,进一步增加能源供求矛盾关系。与此同时一直以来重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得以稳定生产作业的支柱性产业,其本身发展规模以及技术水平往往可直接反应出国家整体综合实力,但其相较于同为第二产业的轻工业,重工业动力工程无疑对能源需求量和依赖性更加突出,比如钢铁重工以及机械重工等,生产能耗极大,同周期所消耗煤炭以及石油消耗量远远超过轻工业。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至今发展路线便是前期大力发展重工业之后才逐渐将中心转移至轻工业发展上,但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发布落实时间相对较为有限,以往高能耗高污染重化工业等动力工程已经使得现有可供利用能源资源极为有限,因此在目前这种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按照传统方式“再次振兴发展重工业”是必然不可取的,所以在实践期间必须明确相应动力工程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才能确保我国各行业领域可以平稳、高效、快速的发展下去。
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存在问题
2.1 节能意识不足致使节能技术滞后结合上文能源短缺对各行业领域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动力工程中应用节能技术已经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践期间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存在问题仍然相对较多,比如我国大部分老牌企业本身所存在节能意识不足的问题,使得其在节能技术应用上极为滞后,像东北工业区整体工业结构极为单一,但多数重工企业仍旧采取高耗能发展模式,相应动力工程对能耗消耗无法预控,且一直未正确向新型工业转型,造成现今东北重工衰退,地区经济持续萎靡的状况。而部分重工企业虽然有意注重企业发展期间节能意识培养,但实际转型期间,却只是将重点放在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高质量产品上,具体到高能耗改善等方面,仍表现出重技术轻节能的现象。这些都使得现今国内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整个动力工程节能技术应用进展极为缓慢[1]。
2.2 节能装备更新改进速率缓慢
节能装备的推广和持续更新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得以普及的关键条件,但目前国内所存在的节能装备更新改进速率缓慢严重阻碍节能技术的顺利普及和应用。比如现有动力工程中节能装备的应用,类似减少电能耗散的变压器、回收废热的热
锅炉等等,虽然有一定节能功效,但整体节能效率和节能质量让然相对较为有限,往往一套节能配套设备设施服役时间也没有明确规定,加之故障较多或者日常维修管理不完备等问题,都会造成相应节能技术应用效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出现。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策略
3.1 加大节能宣传培养科学的节能意识
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在实践期间相应企业必须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培养相关从业人员科学的节能意识;以保障节能技术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能够具备一定专业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社会节能宣传,扶持节能方面有突出贡献企业,将其与传统重工企业等“能耗大户”做实时对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使相应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效果可以完全达到预期。
3.2 积极改进现有节能设备提升节能技术应用实效性
积极改进现有节能设备,按照降能并促进生产优化原理使设备节能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比如针对部分动力工程中所选用自耦变压器可进行软启动器改进,以此使软启动器无级降压效果完全得以体现。软启动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冲击电流,继而使电机能够平稳启动,达到增加生产安全性同时降低能耗的目的。同样的还有针对余热锅炉做排烟减低改进措施,来使其热效率得到有效增强等等,这些都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实效性的提升效果显著。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期间必须从加大节能宣传培养科学的节能意识、积极改进现有节能设备提升节能技术应用实效性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进步,其对我国社会生态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晋.论能源动力工程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5):183-184.
王回归,李辉,刘星雨,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分析[J].数码设计(下),2019,(11):271.
分享: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矿井逐渐向深部掘进。在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岩爆等矿井灾害,因此研究岩石三向应力受载条件下塑性变形与破坏过程对实际的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部分岩石材料进行一系列真三轴试验,模拟地下工程开挖相关的应力变化,揭示岩石在卸载过程中的力学响应。
2024-11-0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于其高转换效率和简单的制备技术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这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吸收效率和载流子扩散长度,能够更有效地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在过去的十年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达到了26.1%。
2024-10-26核能具有高效、清洁及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在能源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核能可提供大规模的能量用于供电、供热等。目前,随着国内沿海地区可建立核设施的资源日趋减少,国内各大核电集团陆续在内陆开展核设施的选址工作。
2024-08-03新型能源产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智慧用电方案,电费谷值时储电,峰值时用电,将大幅度减少用户电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信息流进行跨界交换,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电表数据,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能源产业信息剧增,加大了信息挖掘难度。文献[6]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聚类降维后的特征数据,获取数据挖掘结果,该模型具备较优的数据聚类效果。
2024-01-04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基石,保障能源安全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对国际、国内能源新形势和新挑战,煤炭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和大宗商品稳价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关键时刻煤炭资源产得出、顶得上、稳得住,有力维护了煤炭市场平稳运行。
2023-10-18为应对由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问题,节能减排和以清洁能源替代为主的能源革命对全球各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并且总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显示,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体。
2023-07-03主要针对公司研究所管辖下的总部厂区、齿轮传动事业部车间、东所、西所等主要场所进行电能一、二级能耗监测,同时对重点设备进行能耗监测。为公司研究所未来全面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企业申请国家能源管理建设补贴提供实地项目条件。项目严格依据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RRC《能源管控和关键设备效能监控系统》建设实施。
2021-02-05燃气分布式能源因其高效、清洁、贴近用户侧、削峰填谷等众多优点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发展,各能源集团、燃气企业、地方政府及工业园区均纷纷投资建设运营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1]。对已投产燃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经营效益不佳、容量适配性存疑、可靠性低等问题。
2020-11-26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对一个片区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片区冷、热、电等各种能源需求,实现对能源生产、输配、消费进行时间和空间合理的匹配,最终能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复合系统,良好的系统设计是项目成败的关键[2,3]。本文以某复合式能源站项目为例就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系统设计进行分析。
2020-11-20受能源转型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驱动,能源互联网从以“电”为主的“智能电网”的研究逐渐转向“冷、热、电、气”的耦合研究。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冷热电联供、智慧能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2]。近年来,以分布式能源为主要供能来源的综合能源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20-11-20人气:1725
人气:1434
人气:1352
人气:1192
人气:11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能源
期刊人气:1140
主管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3-2355
国内刊号:11-2587/TK
邮发代号:18-48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