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黑龙江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这使得它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大省,同样也是粳稻的关键产区。除了水稻育苗品种优良、产量较高,黑龙江地区还有着先进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当地水稻的产量,而且推动农业向合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即针对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在了解这一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
我国北方粳稻在黑龙江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水土、温度、光照以及技术等方面有着先进的调控技术,特别多种技术的整合实验手段,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粳稻生产的关键地区和试验区。由于北方地区在气候上有众多的阻力,水稻种植存在寒冷积温不足的问题,而黑龙江地区通过采用三膜覆盖钵体育秧等技术,解决了种植中的自然缺陷。对于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发展来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探究。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特征
相比普通的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为了提升稻株的实际产量,每一株将会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那么单个稻穗就可以生产较多数量的籽粒,且足够饱满;其次,生长较好的水稻需要具备强劲的根系,高产栽培技术则以水稻生产特征为依据,对稻株的个体生长能力进行强化,使根系达到生长的要求。借助这种生长潜力,水稻的产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秧苗较弱以及烂秧苗等问题,旱育壮秧技术则对此进行了处理,这使得种植中的水稻可以高效分蘖,成穗率大大提升。
2、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
2.1选择优质稻种,合理实施育苗工作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稻种品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耕种的效益,所以首先要做好选种工作。通常来说,种植者会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以及品质优良的稻种来栽培。黑龙江地区所选用的栽培品种有龙盾105、东农10、龙盾102等。但关于栽培品种的选择,种植者需要立足于当地耕作环境、土地状况以及环境条件,要综合进行考量,特别要关注当年的土壤肥力和气候变化情况,以此来确定最适宜的水稻栽培品种。其次,要对选用的稻种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比如浸种处理,使其达到破胸的效果,为今后顺利生长奠定好的基础。另外,水稻高产栽培中,需要开展育苗工作。黑龙江地区一般会使用移栽种植方法,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育苗所选用的地势要高且平坦,土壤没有盐碱性,能够达到良好的渗水率;另一方面床土需要有适当的酸碱值和较高的疏松度。当满足有效的条件,提供充分的养料,秧苗才能够很好地成长。
2.2管理稻田区域,创造良好栽培环境
高产栽培技术除了需要优质的品种,还需要有较好的基础栽培环境,而这需要种植者对稻田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稻种栽培创造适宜的环境。首先是施肥环节。黑龙江地区部分种植者应用的是农家肥,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能够增强土壤的保温和保水能力,而且也会使土壤处于松软的状态,拥有适宜稻种生长的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相对来说,化学肥料具有一定的危害元素,长时间应用会提升病虫害发生的几率。目前复合肥被大量应用,则相应降低了对土壤的危害力。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条件来选择肥料。其次为了保持地表的整洁、耕层土壤的疏松,要开展翻耕整地环节,为栽培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黑龙江地区有着特殊的气候,春季的气温往往回升迅速,且空气非常的干燥,因此不适宜在这个时节翻耕整地,理应在秋季进行,一方面对土质进行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资源进行节省;另外,要实现科学灌水工作。特别是水稻插秧之后,田间需要有充足的水,以更好地推动秧苗返青。特别在夏季,黑龙江地区地表的温度上升,为保证秧苗正常生长,需要使田间有足够的湿润度。
2.3明确栽培流程,提升水稻高产效果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不同的类型,这需要按照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特征进行选择,并遵守科学的栽培程序,有效提升水稻整体的高产效果。以水稻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为例,需要以晚熟品种为主,在播种之前要对秧苗进行温室培育。在这个过程里要保证培育出多蘖的壮秧,需要在温室中进行两次移栽,使秧苗能够积累较多的温度,加强整体的抵抗能力;其次则需要在温室内进行苗床的管理,使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特别要注意控制夜间的温度。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实施第二阶段的培育,即将秧苗移动到大棚里面。其中大棚的环境要进行细致的管理,包括温度、通风效果等。直到培育的水稻秧苗叶子长到合适的程度,则相应开展田间插秧工作。这一高产栽培技术尽管育苗的周期比较晚,但是秧苗整体的素质较好,无论是光能的利用,还是自身的生长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黑龙江地区种植水稻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积温较弱,而水稻大棚育苗栽培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可以为种植的水稻提供需求的温度,从而形成壮苗,提升整个地区的水稻产量。那么在具体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时,种植人员需要选择好适宜的地理位置,对稻种、水分以及秧苗的距离等内容做好管理,从而保障栽培水稻高效生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黑龙江地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积温不足的缺陷,这对于农业发展中的高产增收目标来说是较大的阻力。而通过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地区不仅解决了积温难题,同时也提升了水稻整体的产量和品质。在具体应用中,首要的是选择优质的稻种,并按照规范的程序做好育苗工作;其次则需要强化稻田的管理,为水稻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则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区别进行合理的栽培,包括插秧、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都需要有完善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长江,高崇升,金剑,etal.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J].中国稻米,2017(5):49-52.
[2]潘廷建,姜涛.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9-169.
[3]庞文青.关于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问题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2(34):31-32.
[4]朱林.关于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2):142-143.
王艳荣.探讨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J].农家参谋,2020(16):86.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人气:5953
人气:4668
人气:4578
人气:4331
人气:37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期刊人气:1562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3-6737
国内刊号:21-1530/S
邮发代号:8-19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