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总结了花椒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前准备、播种育苗、定植、枝叶处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花椒的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花椒属于常见的农业种植种类,在田间地头栽种,收益好,致富快。对花椒栽培技术的创新,可增强花椒树势,确保花椒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本文主要从花椒种植过程、出苗、移栽、修剪等各方面加大对其病虫害的防治,为花椒农产品的高产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满足各领域的应用需求。
1、种植前准备
花椒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对花椒树的存活率有很大影响。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需要种植户提高重视度,其中对种植环境的选择、种子选择、土壤翻耕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是种子处理。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浸泡法去除花椒种子中杂粒,然后用牛粪拌种,能够确保种子的存活率。把花椒种子按照1∶4的比例与牛粪进行搅拌,选择背风处晾干,种子晾干铺设的厚度约为8cm,晒干后选择小块形式储存,不需要去除种皮上的油脂,冬季过后会自动消失。种植时,破开牛粪进行播种即可。二是土壤处理。对土壤进行全翻,翻耕深度25~30cm,清除石子、杂草根等,施入底肥,提高种植土壤的肥力,确保花椒产量。
2、播种育苗
花椒种植最适合的土壤是砂质土壤,要选择向阳、开阔的种植地。种植前2d,用10%磷酸三钠1000倍液浸泡种子,持续10min即可,用清水冲洗干净,选择55℃温水再浸泡10min,捞出进行催芽,24h后即可播种[1]。为确保种子的成活率,一般都会选择地膜覆盖,根据种植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宽90cm的地膜,拉紧铺平,把地膜两端与两边压实。同时,搭建塑膜小拱棚,棚高50~60cm。此外,还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育苗时要合理控制温度,通常白天最适温度为25℃左右,夜间最适温度为12~15℃。当种子出苗率达到60%~70%时,去除地膜,尤其是每天中午阶段,由于阳光直射会使地表温度升高,需要对地膜通风,避免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花椒苗死亡。去除地膜后,幼苗会迅速生长,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去除弱苗、死苗,确保壮苗的营养供应;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用喷壶对土壤喷水,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充足。
3、定植
花椒幼苗定植时,不仅要考虑到种植土壤养分充足,还要确保自然环境适宜。建议地温超过15℃再对其进行定植,温度过低会影响植株存活率,轻则影响花椒树的长势,重则会使花椒树直接冻死。通常情况下,幼苗有5~7片真叶时,可适时定植,具体时间视花椒的品种而定[2]。早熟品种,定植行距要控制在50~54cm之间,株距控制在23~26cm,每穴1株;晚熟品种,定植行距要控制在60~67cm之间,株距控制在50~60cm之间。同时,还要考虑种植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如果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较高,可以适当加大株距;若土壤营养成分不足,就需要适当缩小花椒树的株距。花椒前期生长较慢,需要种植户精心管护,要防风保苗,可在花椒种植区域内栽植空心菜、苋菜等,既可以为花椒抵挡风力,又可为花椒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枝叶处理
在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种植户定期对花椒枝叶进行处理,消除枯枝、分枝,避免消耗水分与养分,尤其要注意植株移栽后的枝叶处理。通常情况下,在花椒株高60cm左右时对其进行枝叶处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修剪。修剪前,要对花椒树整体观察,明确其主干,把一些分枝进行相应的处理,可确保产品质量。每年花椒落叶后,要及时去除花椒树上的枯死枝[3]。针对幼龄花椒树的枝叶处理,需要在栽培后的第1年进行,而在栽培后第2年发芽前对其主干30~50cm处的枝条进行处理,只需要保留强壮的枝条即可,一般会保留5~7个主枝。结果树,以冠内枝条疏删为主,把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剪除,确保主干的营养成分充足。
5、病虫害防治
5.1花椒锈病
花椒锈病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对花椒的叶片产生影响。防治花椒锈病,一是要选用优质种子,以10~15年的盛果期所培育的种子为宜;二是在花椒栽培过程中,种植户需加强管理,详细观察花椒树的生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发病初期可使用1∶1∶100的硫酸铜溶液处理,可有效避免病情扩散,及时处理受损的叶片,避免对其他健康叶片产生影响。
5.2花椒杆腐病
花椒杆腐病主要是由天牛昆虫传染所致,主要危害花椒的枝干部位。对花椒杆腐病的防治,需要在冬季用石灰与硫酸铜混合搅拌后涂抹发病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植株健康。为避免此类病害的发生,需要对其做好提前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4]。
5.3花椒红蜘蛛
要详细掌握发生时期,一般情况下,在花椒发芽阶段就会发生此类虫害,尤其在盛花期的危害性最大。红蜘蛛的发生与种植温度、湿度有关,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化学防治。每年4—5月,选择25%杀螨净对其虫卵进行处理,再选择73%克螨特3000倍液喷防,可有效防治红蜘蛛。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选择红蜘蛛的天敌———瓢虫,利用瓢虫对红蜘蛛捕食,可有效降低红蜘蛛的发生率。
5.4花椒蚜虫
蚜虫对花椒的生长有极大的伤害性,种植户需要提高重视度,如果忽视治理,会造成花椒树大面积死亡,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花椒蚜虫最佳防治方法就是生物防治。可以选择小麦与花椒树搭配种植,因为小麦中的七星瓢虫可以克制蚜虫,选择生物防治法,既可对此类病虫害有效防治,又不会对花椒树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还可以选择药物防治,选择40%乐果乳剂1500倍液进行喷杀,整体的防治效果也非常明显。
6、采收
待花椒果实成熟后,需要立即采收,避免花椒果实成熟后掉落,通常需要在7d内完成采收工作。把采收后的鲜果放在阴凉通风处,不宜让阳光对其直接曝晒。晾干后的花椒要放在严密的塑料袋内,收口处要扎紧,对其进行保存即可。
参考文献:
[1]许启菊.花椒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4):147-148.
[2]简丽琴.分析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花卉,2018(10):237-238.
[3]武颖烜.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山西农经,2019,244(4):136.
[4]陈庆华.花椒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01(9):224.
秦小庆.花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95+97.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人气:4668
人气:4331
人气:4279
人气:3719
人气:328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作物研究
期刊人气:1303
主管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省作物学会,湖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5280
国内刊号:43-1110/S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