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昌图县位于辽宁省的最北部,气候条件良好,水分光照充足,雨热同季,且又与玉米生长同步。土壤条件多属棕壤,土质比较肥沃,适宜大面积发展玉米生产,玉米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玉米生产是昌图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农业技术人员在春播前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把新技术和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1、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原因
(1)整地质量差:目前在玉米整地上存在秋翻地面积减少,春翻地面积增加。在整地质量上由于改用旋耕机,翻地深度13—15㎝,比原来浅翻5—8㎝,大小垄增多,镇压不实,土壤跑墒严重,对播种保全苗影响很大。
(2)没有主栽品种:当前在玉米品种应用上,存在多、乱、杂现象,上百个玉米品种选不出来可心的当家品种、主栽品种。原来推广铁单九时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为8万h㎡,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0%,而现在没有超过7000h㎡的品种。有很多品种也没有经过试验,就直接进入自由市场销售。过去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先试验、示范把关之后,方可引进销售种植,而现在是农户自己把关。
(3)缺苗断条严重:春旱是威胁昌图县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春季降雨少,大风天气多,土壤蒸发力强,失墒快。4月20日以后土壤冻层化开,土壤水分下沉,地表水分又大量蒸发,所以播种晚了就难以抓住全苗,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据2007年春季调查,4月份土壤墒情非常好,是多年少有的好墒情,但是只有30%的农户在4月20日前播完玉米,实现了全苗,70%在4月下旬播种,结果造成了缺苗断条,三类苗严重。农民在播种时等温度,看邻居,不着急的思想非常严重,应该尽快改变。每年全县因播种晚,抓不住墒情,实现不了全苗的地块面积常达一万h㎡,甚至几万h㎡。
(4)农肥施用少:农肥不但含营养元素全,肥劲长,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农民种地多年不施或少施农肥,只用地不养地,土壤结构和肥力没有得到改善,降低了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能力,使玉米很容易产生药害,降低了玉米的抗旱、耐涝等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用除草剂方法不当:使用除草剂应严格掌握用药量、浓度和喷药时间。农民在施药时总怕药不好使,而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偏晚,在玉米苗钻锥或有部分出苗时才喷药,结果造成玉米苗有不同程度的药害。轻者玉米生长受到抑制,表现苗小、苗矮或出现少数扭曲苗等症状。重者乙草胺会造成玉米芽害,芽鞘紧包生长点,不张开,叶从芽鞘中部鼓包,扭曲。2.4—D丁酯造成心叶变形,葱状,茎叶弯曲等症状。
2、提高玉米产量的对策
(1)精细整地,秋翻秋压:昌图县自然条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土壤蒸发量大,失墒快,故十春九旱,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播种与出全苗,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我们要求秋季精细整地,做到春墒秋保,春旱秋防。翻后及时镇压,重压保墒,减少蒸发,为播种保苗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
(2)选用良种,种子处理:优良种子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实现高产要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全县以东单16、富友9、丹科2151、沈玉18、沈玉21、创奇0209、铁单22为主栽。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是获得苗全、齐、匀、壮的关键措施。
播前进行发芽试验,选择芽率高、芽势强、千粒重大的种子做种用。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按药种比1:40—60的比例,拌匀即可。
(3)适期早播,实现全苗:在4月初开犁,到4月20日播种结束。在4月上中旬应根据气温回升快慢,土壤墒情的好坏,做到适时抢墒播种,抓住时机,抓住墒情,力争早播,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4)合理密度,配方施肥:根据玉米密度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玉米大面积生产田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0000株/hm2,少数高密度品种为60000株/hm2。同时还要掌握好“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原则。农肥不但含营养元素全,肥劲长,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玉米高产田要求在每公顷施优质农肥30000㎏基础上,再施玉米专用长效复合肥含氮、磷、钾总量45%(25—12—8),一次性侧深施750—900㎏。
(5)药剂除草,防治螟虫:把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混合使用,提高了除草效果,扩大了杀草谱,达到了一次性除草免中耕的目的。要求采用播种后,出苗前7天进行土壤处理,每公顷用38%阿特拉津胶悬剂2250—3750g,加90%乙草胺2250—3000g,先配成1:10的母液,再加水至750kg,进行机械地面喷雾。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虫,它可寄生玉米螟幼虫。具有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省工省力,防效好等优点。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必用良方。在玉米心叶末期每公顷用白僵菌粉3.75kg,兑75kg细沙制成颗粒剂,于6月25至7月5日,逐棵投到玉米植株心叶内。
(6)田管措施:玉米苗长到3片叶时间苗,间去拥挤苗、弱小苗和病残苗。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按预订留苗密度定苗,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力争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中耕除草,作好病虫情监测工作。以点片防治为主,禁止普遍化防,发生虫害采取滴心、喷雾方法,防治效果明显。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加沙土或细炉渣15~20千克,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玉米心叶内。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同时在晴天上午,待露干后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授粉,每隔2~3天1次,连续2~3次,可增加授粉机会,促进果穗饱满,在玉米叶丝中后期,对尚未结棒的单株,将其上部第1与第2叶之间的茎秆轻折,以不折断为适度,加大授粉几率。
总之,文章对昌图县的玉米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产量的对策,以期为昌图县玉米种植提供有效参考,促进昌图县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玲,袁秀辉.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9,(23):30.
[2]郑军.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吉林农业,2019,(22):30.
韩冰.浅谈制约昌图县玉米产量提高的原因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3):77.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人气:5953
人气:4667
人气:4330
人气:4278
人气:37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玉米科学
期刊人气:2342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5-0906
国内刊号:22-1201/S
邮发代号:12-13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