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代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可以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黑麦、大麦、谷子、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高粱、谷子和青稞等,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种农作物的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而山区一般会选择红薯、高粱、荞麦、玉米等一些比较耐干旱的作物。本文就介绍一下稻子,麦子,玉米,棉花和红薯等北方常见的农作物。
一、稻子
稻子是乡村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乡村大面积播种的庄稼。乡下人把颗粒饱满的稻种,用清水浸泡上几天,为了让播下去的种子成活率高,一直等到种子出了芽后才播到田地里。播种水稻的方式很特别,乡下人的手臂一伸一屈,一把稻种按一个角度撒下去,在阳光下,像撒下一片谷雨。田野上到处都是水稻。稻子绿的时候,田野上一片绿;稻子黄的时候,田野上一片黄。风一吹,一波一漾的。乡下人高兴得要命,这时他们会站在田埂上,眯缝着眼睛看,像看着自家的孩子,在日头下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这时,麻雀也会来凑热闹了,稻田里就要竖起几个用稻草扎成的稻草人,手上拿一块破布,在风里不停地扇动。其实,麻雀也吃不了多少稻谷,关键看是不是个好年成。稻穗在村里人的期待中沉甸甸地垂下头来,那是它们在向土地表示一种深深的谢意。
乡下人开始收割。镰刀割稻杆时发出轻微而干脆的折断声,是一种只有在乡村长大的人,才能品出来的丰收的声音。他们被稻子追赶,被收获追赶。稻子被一担担地挑回村庄,用打谷机把谷粒脱下来,摊在自家的场院里、楼房顶上晾晒着,然后把稻草堆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这时,一个村庄就成了稻子的世界。在晾晒稻谷的时候,乡下人会忍不住地用手抓起一把正晒着的稻谷,看一看,有时还会把几粒稻谷,放在自己的嘴里慢慢地嚼着。这是乡下人提前尝一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作为对劳累得已经直不起腰的自己的一种奖赏。
二、麦子
和稻子一样,作为乡村的主要粮食作物,麦子与水稻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民以食为天,麦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麦子属于单子叶禾本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江淮一带,麦子一般与水稻轮种,收割完水稻种上麦子,收割完麦子再栽上稻子,如此轮回,年复一年,亘古不变。与水稻不同的是,麦子怕水,不像水稻一生基本都在水中度过,这让水稻望尘莫及。麦子,其实就是一株普通的作物,它滋润了乡村,同样也备受乡下人的呵护。乡下人为麦子播种、浇水、施肥、除虫、除草,保证了麦子的营养和水分,为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广袤的乡村,到处都生长着麦子,麦子未成熟时,绿油油的一片,成熟后,田野上则遍地金黄。麦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统治着田野,杂草离它远远的,那些对麦子不敬的杂草,会被乡下人毫不留情地斩杀。所以,麦子从不担心杂草会来侵略自己的地盘,掠夺自己的养分。麦子回报人们的是白白的面粉,香软的面包。缺少了麦子提供给我们的营养,会让我们的生活品质逊色不少。所以,我们还是好好地对待麦子,让它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玉米
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性喜温暖,抗旱、耐涝,秆较粗壮,直立,叶子窄而细长。玉米可以食用,也可作饲料。江淮一带的乡村也会大片地种植玉米,只是,乡下人没把玉米当作主食。玉米属于经济作物。记忆中,乡下人大都用来喂鸡喂猪,很少有人去粮站卖。玉米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玉米的秸秆可以用来当烧锅的燃料。相比麦子和水稻的秸秆,玉米的秸秆耐烧且火力旺盛,加上玉米长得高,秸秆丰实,是乡下人重要的烧锅燃料之一,因此备受农民喜爱,从而种植也较多。玉米别名又叫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但在江淮,人们一般称玉米为“六谷”,很少将其称为玉米。只有作书面语的时候,玉米才被称为是玉米。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乡村的农作物之一,本来是为人们提供食物的,然而,却遭到了鸟的蚕食,真是暴殄天物啊。民以食为天,玉米能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食物。如果没有乡村这些农作物,人类也就无法存活,因此,农作物才是最能表达人们情感的植物。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又怎么能够忽略这些属于五谷杂粮农作物们的存在呢?
四、棉花
棉花不是花朵,是一种在乡村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它们丝毫没有因为生长在贫瘠土地上而怯懦和自卑,就像乡村里的人一样。它们也知道自己不是被观赏的花朵,之所以能接受到乡下人更加爱怜的目光,是因为它们具有比花朵更有用的价值。那一朵朵洁白的棉絮,对乡下人来说,就是天寒地冻时体贴入微的呵护和温暖的棉衣棉被。和乡村的其它农作物一样,棉花要在春季里种下。乡下人首先要用锄头在松软的泥土上,挖出一个一个坑儿,随意丢几粒用草木灰拌黑了的棉籽进去,然后,再用细碎的泥土盖好。种下了棉籽,地里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到了夏天,棉花苗枝繁叶茂,团团绿荫浓墨重彩地装扮着土地。考虑到通风,这个时候,乡下人就会狠下心,将一些多余的棉花苗拔去,留下一部分身魁体健的苗来,然后还要掐枝剪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棉花能更加茁壮成长。再过一段时间,渐渐茁壮的棉花苗生了虫子,乡下人就把农药喷洒到每株棉花的茎叶上。可不能让虫子把棉花苗给蛀了,虫子这种坏东西也欺负种地的。终于盼来了满田的棉桃吐蕊。秋高气爽,天宇睛朗,一眼望去,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天上的云不小心迷了路,跌进了棉花田里,远远望去,云朵和棉花是一样的洁白无暇。冬日临近,乡下的女人们开始缝制新的棉被。银针闪烁,长线飘飘,针箍儿像戒指一样戴在手指上,针箍儿上面布满了小小的圆坑。因为棉被的胆比较厚,每扎一针时都要借助针箍儿抵住才能顶过去,然后连着线拔出针。乡下女人们每次在缝被子时,身子总是稍稍前倾,那是庄稼人对棉花表达着一种深深的虔诚和敬意啊!
五、红薯
红薯这个名字,各个地方的叫法不同,在江淮一带的乡下,人们称它为“山芋”。它是前些年乡下人的主要杂粮,但今天它是我怀旧的载体。清明时节,乡下人把红薯作为种子种在地里,等到红薯长出许许多多长长的藤蔓来,再用剪刀剪下这些藤蔓,剪成—截一截的当作红薯苗,然后,在某个雨后的日子,大面积地栽插到早已整理好的地垄上。过了一段时间,乡下人看见红薯藤上的叶子在风中舞蹈,心里就踏实了许多。红薯正在孕育,正在以预料中的速度生长。一转眼,就到了收红薯的时节,乡下人一看红薯的藤蔓,就能判断出泥土里红薯的长势。成熟的红薯已经把垄上的泥土顶得开裂了,它们想以自己的形象给庄稼人一个安慰。庄稼人太需要这种来自土地的体贴了,他们对这样的庄稼,心里充满着感激。红薯被乡下人从地里挖出来,担回家放入地窖里储存起来,这样无论时间多久,红薯都不容易腐烂。而那些红薯藤也不会浪费,成了猪、牛们的粮食。红薯被乡下人做成各种各样的吃食。尤其在腊月,乡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种的或者是买来的红薯,制成过年时做米糖的糖稀。这时,整个村庄里都飘起红薯的香甜味来。
孙功俊.农作物[J].火花,2019(11):63-65.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人气:7409
人气:5949
人气:5274
人气:5041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期刊人气:427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496-3490
国内刊号:11-1809/S
邮发代号:82-336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