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银屑病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4-09-07    5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银屑病皮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银屑病患者80例(观察组),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分为轻度18例、中度36例、重度26例,同期另选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取手术切除的银屑病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以及整形美容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与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 mRNA表达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对重度银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并且观察组皮损组织上述指标均高于其非皮损组织(P均<0.05)。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RNA表达均高于轻度、中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与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5、0.513、0.423、0.371、0.743、0.529,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单独和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58、0.929,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虽然高于二者单独,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733、1.668,P均>0.05),二者单独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605,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显著升高,二者表达与银屑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诊断重度银屑病的生物学指标。

  • 关键词:
  • 炎症因子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银屑病
  •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 加入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有研究报道,近年来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疾病负担持续增加[2]。银屑病除了特征性皮疹表现外,远期还可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很容易复发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银屑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新生血管形成和异常扩张是银屑病的重要组织病理变化,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冯雷等[4]研究报道,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表皮全层几乎均有VEGF表达,特别是在角质形成细胞中,表明VEGF能够参与银屑病的病理演变过程。罗小梅等[5]研究认为,VEGF可能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增生,进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生、进展。有研究报道,干扰素诱导解旋酶C域1(IFIH1)基因变异(rs1990760 T等位基因)与银屑病的发生有关,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由IFIH1基因编码,可介导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其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表达上调[6]。但目前VEGF、MDA5与银屑病病情程度关系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了银屑病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银屑病患者80例(观察组)。银屑病符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7],并经皮肤活检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其他皮肤疾病者;(2)近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近3个月内使用过维A酸类药物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4)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6)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7)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8)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6.60±6.48)岁,BMI(23.30±2.52)kg/m2,银屑病病程(3.64±1.00)年,有吸烟史21例,有饮酒史16例。同期选择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整形美容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均无皮肤疾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6.24±6.30)岁,BMI(23.15±2.48)kg/m2,有吸烟史15例,有饮酒史10例。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延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编号:2024伦理审查LW(021)号],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银屑病病情程度评估

银屑病患者入院后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包括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0.1×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度评分+0.3×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度评分+0.2×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度评分+0.4×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度评分。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3分,轻度;PASI评分3~<10分,中度;PASI评分≥10分,重度。80例银屑病患者中,轻度18例、中度36例、重度26例。

1.3 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检测

采用RT-q CPR法。观察组接受治疗前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通过外科手术切取躯干和(或)四肢皮损组织3 mm×3 mm,距离皮损组织>10 cm处[8]切取非皮损组织3 mm×3 mm,深至皮下组织。对照组于整形美容手术中切取正常皮肤组织3 mm×3 mm,深至皮下组织。将新鲜皮肤组织液氮下速冻,研钵内研磨成粉末。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鉴定,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浓度合格。按Prime ScriptTMRT Reagent Kit说明,将总RNA逆转录合成为c DNA。以c DNA为模板,按RT-q PCR试剂盒说明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共20μL:2×SYBR Green q PCR Mix 10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c DNA模板2μL,灭菌双蒸水4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10 min,95℃变性10 s、60℃退火30 s、72℃延伸10 s共40个循环。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合成。VEGF上游引物5'-GTGCCCACTGAG-GAGTCCA-3'、下游引物5'-GTGCTGGCCTTGGT-GAGGT-3',MDA5上游引物5'-TAGACCTGTCCCT-GAACCCTATGAAC-3'、下游引物5′-CCCACCTTT-GTTGGAAGTGAAAGTAA-3',IL-6上游引物5'-CAT-GTGCGTCGCCAGTAGT-3'、下游引物5'-AGCT-CAAACCGTAGTCTGTAGA-3',IL-23上游引物5′-CTGTAATGCTGCTGTTGCT-3'、下游引物5'-GGT-GTCCCGATAGTCCCT-3',TNF-α上游引物5'-TGTTCCTCAGCCTCTTCTCCTT-3'、下游引物5'-CTCTCAGCTCCACGCCATTG-3',IFN-γ上游引物5'-TCCCATGGGTTGTGTTTTA-3'、下游引物5'-AAGCACCAGGCATGAAATCT-3',GAPDH上游引物5'-AATGGGCAGCCGTTAGCAAA-3'、下游引物5'-GCCCAATACGACCAAATCAGAG-3'。以GAPDH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皮肤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皮肤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皮损组织比较,#P<0.05。

2.2不同病情程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比较

见表2。

2.3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与PASI评分的关系

表2不同病情程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s)

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为(6.45±1.00)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5、0.513、0.423、0.371、0.743、0.529,P均<0.05)。

2.4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对重度银屑病的诊断价值

以轻度、中度银屑病为对照,绘制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诊断重度银屑病的ROC曲线。结果发现,皮损组织VEGF、MDA5m RNA表达单独和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分别为0.892、0.858、0.929,皮损组织VEGF、MDA5m RNA表达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虽然高于二者单独,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733、1.668,P均>0.05),二者单独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0.605,P>0.05)。见表3。

表3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对重度银屑病的诊断效能


3、讨论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银屑病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8]。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对提高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银屑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增生[1,9]。VEGF是一种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多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特别是在低氧情况下能够与其受体结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10]。有研究报道,角质形成细胞被刺激后可导致VEGF大量分泌,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还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灵敏度,加快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银屑病的发生、发展[11]。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提示VEGF可能是银屑病患者血管异常新生的重要促进因子。目前,关于VEGF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VEGF及其受体结合激活STAT3、ERK1/2等信号转导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生长以及表皮增厚,从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同时,VEGF与其受体VEGFR2结合能够激活ERK1/2,加重机体炎症反应[5,12]。本研究结果发现,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高于轻度、中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且中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高于轻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可见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 m RNA表达可能与其病情程度有关。

MDA5能够识别病原体并介导免疫激活,同时还可诱导下游炎症因子IL-6、IFN-γ等激活,共同参与炎症反应[13]。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皮损组织与非皮损组织MDA5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MDA5 m RNA高表达,与陈国梁[14]报道一致。究其原因,MDA5为病毒感应器及病原体识别受体,在细胞质中感知病毒核酸后,能够激发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和凋亡反应,以阻断病毒感染,从而发挥保护作用[15];此外,MDA5还能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免疫反应[16]。本研究结果发现,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MDA5、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高于轻度、中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提示MDA5、IL-6、IL-23、TNF-α、IFN-γm RNA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病情程度有关;但中度与轻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IL-6、IL-23、IFN-γm 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亚组样本量较少以及上述指标相对表达量较小有关。本研究相关性分析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MDA5 m RNA表达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MDA5 m RNA表达可能与其病情程度有关。

本研究以轻度、中度银屑病为对照,绘制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诊断重度银屑病的ROC曲线。结果发现,皮损组织VEGF、MDA5 m RNA表达单独和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分别为0.892、0.858、0.929,但皮损组织VEGF、MDA5m RNA表达联合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虽然高于二者单独,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单独诊断重度银屑病的AUC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VEGF、MDA5 m RNA对重度银屑病诊断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VEGF、MDA5m RNA表达显著升高,二者表达与银屑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诊断重度银屑病的生物学指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2]李慧贤,胡丽,郑焱,等.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大数据的中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负担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4):386-392.

[4]冯雷,黄美兴,雷水生,等.血管生成标志物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J].上海医学,2021,44(12):902-906.

[5]罗小梅,程志勇,韩晓群,等. VEGF-VEGFR2信号通路在银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2,29(5):482-486.

[7]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0):667-710.

[9]潘素跃,王朴,黄巧,等.银屑病发病关键基因筛选、与免疫细胞浸润关系及有治疗潜力的中药预测[J].山东医药,2023,63(27):37-42.

[10]董晓龙,王晓阳,徐宏俊,等.寻常型银屑病患者VEGF、IFN-γ和S100A12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2):214-217.


基金资助: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8KS-27);


文章来源:徐亚楠,杜宝林,康格格.银屑病皮损组织VEGF、MDA5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24,64(25):71-7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山东医药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期刊人气:71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266X

国内刊号:37-1156/R

邮发代号:24-8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