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阐述将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到皮肤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

  2020-01-09    2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随之而来的是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过去。皮肤病多为慢性症状,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副作用多,因此,皮肤病因病因复杂成为了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 关键词:
  • 优势
  • 医临床思维
  • 特点
  • 皮肤病
  • 加入收藏

中医认为皮肤病虽然病发于外,但常源于内,故把对皮肤病的诊治看做是整体的一部分,而并不孤立地认为是皮肤局部的病证。禤国维教授很早就主张将皮肤病学科从中医外科学科中独立出来。


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撑,整体观为认识基础


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皮肤病虽发生于机体表面,但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与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局部病变往往是内在病变的局部反应。皮肤病的诊治应与其他疾病相同,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支撑,整体观为认识基础,探究其本源,注重从内而治。如明《外科理例》所云:“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治外遗内,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皮肤病病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病机为风、湿、热、毒、虫等外因及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等内因作用下,机体气血失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瘀、化热、伤津等。临床中可通过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方法对皮肤病进行辨证施治。如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探讨多从气血津液角度出发,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血热型、血瘀型及血燥型,血热证者多因七情内伤,久则化火,导致热伏营血;或因过食腥发之物,导致脾胃不调,郁久化热;或因外邪客于皮肤,内外相合而发病;血瘀证者常由病久气血失和,经脉阻滞,气血凝结,肌肤失养所致;血燥证者常由病久阴血耗伤,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


2、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皮肤病更多的是皮损改变,局部症状较为明显,甚至有患者仅有局部皮肤表现,而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皮损辨证是皮肤病中医诊治中主要的手段和方法,能有效的增加皮肤病诊治的准确性,如对斑进行皮损辨证,可得出:红斑压之褪色者,属气分有热;压之不褪色者,属血分有热;斑色紫暗者属血瘀;色白者属气滞或气血不和等。但在辨证的过程中并不能单纯以局部为重而遗漏整体,应做到从局部着手,从整体考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四诊合参,全面深入的对疾病进行了解、分析与判断,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确立治疗皮肤病的最佳方案,正确的指导皮肤病的治疗。

其次,随着医学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医临床思维逐渐融入了微观辨证的内容,如现代医学在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中细胞因子、皮损微观结构等进行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功能调节异常、炎性细胞浸润、微循环异常、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等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另外,在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探讨得出水牛角、紫草、金银花、白鲜皮、青黛等具有抗炎的作用;防风、苦参、甘草、黄芩、地龙、徐长卿、辛夷、苍耳子、蝉蜕等有抗过敏的作用等。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与中药在机体的作用机制相对应的角度出发,从微观角度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性,指导了皮肤科的临床用药,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有利于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特点,增加辨证的精准性,揭示疾病的本质,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3、把控动态,三因制宜


皮肤科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其病机是不断演变的,临证必须把握病机演变规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侧重点进行分期辨证施治,序贯治疗。如银屑病的病程阶段常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及消退期,进行期常表现为皮损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多为点滴状、钱币状,抓之有点状出血,见于银屑病初发或复发不久,临床常辨证为血热证;静止期及消退期多表现为皮损色淡,鳞屑较干,或浸润肥厚,伴瘙痒,临床辨证为血燥型或血瘀型。另外,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原则也是治疗皮肤病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人体因四时所受邪气不同,治疗用药应有所区别。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选择治疗用药的原则。因人制宜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进行治疗用药的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于先后天因素等的不同,使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三因制宜”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饮食习惯等特点进行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可以达到治疗决策的个体化要求,给予最适当的治疗。如对荨麻疹患者进行辨证,发生于冬季者,常表现为风团色白,得温而减,辨证为风寒证,治疗应予以疏风散寒药物;发生于夏季者常表现为风团色红,遇热加重,得冷则缓,辨证为风热证,治疗予以疏风清热药物。


4、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除内治法外,外治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皮肤科的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从单纯的使用植物、火烤等直接接触皮肤以缓解症状,发展到现在有膏摩、熏洗、湿敷、贴敷、拔罐、火针、梅花针、贴脐、刺络放血等多种特色疗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并在一步步的通过系统、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外治法的选择包括药物、剂型、用法用量等,其中药物选择至关重要,如《理论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亦需重视辨证论治,即辨明病性的阴阳,病位的表里,病势的虚实,病情的寒热及何脏何腑受病,如此才可做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银屑病易诊难治,病程延绵,外治法在其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中药涂擦、熏蒸、封包、溻渍、药浴、火针、针刺、刺血拔罐、火罐、穴位埋线、放血、淀粉浴、自血等十余种中医特色疗法运用于银屑病临床治疗中,就火针而言,因其具有泻火解毒、祛瘀除腐、除节散结、止痒、止痛等多种功效,用于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瘀型者疗效显著,本课题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前瞻性研究发现火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银屑病皮损肥厚鳞屑,减小皮损面积,并降低瘙痒程度,有效改善了患者皮损经久不退,顽固难愈的特点,值得大范围推广。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手段较多,中医药的优势明显,在治疗时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中医辨证,充分掌握所用疗法的操作技能和适应症,规范操作,才能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提升疗效。


5、结语


简而言之,因为皮肤病的不同类型就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的过程中利用中医辩证论治之后,就可以发现副作用比较小,而且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周鹤.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5(71):115+2.

[2]吴小红,丁旭,曾雪.重视皮肤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29(04):410-411+423.


刘佳.皮肤病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与优势[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39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5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293

国内刊号:11-5654/R

邮发代号:2-946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