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2024-09-11    4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剖宫产是影响子宫复旧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若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可增加产后出血、子宫内膜炎和远期盆腔炎等风险,降低日后再次妊娠率,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因此,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产后出血
  • 剖宫产
  • 子宫内膜炎
  • 子宫复旧
  • 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
  • 加入收藏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剖宫产是影响子宫复旧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若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可增加产后出血、子宫内膜炎和远期盆腔炎等风险,降低日后再次妊娠率,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因此,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多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颇多,不仅影响产妇哺乳,且存在耐药现象,可诱发子宫收缩不良[2]。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和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具有安全有效、作用持久和舒适度高等优势,被广泛用于产后子宫复旧[3-4]。笔者采用自拟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剖宫产产妇34例,观察其对子宫复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妇(择期剖宫产)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24例;年龄21~34岁,平均(28.15±3.50)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8±1.12)周;孕妇体质量50~75 kg,平均(65.07±6.31)kg。采用Excel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

1)孕前月经规律正常,无生殖道急慢性炎症;2)单胎孕足月,孕期无严重并发症;3)产妇年龄<35岁,体重≤75 kg; 4)产妇剖宫产次数≤2次,手术切口为横切口;5)产后母婴同室,选择母乳喂养;6)依从性良好,且无药物禁忌症。

1.3排除标准

1)伴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良恶性生殖器官肿瘤者;2)伴有肝炎、梅毒和结核等传染病者;3)疤痕子宫或生殖道畸形者;4)手术或穴贴区域有湿疹、疱疹和毛囊炎等皮肤病者;5)多胎妊娠,或早产、过期产者;6)术前48 h内采用子宫抑制剂治疗者;7)术后发生大出血、急性肺水肿和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者;8)患有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2组产妇签署《剖宫产手术知情同意书》,产前心理疏导,完善术前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等术前常规处理;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选择子宫下部横向切口,做好术中相关记录,关注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盘是否完整;术后观察产妇恶露量,定期测量宫底高度,关注肛门排气排便,指导饮食母乳喂养,术后3天常规镇痛,腹部切口及时换药;术后当日和第1、2天予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治疗,20 U/次,静滴,1次/日。观察组加用归苏复宫方(当归、苏木、川芎、桃仁、延胡索、益母草、艾叶、炮姜、枳壳、黄芪、牛膝、泽兰、熟地黄按3∶3∶2∶2∶2∶3∶2∶2∶2∶6∶3∶3∶3比例)穴位贴敷,上述药物研成粉末,用白醋调成膏状,再予医用胶布,贴敷于神阙、气海、关元三处穴位,每天贴敷1次,保留6 h后取下,连续治疗7 d。

2.2观察指标

1)宫底高度:于剖宫产术后第1、4、7天,产妇排空小便并平卧,采用软皮尺测量宫底最高点至耻骨联合上部中点的距离。2)观察2组产妇术后宫缩痛、血性恶露和恶露持续时间。3)子宫三径之和:于剖宫产术后第7、42天,采用飞利浦EPIQ5彩超机测量子宫长径、横径及前后径,计算子宫三径之和。4)子宫复旧情况:2组产妇于术后第7天,采用飞利浦EPIQ5彩超机检测有无组织残留、宫腔积液,以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2组产妇术后第1、4、7天宫底高度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产妇术后第1、4、7天宫底高度比较

3.2 2组产妇术后宫缩痛、血性恶露和恶露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产妇术后宫缩痛、血性恶露和恶露 持续时间比较

3.3 2组产妇术后第7、42天子宫三径之和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产妇术后第7、42天子宫三径之和比较

3.4 2组产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2组产妇子宫复旧不全发生情况比较[例(%)]


4、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惧怕产前宫缩阵痛,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5]。剖宫产术直接破坏产妇子宫宫体肌纤维,损伤肌细胞,术后难以缩复,且易产生疤痕,进一步阻碍子宫复旧;手术切断部分肌壁间的血管,局部血供遭到破坏,亦可影响子宫收缩;术中纱布反复擦拭宫腔,损伤内膜基底层,影响子宫内膜修复;术后因切口疼痛,造成活动受限,食欲下降,哺乳延迟,无法有效刺激子宫缩复;产妇择期剖宫产,宫缩尚未发动,宫口尚未张开,不利于术后恶露排出;相比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更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催乳素分泌,致首次哺乳延迟,影响产后子宫复旧[6-7]。如何有效防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舒适和无创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妇产科研究热点。本研究西药采用缩宫素,该药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可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通过加强子宫收缩,促进胎盘、胎膜等组织排出宫腔,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该药大剂量应用时,可引发高血压、水潴留,甚至诱发急性肺水肿[8]。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归属于中医学“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范畴。古代相关文献较多,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指出:“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对产后恶露不尽,作了初步描述;明·武之望《济阴纲目》中记载:“夫产后恶露不绝者,由产后伤于经血,虚损不足,或分解之时,恶血不尽,在于腹中,而脏腑挟于宿冷,致气血不调,故令恶露淋沥不绝也”,详细论述了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手术损伤元气,气虚不能摄血,胞脉血海失固,则恶露淋滴不断;术中失血易致血虚,不能濡养胞脉,血虚不能化气,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恶血不去,新血难生,则恶露不绝;产后胞脉空虚,加之起居不慎,寒邪易乘虚入侵,寒邪收引凝滞,血遇寒则凝,瘀血阻滞;或因产后胞衣胎膜残留致瘀,瘀阻冲任胞宫,则恶露日久不净[9]。产后多虚多瘀,以“虚”为本,以“瘀”为标,常表现为虚瘀夹杂,气虚血瘀为常见证型,遵循“虚则补之”、“瘀则行之”的原则[10]。通过应用益气养血、祛瘀生新之品,使气旺血行,冲任通盛,五脏安和。

为促进产后子宫复旧,观察组采用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方中当归味甘而重,长于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常用于血分之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中多糖类、有机酸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促进造血、抗炎镇痛和兴奋子宫平滑肌等药理作用[11];苏木入心肝二经,功专行血祛瘀,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尤适用于妇人产后败血,《海药本草》中记载:“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川芎、延胡索均为辛温之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两者常用治产后瘀痛、恶露不行;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具有祛瘀生新之功,《用药心法》中记载:“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益母草、泽兰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两者活血而不伤新血,诚为妇科之良药也,产后血败、恶露不尽者最宜用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母草中生物碱、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具有双向调节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微循环和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12],泽兰中三萜酸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13];艾叶、炮姜为苦温之品,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凡妇人血气寒滞者,用之尤宜;气行则血行,少佐理气行滞之枳壳,可增强行血散瘀之功;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行,配伍补中益气之黄芪,可提高行血摄血之功;牛膝滋补肝肾、活血通经,常用治妇科经产诸疾;熟地黄归肝肾二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本草汇言》中记载:“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3个穴位均为任脉穴,具有调理冲任、培元补虚和温阳益气的功效。诸药与诸穴配伍,共奏益气活血、祛瘀生新和温经止痛之功效。

观察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剖宫产术后第4、7天宫底高度和术后第7天子宫三径之和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宫缩痛、血性恶露和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积液和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拟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可缩短宫缩痛、恶露持续时间,有效促进子宫复旧,减少子宫复旧不良。


参考文献:

[1]郑江丽,鲍春玉,冷雯,等.“二胎”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情况变化研究[J].医学信息,2017,30(26):57-59.

[2]张越,许文娟.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临床治疗概况[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90-192.

[3]刘姣,江宁,杨美春,等.中医药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4):181-183.

[4]郑婷婷.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针疗法对产后宫缩痛及子宫复旧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3):46-47.

[5]吴静,张红卫,郭利.剖宫产产妇产前剖宫产偏好及原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8):839-842.

[6]李蘋.影响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2):941-942.

[7]曾晶,谈珍瑜.子宫复旧不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1):2000-2002.

[8]沈小雅,陈娟娟.缩宫素的药理与用药规范[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8,7(4):253-256.

[9]黄益平.重楼荠菜生化汤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

[10]毛旭东,王迎军.补虚祛瘀方联合穴位贴敷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及对患者泌乳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9,51(7):246-250.

[11]马艳春,吴文轩,胡建辉,等.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1):111-114.

[12]王滨,孙莹,黄萍,等.益母草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河北中医,2021,43(11):1933-1936.

[13]刘君.泽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3-24.


文章来源:占雨婷.归苏复宫方穴位贴敷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05):947-94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75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67X

国内刊号:11-2141/R

邮发代号:2-63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