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高龄初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2例高龄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产妇分娩后2~5 d内(住院期间)均运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统计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同时查阅资料,记录产妇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凝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查阅,超声诊断评估,102例高龄初产妇中20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9.61%;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分娩方式、有无妊娠合并症、D-二聚体(D-D)、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OR=6.965,95%CI:1.115~43.524)、伴妊娠期合并症(OR=7.883,95%CI:1.244~49.956)、TNF-α高表达(OR=51.472,95%CI:7.560~350.426)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DVT发生率为19.61%,剖宫产、伴有妊娠合并症、TNF-α过表达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素。
孕产妇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不断增大,不断压迫盆腔静脉、腹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使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子宫体积增加的同时可导致产妇腹内压不断升高,可使产妇膈肌不断抬高,影响心脏充盈,进而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1]。另外,在孕晚期,孕产妇可出现特殊的生理状态—血液高凝,而血·1282·中国妇幼保健2025年4月第40卷第7期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ofChina.April2025,Vol.40,No.7液高凝可导致凝血系统紊乱,血液瘀滞[2]。因此,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较高。而DVT患者因下肢血流回流较差,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易引起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形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且随着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发展为肺栓塞,增加患者病死率[3]。另有研究[4]发现,高龄初产妇因阴道弹力下降,骨骼灵活性及体力均下降,分娩后机体恢复相对缓慢,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减少,导致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加重血液瘀滞,更易发生DVT。因而需重视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但目前,临床研究高龄初产妇DVT的文献资料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并寻找其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于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分娩的102例高龄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纳入标准:①自然受孕;②单胎妊娠,初产妇;③产妇年龄均≥35周岁;④孕产妇及家属配合调查,具有完整临床资料。(2)排除标准:①伴有下肢创伤性感染者;②近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③因外固定或其他原因下肢无法接受超声检查者;④伴有肝肾功能、心功能、凝血机制异常者;⑤伴有恶性肿瘤者;⑥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者。102例高龄初产妇年龄35~44岁,中位年龄[38.50(37.75,40.00)]岁;分娩时孕周36~42周,中位孕周[40.00(40.00,41.00)]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1例,剖宫产41例。本研究符合医学理论委员会要求,且相关资料阅读经产妇及其家属同意。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高龄初产妇,统计其相关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家族血栓史(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有、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参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5]进行评估)、妊娠期糖尿病(参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6]进行评估)]、不良孕史(有、无)、服用避孕药史(有、无)、孕前吸烟史(有、无)、产后出血(≥1000ml、<1000ml)(产后24h内的出血量)、妊娠期剧吐(是、否)、妊娠期牙周病(有、无)、羊水过多(是、否)等资料。
1.2.2实验室检查查阅高龄初产妇入院分娩时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参数[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检查指标方法: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6ml,均分成2ml,分装于3个试剂管中,其中1管直接放置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DxH900型)检测血常规指标;取另1管采用以3000r/min速率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UniCelDxI800贝克曼库尔特)检测TNF-α;最后1个管放置于含有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中,上下轻轻颠倒血管5~10次,以3500r/min离心15min,离心半径为13.5cm,取血浆,检测凝血指标,仪器为广州好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GINR-1型凝血检测仪。正常参考值:WBC:4.0~10.0×109/L;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HCT:男:0.40~0.54L/L、女:0.37~0.48L/L;PLT:100~300×109/L;D-D:<0.5mg/L;APTT:26~36s;PT:11~14.5s;TT:16~18s;TNF-α:(4.3±2.8)μg/L。
1.2.3DVT评估方法产妇分娩后2~5d内(住院期间)接受多普勒超声诊断仪(BKMedicalApS,2300型)诊断,查阅诊断影像学资料,记录产妇DVT发生情况,具体诊断方法:线阵探头,探头频率设置在2.0~5.0HMz;检查时产妇取仰卧位,下肢外展,对其双下肢进行多切面扫查,依次检测其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小腿肌肉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如果股静脉有病变时,再向上逆行检查髂静脉。参照《外科学(第9版)》[7]中若当静脉管腔增宽、失去可压缩性,无血流信号或血流充盈缺损,挤压远端肢体血流信号无增强、减弱或消失时,血管腔内血栓回声则可诊断为DVT,并将其归为发生组,其余产妇归为未发生组。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用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采用连续校正χ2检验;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VT发生情况经超声诊断,102例高龄初产妇中20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9.61%(20/102)。DVT发生具体情况为:血栓部位:小腿肌间静脉9例,胫后静脉5例,股深静脉3例,腓静脉1例,腘静脉2例;血栓部位:双侧1例,左侧13例,右侧6例;临床症状表现:下肢疼痛15例,下肢肿胀12例,下肢皮肤温度升高8例。
2.2发生与未发生DVT的高龄初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发生与未发生DVT的高龄初产妇基线资料比较[M(P25,P75),例(%),x±s]
2.3发生与未发生DVT的高龄初产妇实验室指标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D-D、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发生与未发生DVT的高龄初产妇实验室指标比较[x±s,M(P25,P75)]
2.4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1284·中国妇幼保健2025年4月第40卷第7期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ofChina.April2025,Vol.40,No.7生,0=未发生),将表1中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其中D-D、TNF-α均为连续变量、分娩方式(“1”=剖宫产,“0”=自然分娩)、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合并症);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OR=6.965,95%CI:1.115~43.524)、伴妊娠期合并症(OR=7.883,95%CI:1.244~49.956)、TNF-α高表达(OR=51.472,95%CI:7.560~350.426)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对于孕产妇来说,因其妊娠期间特殊的生理变化导致其凝血因子增加,抗凝因子活性下降,从而导致血管内异常血栓形成。有研究[8]提示,较同年未孕女性,孕产妇发生DVT的风险可增加5~7倍,可导致母婴结局不良[8]。另外,Prefumo等[9]在2004年的研究中发现,前次妊娠可使母体子宫、血管保留某些永久性的结构变化,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再次妊娠产妇高凝状态。因此,本研究针对性探讨高龄初产妇的DVT情况,其发生率为19.61%,与闫金梅等[10]研究结果类似。可见,产妇DVT的发生率较高,故需积极寻找影响高龄初产妇DVT发生的相关因素。
3.1剖宫产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子①剖宫产:较自然分娩,剖宫产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易损伤血管壁,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导致血液高凝,易导致DVT。且创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静脉血管的压力下降,管腔扩张压力降低,管腔变细,血流缓慢,激活体内的凝血机制,加速DVT形成[11-12]。②伴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可导致产妇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其中妊娠糖尿病可导致产妇胰岛素分泌不足,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受阻,导致脂肪储存含量减少,而脂肪大量分解为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同时胆固醇合成旺盛,导致血管壁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凝聚,并激活凝血系统,为DVT的发生创造有利的条件[13]。而妊娠期高血压可导致机体中、小动脉肌层中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或纤维化,引起脉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窄,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静脉瓣窦内形成涡流,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从而导致DVT形成。对此建议,剖宫产者可进行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穿弹力袜、下肢按摩等方式加速血液循环,降低DVT发生率;针对妊娠合并者需积极控制并发症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3.2TNF-α过表达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子TNF-α已被证实与众多炎症性疾病相关联,且TNF-α单抗以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14-15]。而炎症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凝血物质及抗凝物质不断释放,影响凝血及纤溶系统的调节过程,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且TNF-α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靶细胞,促使组织因子释放,而释放后的组织因子可与凝血因子Ⅶ或Ⅶa相互作用,触发凝血机制,促使产妇呈现高凝状态[16-17]。此外,TNF-α可以通过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释放、诱导内皮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改变和细胞间隙的形成,从而增加对大分子的通透性,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强,诱导细胞黏附和促凝物质在血管内皮聚集等一系列生理功能,导致DVT形成[18-19]。对此建议,临床可通过监测TNF-α水平变化来预测高龄初产妇DVT发生的风险,并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对降低产妇DVT的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3.3高龄初产妇发生DVT者D-D高表达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同时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D-D的升高既表示凝血酶增加也表示继发性纤溶酶形成[20]。在正常人血中基本无D-D表达,当机体出血凝血并继发纤溶时,血液中可检测到,因而D-D是静脉血栓溶解特异性指标[21-22]。对于高龄初产妇来说,当凝血机制启动后,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的活性增高,而D-D可直接反映机体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在发生DVT的患者中呈高表达。但D-D也受到炎症、妊娠、大出血、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多因素分析时,出现D-D不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子这一结果。也有研究指出PT值的缩短可导致DVT[23]。但与本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可能与PT检测方法有关;也可能是孕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导致PT值的变化差异性不大。此外,其他的相关凝血指标,如APTT、TT等也可能与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相关,因纤溶活性增强,可导致多种凝血因子发生改变,但是凝血因子也受到药物、炎症等机制的影响,进而影响研究结果。另外,查阅更多文献发现,孕前BMI也可能导致高龄初产妇发生DVT,因BMI值较大,提示孕前脂肪堆积过多,血脂异常,心脏负荷加大,血液黏稠度大,容易发生DVT[24-25]。但BMI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控,如妊娠期合并症,可导致研究结果偏倚。但是,在备孕前、孕期需控制BMI,降低DVT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剖宫产、伴有妊娠期合并症、TNF-α过表达是高龄初产妇发生DVT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子,临床可针对性进行干预,如通过按摩、穿弹力袜、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等来降低产妇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4]李爱红.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被动四步肢体锻炼对高龄初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1054-1055.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0):721-728.
[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8):537-545.
[7]陈孝平,汪健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02-504.
[8]王兆钺.妇产科的静脉血栓栓塞问题———解读ASH2014血液学与生殖专题讨论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5,31(3):129-131.
[10]闫金梅,张秀飞,王毅,等.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2):350-351,354.
[11]王丹.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2):183-187.
[13]杨春利,杜格丽.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71-1072.
[14]李媛,戚务芳,史玉泉,等.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1):73-77.
[15]周青杨,钱家鸣.新型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2):141-144.
[18]李婉媚,许雯,姚斌,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7):481-485.
[19]李金轶,梁桂琤,王世荣,等.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血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4018-4022.
[20]高彬,邵丽娟,王翠茹,等.D-二聚体在脊柱退行性变患者围术期变化及其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12):72-76.
[21]刘学,肖正华,张利,等.重庆地区妊娠期妇女不同孕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2):940-944.
[22]王孝高,王颖,宋涛,等.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过程中疗效评估的作用[J].重庆医学,2020,49(10):1593-1596.
[23]刘正亮,张甜甜,李秀勇.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再次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清PT、APTT和DD水平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9):189-192.
[24]盛小燕,秦钰莹,黎赛,等.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栓性事件相关性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5):1354-1357.
[25]朱月悦,张锦文,马锐翔,等.产后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4):415-421.
文章来源:丁婷婷.高龄初产妇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5,40(07):1282-1286.
分享:
近年来,妊娠合并子宫瘢痕的产妇以及高龄产妇的数量有所增加,导致了一些生产问题的发生。剖宫产术是有效解决生产困难,保证产妇和胎儿安全的有效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产妇的分娩中,虽然可以保证产妇顺利生产,但是剖宫产术后产妇容易出现疼痛情况,会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对产妇的术后康复产生了不利影响[1]。
2025-04-25剖宫产术是产妇选择的一种分娩方式,可较好保证母婴安全,临床产科应用较多[1-2]。剖宫产后产妇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产妇产后恢复[3],降低产妇生活质量,故而需积极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4]。近年来,临床比较关注剖宫产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对此研究较多[5-6]。
2025-04-23研究发现部分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易出现低体温、寒战情况,增加机体的代谢,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造成产妇心排出量增加,甚至还会刺激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增加产妇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中低体温、寒战情况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
2025-04-16高龄初产妇因阴道弹力下降,骨骼灵活性及体力均下降,分娩后机体恢复相对缓慢,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减少,导致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加重血液瘀滞,更易发生DVT。因而需重视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但目前,临床研究高龄初产妇DVT的文献资料较少。
2025-04-02孕妇怀孕期间会出现一系列激素变化,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同时子宫将胃挤压为横位,改变了食道、胃的解剖结构,导致其 中 行 剖 宫 产 者 术 前 胃 排 空 工 作 难 度 加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产妇,成为剖宫产术前饱胃的高危人群。为给产妇剖宫产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协助患者做好胃排空工作以及找到饱胃发生的危险因素极其重要。
2025-03-20高龄经产妇是指预产期时年龄满35周岁或35周岁以上,且分娩次数已超过1次的产妇。与育龄期产妇相比,高龄经产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产程迟滞等风险事件几率较高[1,2]。因此,多数高龄经产妇难以实现自然分娩,ZXJia[3]等研究指出。剖宫产术为剖腹切开子宫分娩的手术,能有效解决异常妊娠、确保安全,是高龄经产妇主要分娩途径。
2025-03-14剖宫产在解决难产问题的同时,也对产妇健康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2]。在这些影响中,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尤为常见。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还会影响产妇的整体康复进程[3,4]。同时,也会对产妇的营养摄入和乳汁分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新生儿的喂养[5]。
2025-03-13雷火灸在我国应用广泛,可激活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并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1],将其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5-02-24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重要的手术。剖宫产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水肿等并发症,且在有两次以上剖宫产史的产妇中发生率较高[1]。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的优势包括减少感染风险、改善血液循环及伤口氧合,从而加快愈合过程,此外,还能减少局部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脂肪液化的风险[2]。
2025-02-24剖宫产作为常见的产科手术,在解决难产、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切口疼痛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进而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紧张局势。此外,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切口疼痛还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025-01-26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583
人气:15304
人气:1485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妇产科杂志
期刊人气:750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67X
国内刊号:11-2141/R
邮发代号:2-63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