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2020-09-22    29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依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侧入组和常规侧入组,各38例。常规侧入组接受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分娩,改良侧入组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分娩。比较两组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侧入组比较,改良侧入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侧入组轻度疼痛率(89.47%)高于常规侧入组(71.05%),重度疼痛率(2.63%)低于常规侧入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侧入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与常规侧入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初产妇可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胎儿娩出,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 关键词:
  • 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 初产妇
  • 剖宫产
  • 并发症
  • 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
  • 轻度疼痛率
  • 加入收藏

剖宫产是常见产科手术,可有效解决难产、妊娠并发症等产科问题[1]。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是常用剖宫产手术方式,可避免术中腹腔器官受到干扰,相较于腹膜内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反应小、腹痛轻、肠蠕动恢复快、肠粘连风险低等优势,对处理异常分娩有积极意义[2]。但根据临床应用状况其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尤其是术中分离膀胱,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剥离面渗血,形成血肿,且还可损害输尿管、膀胱,造成术后血尿,甚至感染等,不利于术后恢复[3]。随着剖宫产术式不断发展与完善,各术式优劣不一,仍有不足之处。本研究选取76例中牟县妇幼保健院拟行剖宫产术初产妇,旨在分析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依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侧入组和常规侧入组,各38例。改良侧入组年龄21~31岁,平均(25.48±2.16)岁;孕周38~43周,平均(40.28±0.94)周;15例胎儿窘迫,12例胎位异常,11例骨盆狭窄。常规侧入组年龄20~32岁,平均(26.32±2.6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98±0.87)周;14例胎儿窘迫,11例胎位异常,13例骨盆狭窄;两组一般资料(孕周、年龄、剖产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中牟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初产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恶性病变;(3)合并手术禁忌证;(4)合并前置胎盘、盆腔包块史、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

1.3治疗方法

两组初产妇术前均常规调整饮食、休息时间等,接受硬膜外麻醉。

1.3.1常规侧入组

接受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于腹壁耻上做横切口,逐层切开腹壁至腹横筋膜,打开腹横筋膜达膀胱右侧缘,推开膀胱左边脂肪堆,分离腹膜外间隙,暴露膀胱左侧缘、腹壁下静脉及腹膜反折所围三角区;薄层筋膜上剪一小口,可见宫颈前筋膜,由小口分离反折腹膜、膀胱后壁至宫颈前筋膜对侧下段边缘,翻转膀胱;暴露膀胱、反折腹膜交界,双手上下撕牵,分离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并以拉钩牵引,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子宫下段做切口,向两侧扩至10cm左右,破膜,娩出胎儿、胎盘,清洁宫腔,缝合子宫,复位膀胱,闭合切口。

1.3.2改良侧入组

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下腹正中做纵向切口10cm左右,切开皮肤,分离腹直肌;显露腹膜,外拉左侧腹直肌,显露膀胱侧窝脂肪堆;分离膀胱前筋膜、侧窝脂肪组织、腹横筋膜,显示反折腹膜、膀胱左侧缘;腹膜反折下1.5cm处以血管钳将宫颈前筋膜提起,做切口(2cm左右)于三角区上疏松结缔组织处,伸入示指、中指,左右滑动,切开结缔组织腹横筋膜、下段肌层,增大膀胱腹膜间隙并将腹膜、膀胱顶游离,充分显现子宫下段;剖宫取胎儿,缝合子宫方法同常规侧入组。

1.4观察指标

(1)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2)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术后2d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疼痛程度:VAS评分<4分,不影响正常休息,活动时感受到轻微疼痛为轻度;VAS评分≥4分且<7分,影响正常休息,需用镇痛药为中度;VAS评分≥7分,疼痛剧烈,无法正常休息为重度。(4)并发症(术后尿血、娩头困难)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侧入组比较,改良侧入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x¯±s)

2.2术后恢复情况

改良侧入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常规侧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2.3疼痛情况

术后2d改良侧入组轻度疼痛率高于常规侧入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常规侧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疼痛情况比较[n(%)]

2.4并发症

改良侧入组1例娩头困难;常规侧入组2例术后尿血,3例娩头困难。改良侧入组并发症发生率[2.63%(1/38)]与常规侧入组[13.16%(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7,P=0.202)。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剖宫产术逐渐发展为产科主要分娩方式,但由于行剖宫产术涉及到产妇、新生儿,故临床应及时选择科学、合理剖宫产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等情况发生,改善预后[4]。

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是产科常用手术方式,有利于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抑制肠粘连发生,但由于无法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易发生娩头困难,导致子宫切口损伤,影响胎儿顺利娩出,延长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5]。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简化膀胱侧三角区的辨认,能迅速进入主题,与传统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6]。此外,其可扩大子宫、膀胱间隙,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有利于胎儿顺利娩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其次,由于在腹膜外行子宫切开,全部手术操作位于腹膜外,可避免血液、胎粪、羊水进至腹腔,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出,降低腹腔感染发生风险[7]。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侧入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常规侧入组,说明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可缩短初产妇手术时间,促进胎儿娩出,加速术后恢复。改良侧入组术后轻度疼痛率高于常规侧入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常规侧入组,提示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可缓解初产妇产后疼痛。同时,行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还需注意:(1)确保手术操作者经验丰富、动作熟练,降低无法探查盆腔器官影响;(2)切开子宫前充分考虑子宫下段长度,有利于充分暴露子宫下段,顺利娩出胎儿;(3)宫颈前筋膜打开后快速分离宫颈前筋膜、膀胱后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损伤[8]。

综上,初产妇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胎儿娩出,缓解产后疼痛,加速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李玲,赵雪,王晓敏.膳食指导联合个人性格特色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1):99-100.

[2]佘伊娜.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129-130.

[3]郭霞,广会娟,董俊英.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3):38-40.

[4]高鹰.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经腹剖宫产术分娩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3):76-78.

[5]刘畅.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170-171.

[6]李运莲,李华.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23):2358-2361.

[7]栗浩然,周亚丹,王雅莉,等.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妇术后感染及血WBC和CRP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60-662.

[8]黄琼燕,幸吉娟,全伟斌,等.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对比[J].广西医学,2018,40(21):32-34.


李俊玲.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675-46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24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61

国内刊号:11-4967/R

邮发代号:80-28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