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依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侧入组和常规侧入组,各38例。常规侧入组接受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分娩,改良侧入组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分娩。比较两组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侧入组比较,改良侧入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侧入组轻度疼痛率(89.47%)高于常规侧入组(71.05%),重度疼痛率(2.63%)低于常规侧入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侧入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与常规侧入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初产妇可缩短手术时间,加速胎儿娩出,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剖宫产是常见产科手术,可有效解决难产、妊娠并发症等产科问题[1]。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是常用剖宫产手术方式,可避免术中腹腔器官受到干扰,相较于腹膜内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反应小、腹痛轻、肠蠕动恢复快、肠粘连风险低等优势,对处理异常分娩有积极意义[2]。但根据临床应用状况其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尤其是术中分离膀胱,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剥离面渗血,形成血肿,且还可损害输尿管、膀胱,造成术后血尿,甚至感染等,不利于术后恢复[3]。随着剖宫产术式不断发展与完善,各术式优劣不一,仍有不足之处。本研究选取76例中牟县妇幼保健院拟行剖宫产术初产妇,旨在分析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牟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拟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依照手术方式分为改良侧入组和常规侧入组,各38例。改良侧入组年龄21~31岁,平均(25.48±2.16)岁;孕周38~43周,平均(40.28±0.94)周;15例胎儿窘迫,12例胎位异常,11例骨盆狭窄。常规侧入组年龄20~32岁,平均(26.32±2.6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98±0.87)周;14例胎儿窘迫,11例胎位异常,13例骨盆狭窄;两组一般资料(孕周、年龄、剖产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中牟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初产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恶性病变;(3)合并手术禁忌证;(4)合并前置胎盘、盆腔包块史、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
1.3治疗方法
两组初产妇术前均常规调整饮食、休息时间等,接受硬膜外麻醉。
1.3.1常规侧入组
接受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于腹壁耻上做横切口,逐层切开腹壁至腹横筋膜,打开腹横筋膜达膀胱右侧缘,推开膀胱左边脂肪堆,分离腹膜外间隙,暴露膀胱左侧缘、腹壁下静脉及腹膜反折所围三角区;薄层筋膜上剪一小口,可见宫颈前筋膜,由小口分离反折腹膜、膀胱后壁至宫颈前筋膜对侧下段边缘,翻转膀胱;暴露膀胱、反折腹膜交界,双手上下撕牵,分离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并以拉钩牵引,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子宫下段做切口,向两侧扩至10cm左右,破膜,娩出胎儿、胎盘,清洁宫腔,缝合子宫,复位膀胱,闭合切口。
1.3.2改良侧入组
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下腹正中做纵向切口10cm左右,切开皮肤,分离腹直肌;显露腹膜,外拉左侧腹直肌,显露膀胱侧窝脂肪堆;分离膀胱前筋膜、侧窝脂肪组织、腹横筋膜,显示反折腹膜、膀胱左侧缘;腹膜反折下1.5cm处以血管钳将宫颈前筋膜提起,做切口(2cm左右)于三角区上疏松结缔组织处,伸入示指、中指,左右滑动,切开结缔组织腹横筋膜、下段肌层,增大膀胱腹膜间隙并将腹膜、膀胱顶游离,充分显现子宫下段;剖宫取胎儿,缝合子宫方法同常规侧入组。
1.4观察指标
(1)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2)下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术后2d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疼痛程度:VAS评分<4分,不影响正常休息,活动时感受到轻微疼痛为轻度;VAS评分≥4分且<7分,影响正常休息,需用镇痛药为中度;VAS评分≥7分,疼痛剧烈,无法正常休息为重度。(4)并发症(术后尿血、娩头困难)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侧入组比较,改良侧入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x¯±s)
2.2术后恢复情况
改良侧入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常规侧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2.3疼痛情况
术后2d改良侧入组轻度疼痛率高于常规侧入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常规侧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疼痛情况比较[n(%)]
2.4并发症
改良侧入组1例娩头困难;常规侧入组2例术后尿血,3例娩头困难。改良侧入组并发症发生率[2.63%(1/38)]与常规侧入组[13.16%(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7,P=0.202)。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剖宫产术逐渐发展为产科主要分娩方式,但由于行剖宫产术涉及到产妇、新生儿,故临床应及时选择科学、合理剖宫产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等情况发生,改善预后[4]。
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是产科常用手术方式,有利于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抑制肠粘连发生,但由于无法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易发生娩头困难,导致子宫切口损伤,影响胎儿顺利娩出,延长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5]。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简化膀胱侧三角区的辨认,能迅速进入主题,与传统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6]。此外,其可扩大子宫、膀胱间隙,充分暴露子宫下段,有利于胎儿顺利娩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其次,由于在腹膜外行子宫切开,全部手术操作位于腹膜外,可避免血液、胎粪、羊水进至腹腔,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出,降低腹腔感染发生风险[7]。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侧入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常规侧入组,说明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可缩短初产妇手术时间,促进胎儿娩出,加速术后恢复。改良侧入组术后轻度疼痛率高于常规侧入组,重度疼痛率低于常规侧入组,提示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可缓解初产妇产后疼痛。同时,行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还需注意:(1)确保手术操作者经验丰富、动作熟练,降低无法探查盆腔器官影响;(2)切开子宫前充分考虑子宫下段长度,有利于充分暴露子宫下段,顺利娩出胎儿;(3)宫颈前筋膜打开后快速分离宫颈前筋膜、膀胱后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损伤[8]。
综上,初产妇接受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胎儿娩出,缓解产后疼痛,加速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李玲,赵雪,王晓敏.膳食指导联合个人性格特色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7,41(1):99-100.
[2]佘伊娜.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129-130.
[3]郭霞,广会娟,董俊英.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3):38-40.
[4]高鹰.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经腹剖宫产术分娩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3):76-78.
[5]刘畅.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170-171.
[6]李运莲,李华.再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预防下腹壁横切口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23):2358-2361.
[7]栗浩然,周亚丹,王雅莉,等.不同时机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妇术后感染及血WBC和CRP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60-662.
[8]黄琼燕,幸吉娟,全伟斌,等.椎管内阻滞镇痛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对比[J].广西医学,2018,40(21):32-34.
李俊玲.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675-4676.
分享:
高龄初产妇因阴道弹力下降,骨骼灵活性及体力均下降,分娩后机体恢复相对缓慢,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减少,导致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加重血液瘀滞,更易发生DVT。因而需重视高龄初产妇DVT发生情况。但目前,临床研究高龄初产妇DVT的文献资料较少。
2025-04-02孕妇怀孕期间会出现一系列激素变化,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松弛,同时子宫将胃挤压为横位,改变了食道、胃的解剖结构,导致其 中 行 剖 宫 产 者 术 前 胃 排 空 工 作 难 度 加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产妇,成为剖宫产术前饱胃的高危人群。为给产妇剖宫产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协助患者做好胃排空工作以及找到饱胃发生的危险因素极其重要。
2025-03-20高龄经产妇是指预产期时年龄满35周岁或35周岁以上,且分娩次数已超过1次的产妇。与育龄期产妇相比,高龄经产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产程迟滞等风险事件几率较高[1,2]。因此,多数高龄经产妇难以实现自然分娩,ZXJia[3]等研究指出。剖宫产术为剖腹切开子宫分娩的手术,能有效解决异常妊娠、确保安全,是高龄经产妇主要分娩途径。
2025-03-14剖宫产在解决难产问题的同时,也对产妇健康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2]。在这些影响中,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尤为常见。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还会影响产妇的整体康复进程[3,4]。同时,也会对产妇的营养摄入和乳汁分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新生儿的喂养[5]。
2025-03-13雷火灸在我国应用广泛,可激活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并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1],将其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5-02-24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重要的手术。剖宫产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水肿等并发症,且在有两次以上剖宫产史的产妇中发生率较高[1]。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的优势包括减少感染风险、改善血液循环及伤口氧合,从而加快愈合过程,此外,还能减少局部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脂肪液化的风险[2]。
2025-02-24剖宫产作为常见的产科手术,在解决难产、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切口疼痛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进而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紧张局势。此外,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切口疼痛还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加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025-01-26剖宫产作为常见的产科手术,在解决难产、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剖宫产术后产生的切口疼痛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进而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紧张局势。
2025-01-24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很多科室常用的一项穿刺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心脏起搏、肺动脉漂浮导管、全胃肠道外营养、肿瘤患者术后化疗、血液透析等方面[1]。在麻醉前和麻醉过程中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术中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快速补液,为危重患者抢救输血、抢救用药等提供关键通道。
2025-01-20随着近些年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越来越多产妇选择剖宫产,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据报道,产后出血是国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2]。调查显示,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概率更大,为减少风险医院一般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但Naz等[3]指出,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失血性休克仍多有发生。
2025-01-17人气:16584
人气:15928
人气:15512
人气:14684
人气:139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24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61
国内刊号:11-4967/R
邮发代号:80-28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