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与单纯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单纯予派瑞松乳膏外用,实验组联合丹参酮口服,治疗4周,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结束治疗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皮损、瘙痒、红斑、脱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派瑞松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治疗后复发率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红斑、鳞屑,严重时有渗出油腻性黄痂,引起瘙痒不适并影响美观。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考虑与真菌(马拉色菌)感染、精神过度紧张、内分泌及代谢因素等相关[1]。现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但治疗后临床效果欠佳,复发率高,长期使用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还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2]。丹参酮为中成药,是从丹参植物中提取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抑菌、消炎等作用[3]。本研究以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治疗,与单纯使用派瑞松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做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2.31±3.87)岁,平均病程32.51个月;观察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8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41.35±3.76)岁,平均病程33.3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治疗前1月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所有患者均诊断面部脂溢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油性鳞屑,无渗出皮肤破损;(3)提供可靠联系方式同意进行随访。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皮肤疾病;(2)小于15岁儿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实质性脏器损伤;(4)患者对实验药品过敏。
1.2用药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派瑞松(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54)治疗,使用方法:清洁后将派瑞松涂于患处,2次/d,为防止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外用4天停3天,停用3天期间使用润肤乳。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13020110)口服,4粒/次,2次/d,派瑞松外用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观测指标及评价
对患者颜面部症状(皮损、瘙痒、红斑、脱屑)进行湿疹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法(EASI)评估[4]。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疗效指数≥60%;有效:临床疗效指数≥20%;无效:临床疗效指数<20%。临床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和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改善结果
治疗前两组EASI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均有好转(EASI评分均有下降)。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皮损、瘙痒、红斑、脱屑)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评分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32例,痊愈11例(34.38%),显效12例(37.50%),有效6例(18.75%),无效3例(9.38%),总有效率90.63%(29/32);对照组34例,痊愈6例(17.65%),显效11例(32.35%),有效7例(20.59%),无效10例(29.41%),总有效率70.59%(24/34)。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5)。
2.3随访复发率
治疗4周后微信或电话随访3个月,因熬夜睡眠不足及饮酒等诱因,实验组患者出现5例复发;对照组出现复发患者14例,加重患者3例,加重患者皮疹较前明显增多,并有渗出。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改善结果比较
3、讨论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颜面部皮肤红斑、脱屑、瘙痒等为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5]。中老年人好发,现在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影响人容貌,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多以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控制缓解病情为主,有一定疗效,但容易复发,不良反应多,不推荐单独使用[5]。丹参酮为中草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其中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等丹参酮单体对多种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杀灭及抑制作用;同时丹参酮素有“植物激素”之称,能减轻炎症反应,还能抑制皮脂腺的增生,抑制皮脂腺分泌。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丹参酮还具有抗凝、改善颜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6]。在治疗脂溢性皮炎时可减轻油腻、减轻红斑、抑菌、减轻瘙痒等作用。
本研究中,实验组经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皮损、瘙痒、红斑、脱屑)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酮辅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复发率。派瑞松乳膏辅以丹参酮治疗,利用丹参酮具有凉血消痈、抑菌、消炎,抗痤疮丙酸杆菌降低皮脂产生,降低由细菌代谢引起的炎症反应等功效,综合派瑞松的抗炎及抗真菌作用,达到高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曾有报道称丹参酮及派瑞松乳膏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5,7],本研究除了观察其有效性,还与单纯使用派瑞松乳膏的疗效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了防止因长期外用激素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风险,将本试验派瑞松使用方法设为使用4天停用3天,停用3天期间使用润肤乳,但结果与既往文献对比,EASI评分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从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辅助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瘙痒、红斑、脱屑),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能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全,岑小玲,朱世明.派瑞松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18-321.
[2]刘志平,罗力,李粉英,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纤维化的干预效应[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3):367-370.
[3]赵卫华.异维A酸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5):696-697.
[4]彭蕾蕾.丹参酮对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7,37(6):1062-1064.
[5]陈淑慧.解郁疏肝消痤汤联合丹参酮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及对其血清性激素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7,35(7):162-164.
[6]戴艳,仇姝,阮衍泰,等.丹参酮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5):314-316.
[7]戴新新,宿树兰,郭盛,等.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7):1442-1448.
文佩军,陈翠珊,陈磊平,林万飞.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3):389-390.
分享: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程呈慢性复发性经过,在发病过程中时常伴随剧烈瘙痒,经长期挠抓后皮损出现苔藓样变[1]。临床上根据皮损面积将其分为局限性和播散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皮损多集中在颈项部、双肘伸侧、腰骶部以及会阴部[2]。
2025-03-03慢性湿疹是常见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有关,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部分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及睡眠质量。慢性湿疹的病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且容易受刺激突然发病,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皮肤瘙痒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为主。
2025-02-19近年来,孕期以及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生活[1]。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产后焦虑抑郁会影响母婴情绪调节。在新生儿期,母亲的焦虑抑郁症状会对婴儿调节情绪和行为模仿能力造成影响[2-3]。在整个孕育和成长过程中,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
2025-02-18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皮肤病,俗称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1]。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形性皮疹、皮损、瘙痒等[2]。目前,儿童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饮食、自身免疫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这些药物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皮肤炎症,但潜在副作用也较多[5]。
2025-02-12近年来, 秉持 “整体观念” “治标治本” 理念的中医 药在治疗湿疹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能整体调节患者体 质, 减少湿疹复发。 芩蒌清利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 有着清热、 解毒、 祛湿、 止痒作用, 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皮 肤瘙痒、 红肿、 疼痛等症状[6⁃7], 。
2025-01-21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病势缠绵、久治难瘥为特点,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干燥,可伴有细菌和真菌感染,严重者并发失眠、菌血症、疱疹、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25%,且逐年增高[1-2],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25-01-20据统计,手部湿疹在国内一年发病率约为7.3%~11.8%,国外则为6.5%~17.5%,属皮肤科常见病,是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该病症状多样,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海绵水肿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的治疗难点,是皮肤科一大治疗难题。
2024-12-09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面部,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有损容性,对患者工作及生活影响极大。该病发病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异常分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2024-11-23角化型湿疹好发于手足部位,发病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抵抗炎性反应、减轻瘙痒及减少伤口液体渗出等作用,是治疗角化型湿疹的常用方法。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红斑、皮肤潮红、皮肤萎缩及皮肤浅表的真菌感染等。
2024-11-08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瘙痒。AD患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AD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和病程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病变,程度分为轻度至中重度。通常,特应性皮炎在婴幼儿早期发病,症状往往在出生后的第2个月首次出现,在第3个月达到严重的阶段。
2024-10-24人气:16608
人气:15958
人气:15533
人气:15252
人气:147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英文)
期刊人气:176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院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5540
国内刊号:32-1880/R
邮发代号:28-6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644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45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