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48例,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次,3次/d。两组用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GU-Q2o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D-D)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S评分和GU-Q2o 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AA和D-D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荨疫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弱机体内炎性反应。
荨麻疹是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由黏膜小血管扩张及皮肤渗透性增加而产生[1]。该病在数小时内消退,但经常反复发作,致新皮疹发生,迁延数日至数月[2]。慢性荨麻疹指几乎每天均有发生的风团和瘙痒,病程大于6周,甚至可达数月之久,患者瘙痒、皮疹反复发作,易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负面影响[3]。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属“瘾疹”范畴,病位在皮肤,与肝、肾、脾等脏器有关[4]。荨麻疹病因由风湿之邪侵袭,滞于肌表,阳气郁闭,营卫失和,因而致气血凝滞,营气不从,肌肤失养,而使患者瘙痒剧烈发病[5]。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具有调节体液和气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加快组织细胞修复功能,从而使致病体液成熟并迅速排出体外[6]。依美斯汀为缓释剂型,可直接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疹、瘙痒等症状,从而达到抑制炎性细胞趋化进程[7]。为此,本研究采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依美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9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4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6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61±11.29)岁;病程1.2~19个月,平均病程(9.79±2.83)个月。本研究经过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批准(202106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8]诊断标准;(2)患者同意签订知情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2)对本研究药物或其中成分过敏者;(3)1个月内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治疗者;(4)患有免疫性疾病者;(5)恶性肿瘤及精神性疾病者。
1.2药物
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由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g/粒,产品批号202103027、202307018。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由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6 g/袋,产品批号202104019、202308027。
1.3分组及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5.47±10.76)岁;病程1.2~17.3个月,平均病程(9.68±1.79)个月。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5.51±9.58)岁;病程2.7~19个月,平均病程(9.45±0.9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次,3次/d。两组用药15 d观察治疗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9]
显效:荨麻疹患者症状(风团、瘙痒)等基本消失,生活质量提升明显。有效:患者瘙痒、红斑、水肿等症状有所好转,生活质量稍有改善。无效:荨麻疹相关症状未见变化,有甚者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1.5.1症状缓解时间
干预期间,对皮肤瘙痒、皮肤风团、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等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分析。
1.5.2荨麻疹病情程度
所有荨麻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病情活动程度评估,同时采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10]进行评价,评分指数0~42分,评分值数越高荨麻疹程度越重。
1.5.3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对受试者生活质量评测,采用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GU-Q2o L)[11]进行评估,其包括内容心理、生理、工作学习、穿衣、运动、社交、日常活动等,评分指数为0~100分,分数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4实验室指标
清晨时分,采集受试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 L,分出血清使用离心机,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D-D)、γ干扰素(IFN-γ)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执行。
1.6不良反应观察
药物干预中,对口干、恶心、嗜睡、消化不良所发生的不良情况加以分析记录。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描述,用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时组内使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P<0.05),见表1。
2.2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皮肤风团、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荨麻疹相关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UAS评分和GU-Q2o 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UAS评分、GU-Q2o 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血清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AA和D-D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33、SAA、D-D和INF-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口干1例,恶心1例,嗜睡2例,消化不良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治疗组患者发生口干2例,嗜睡1例,消化不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素引起,约有3/4患者不能找到具体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情顽固不愈[12]。究其发病机制多与机体发生变态反应有直接关系;因病原侵入机体后变态反应发生,促使免疫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13]。造成肥大细胞脱颗粒介质(SAA、IL-33、D-D水平)释放增加,从而产生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14]。研究证实,机体循环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也参与荨麻疹的发病过程,其颗粒为无定形的微粒内含缓激肽,在介导反应中活化释放组织胺,致使病情加重[15]。中医学认为该病归“瘾疹”“风疹块”等范畴,古书《证治准绳·疡医》中记载:“夫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16]。荨麻疹虽发于皮肤、部位在肌表营卫,但其发病原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发病原因外邪或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而诱发[17]。并以致卫外不固,外邪久郁化热伤,加之风邪外袭,郁于皮毛肌腠之间,以致内外不得透达,正邪相搏而发疹[18]。总之,荨麻疹虽然病因复杂,但追本求源,终归于“风”,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而风邪致病最易兼夹其他病邪,法宜调和营卫,凉血息风为主[19]。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由菊苣子、芹菜根、菊苣根、香青兰子、黑种草子、茴香根皮、洋甘菊、甘草、香茅、罗勒子、蜀葵子、茴芹果、骆驼蓬子共13味中药组成,诸药合用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体内毒素等作用[20]。依美斯汀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激动剂诱导的组胺,有效抑制炎性反应的加剧[2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表3两组UAS评分和GU-Q2o L评分比较
表4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皮肤瘙痒、皮肤风团、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治疗组干预后的UAS评分、GU-Q2o L评分均降低。说明同时应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依美斯汀治疗,能较快的纠正皮肤瘙痒等症状,患者荨麻疹活动度明显降低,整体机能得到较大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干预后的IL-33、SAA、D-D水平均较低,而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与依美斯汀联合治疗,能有效减低荨麻疹患者的皮肤血管通透性,抑制机体释放组胺致敏物质,减轻炎症及纠正患者免疫平衡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中IL-33属ST2的配体,其水平升高科剌激肥大细胞产生前炎症因子,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病情进展。SAA是炎症常见标志物,其水平升高与机体炎症反应异常密切相关[22]。D-D属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增加能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INF-γ是Th1型细胞因子,其水平含量降低可反映荨麻疹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状态,致使致敏因子大量分泌,并加重病情[23]。
综上所述,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荨麻疹患者免疫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显著,机体内炎性反应减弱,且安全有效,值得借鉴与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钟华,郝飞.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与临床[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10):652-654.
[2]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 37(2):136-137.
[3]金如钧,孙丽萍.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9):997-999.
[4]童辉,杨斌,晏洪波.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 2013, 33(10):1809-1811.
[5]田润安,卢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J].陕西中医, 2003, 24(9):793-794.
[6]王领高.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人工荨麻疹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0):1385-1386.
[7]孙蔚凌,吴国勤,王军.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 2021, 50(4):650-653.
[8]赵作涛,郝飞.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 49(6):388-390.
[9]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0]邹宇,吕欣桐,唐清体.针灸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效果及对UAS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STAT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7):1781-1784.
[11]于淼,陈玉迪,刘擘,等.中文版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CU-Q2oL)信效度验证[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 53(12):992-997.
[12]姚煦,林麟.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 41(1):67-69.
[14]朱清,徐怡波,谢忠诚.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4):284-285.
[15]蔡林,张建中.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试验[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1):42-43.
[16]武军,王春艳.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7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4):75.
[17]刘爱民.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6(1):39-41.
[18]唐伟东,孙国昭,钟强.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施治体会[J].四川中医, 2005, 23(11):81-82.
[19]王进,陈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3):766-768.
基金资助: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20211809);
文章来源:朱丽英,谷守娜,于文成.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39(06):1582-1586.
分享:
近年来,孕期以及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生活[1]。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产后焦虑抑郁会影响母婴情绪调节。在新生儿期,母亲的焦虑抑郁症状会对婴儿调节情绪和行为模仿能力造成影响[2-3]。在整个孕育和成长过程中,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
2025-02-18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皮肤病,俗称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1]。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形性皮疹、皮损、瘙痒等[2]。目前,儿童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饮食、自身免疫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这些药物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皮肤炎症,但潜在副作用也较多[5]。
2025-02-12近年来, 秉持 “整体观念” “治标治本” 理念的中医 药在治疗湿疹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能整体调节患者体 质, 减少湿疹复发。 芩蒌清利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 有着清热、 解毒、 祛湿、 止痒作用, 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皮 肤瘙痒、 红肿、 疼痛等症状[6⁃7], 。
2025-01-21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病势缠绵、久治难瘥为特点,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干燥,可伴有细菌和真菌感染,严重者并发失眠、菌血症、疱疹、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25%,且逐年增高[1-2],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25-01-20据统计,手部湿疹在国内一年发病率约为7.3%~11.8%,国外则为6.5%~17.5%,属皮肤科常见病,是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该病症状多样,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海绵水肿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的治疗难点,是皮肤科一大治疗难题。
2024-12-09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面部,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有损容性,对患者工作及生活影响极大。该病发病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异常分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2024-11-23角化型湿疹好发于手足部位,发病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抵抗炎性反应、减轻瘙痒及减少伤口液体渗出等作用,是治疗角化型湿疹的常用方法。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红斑、皮肤潮红、皮肤萎缩及皮肤浅表的真菌感染等。
2024-11-08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瘙痒。AD患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AD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和病程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病变,程度分为轻度至中重度。通常,特应性皮炎在婴幼儿早期发病,症状往往在出生后的第2个月首次出现,在第3个月达到严重的阶段。
2024-10-24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是指因会阴或外生殖器周围的皮肤长时间反复暴露在尿液或者粪便当中引起的皮肤损伤和炎症的发生。IAD是失禁的常见并发症。排泄物集中于会阴、肛周、大腿内侧等常使患者出现皮肤红斑、浸渍、糜烂等,伴有瘙痒和疼痛。失禁频繁发作、皮肤状况差、意识障碍、移动能力下降是发生IAD的风险因素。
2024-10-17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湿疹致病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STAT中的关键靶点[7],且STAT3的激活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8],这提示调整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下调STAT3表达,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2024-10-15人气:3593
人气:2762
人气:2605
人气:2553
人气:25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3182
主管单位:天津市委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515
国内刊号:12-1407/R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50
影响因子:1.700
影响因子:0.961
影响因子:0.410
影响因子:1.4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