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对智媒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2024-07-30    2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智媒时代,传媒格局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革,这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入手,分析了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与传播效率方面的新变化,阐述了智媒时代的传播特性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当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的教学困境与就业困境,并提出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改革与重塑的对策。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
  • 传媒行业
  • 播音主持人才
  • 智媒时代
  • 高校培养
  • 加入收藏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传媒行业的转型与变革,人类社会从大众传播时代逐渐迈进智媒传播时代。智媒时代的信息生产、加工与传播方式以更智能、更多元、更高效的形式呈现,这就对传媒人才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智媒时代的媒介本质;另一方面,高校要清晰明确当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困境,制定出适应智媒时代传播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助力播音主持人才更好地服务智媒时代。


一、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新特点


1. 传播方式再创新——虚拟主持人广泛应用

在智媒时代,虚拟主持人在“形似”与“神似”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技术带给传媒的又一次变革,虚拟主持人广泛应用于节目中,为受众带来视听观感的新体验,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创新了传播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节目的虚拟主持人还承担了节目前期信息的搜集、筛选,实现了新闻生产全流程的整合,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虚拟主持人不仅能代替传统主持人出现在信息传播的最前沿,同样能实现全年无休、零失误播报、多语种即时切换等多种传统主持人无法实现的功能。

2. 传播过程无限接近人际传播——“人”成为流量聚集与信息传播的关键

互联网激活了个人,提升了个人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价值。智媒时代的传播主体变为“人与媒介物”的复合体,媒介物与人实现深度融合,无限模仿、接近人际传播状态。在新的传播形势下,流量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密码,而流量获取的关键在人,只有传播者熟悉并熟练掌握互联网思维,才能吸引受众、抓住流量,并把零散的、不确定的公域流量转化为自身专属的、定向的、高质量的私域流量,实现长久稳定的高效传播。

3. 传播效率大提速——碎片化接收信息成为主流方式

在技术赋权的加持下,智媒时代的信息实现了多向传播:受众类型、传播内容被精准分类,新媒体寻找受众、受众筛选内容的效率都大大提高,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为了适应受众对媒介信息快节奏的传播方式,媒体传播的题材方向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简洁明了,传播作品的播放时长更加短,要在短时间内传播有效信息。


二、智媒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1. 兼具传媒素养和新媒体技术

《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1—2022)》就提出了兼具传媒素养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传统媒体发展智能媒体的重要人才需求。智媒时代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的工作范围不再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包含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工作,例如个人账号的运营,短视频文案脚本的策划撰写、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甚至包括定期直播互动等,唯有如此才能在流量时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利用粉丝效应扩大节目的传播,实现大屏小屏联动。因此智媒时代的主持人必须跳出传统媒体单一传播的桎梏,深刻理解和把握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学会利用灵活亲民、高产有趣的新媒体平台作品拓展传播阵地,在新媒体端发展延续自身IP,助力主流媒体时刻掌握传播的主动权。

2. 灵活驾驭不同传播形式

为了应对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进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都注册了官方账号,也开发了“央视频”“央视影音”等新媒体客户端。随之而来的是主持人需要对不同平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特点的了解与运用。以《新闻联播》的主播为例,他们既是大屏《新闻联播》节目中严肃的新闻主持人,也是小屏衍生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中亲切的“朋友”。大屏和小屏的切换需要主持人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样式来契合,以获得更好的大屏小屏联动总体传播效果。


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1. 高校教学中的困境

①高校课程设置上仍以培养传统媒体人才为最终目标。从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仍是广播电视领域的传播人才。当下大多数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其课程设置仍以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节目演播、新闻学、语言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等为主,只有少部分传媒类院校重视对学生的新媒体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尝试并对其账号管理进行指导。从学术研究成果与师资配置方面来看,当下国内新媒体传播的权威学术体系尚未健全,高校的师资力量依然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向的专家为主,这些专家对新媒体领域的了解尚未十分深入,这恰恰也成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进步的瓶颈。

②欠缺对学生职业定位的规划引导。目前高校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也有方向的区分,分方向的系统培养通常会在高年级阶段进行。例如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体育解说方向的专业课程,浙江传媒学院开设了网络主播方向的专业课程等。而由于彼时学生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真实就业情况不够明晰,经常会出现凭借自我感性认知就草率地选择专攻方向的情况,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与自身预期严重不符,因而丧失对行业的信心,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对行业现状的实时、客观的评估,缺乏对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的及时、正确、理性的引导。

2. 学生就业中的困境

①传统媒体播音主持专职人才缺口缩减。智媒时代的传播话语权不再局限于传统传播学意义上的大众媒体,主持人也不再是唯一走到台前的传播者,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平台,这导致传统媒体所需人才数量缺口缩小,薪资待遇也受到了影响,传统媒体与高校播音主持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相看两生厌”的窘况,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很难在传统媒体找到职业归属感。

②就业愿景与行业市场需求不符。原本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大多以广播电视台为就业目标。而智媒时代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媒行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网络主播和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主播的需求类型也十分多元,大致可以分为娱乐主播、电商主播、知识型主播三种。与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相比,网络主播的门槛较低,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普通人也可以入行。大多数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从事网络主播方向的工作并不会为他们带来期望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职业自带的社会尊崇感,因此他们大多在新媒体平台的实践中浅尝辄止,仍以看客和消费者的身份享受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并自动与自身的职业属性区分开来。新媒体方向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广泛认可与接受的归宿,在职业祛魅的过程中,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主持人与直播间里持续输出的网络主播的差距成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愿景与现实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


四、智媒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守正创新:夯实专业基础,坚定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主持人的存在不仅代表了节目本身的宗旨、定位、内涵,更起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成风化人的作用,也代表着大众传媒的媒介形象。在智媒时代传播格局不断刷新的情况下,涌现出大量非专业的语言传播者,这些传播者因作品有特色、有深度或者能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而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因其粉丝基数庞大,其语言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社会语言造成影响。例如“买它买它就买它”就引起了网友的争相效仿。

比起新媒体平台“个性化、多元化、地域化”的表达,传统媒体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三性三感”的要求并未过时,反而在当下更加重要。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在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语言的审美示范作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依然是重中之重。主持人的传播定位仍是广泛的大众传播,大众传播重视传播效果与传播质量,而有声语言的表达功力是实现传播效果、提升传播质量的关键。在当今时代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精粹语言的传承也是重要一环。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时,须引导学生树立戒骄戒躁的心态,认真勤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吐字发声、语言表达等基础课程,加大对播音主持专业基本功课程的考核力度,引导学生内化领悟中华语言文字之美的魅力。同时高校也要增加与传媒人政治立场、社会责任内容相关的课程和讲座,邀请国内优秀的传媒学者与行业专家走进校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并坚守传媒人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以“音准、声美、气畅、情真、语顺、意明、思捷、学广、心正”的语言传播力,引领受众摒弃语言杂质,共创健康良好的社会语言风尚。

2. 与时俱进:培养互联网思维与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思维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下传媒人的“标配”。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不再是出镜、发声,其传播前沿的身份要求其必须参与到信息的采集、加工、后期制作的全流程中来。互联网思维可以帮助传播者了解智媒时代的传播特点,透过一条条播放量、点赞量火爆的作品看清其内在的传播规律与传播逻辑,真正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让高质量的传播成为常态。

掌握新媒体相关的能力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就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在市场对于专业语言传播人才需求缩减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掌握策划、拍摄、剪辑以及运营等技能会让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多一条选择的出路。

高校革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更多地融入互联网元素。高校应引进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才作为业界导师,为学生带来新媒体行业的实战经验,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练;鼓励本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参加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科研项目、学术论坛,加大对新媒体研究成果的奖励机制;积极搭建新媒体公司与高校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提供更多进入专业新媒体领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认知新媒体相关工作,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在人才培养规划上,高校唯有不故步自封、乘势而改,才能与时代为伍,用成功的实践经历与权威的学术成果为智媒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保驾护航。

3. 瞄准定位: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亮点,打造高质量的人格化传播

梅洛·庞蒂认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在智媒时代,身体对于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媒介革命的不断进行,传播者逐渐超越“身体在场”完成信息传播的过程,传统主持人所进行的传播也被认为是电视景观下的一种展示与呈现,媒介通过重现身体的“在场”实现信息的传递。具身传播便是主持人以自身的个体形象、声音、语言为呈现要素进行信息的传递。具身传播与主持人的人格化密不可分。正因为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声音特质、语言能力,所以才形成了各异的主持风格。

智媒时代背景下的流量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其竞争的核心,是什么样的传播主体更能吸引流量、留住流量。因此,挖掘传播者个人身上的独特之处是选准传播赛道的第一步。对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才来说,“认识你自己”这件事不只是新生入学时的一堂课,更是未来职业发展中核心力量。如何认识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播领域是播音主持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期就应该完成的必修课。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通过不断强化、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打造具有标识性的个人IP。人格化传播的挖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兴趣方向,以教师主导的“小组责任制”的形式带领学生在新媒体板块进行尝试与指导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日后在主流媒体中成为新闻人才的能力,用“言值”打造新时代主流媒体中的“网红”,引领和推动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智媒时代,传播格局发生了空前巨变,于高校播音主持学科建设而言,这既是一次行业变革的机遇,也是有关“播音无学”言论掷地有声的反抗与批判。这场改革关系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高校必须认清形势的严峻,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学生必须明确目标,发挥自身特色迎接智媒时代的挑战;学科建设者须做到坚守政治立场与新闻理想,用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创造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全新生态格局。


参考文献:

[1]唐·伊德.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永祥,王琦然.融媒体传播视域下新媒体主持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四所播音主持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J].电视研究,2022(08):64-67.

[3]赵睿芳.应用型高校播音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4):123-125.

[4]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2003.


文章来源:陈泽娟,周爽.对智媒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记者摇篮,2024,(08):39-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人才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期刊人气:175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事报刊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3-4072

国内刊号:11-2455/C

邮发代号:82-348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