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建设高水平教学平台与师资队伍;贯彻科教融合理念,创建递阶式、多元化优质教学资源。立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生为本”进行机制改革、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实现培养机制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创新,有效提升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自动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内学者将“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理念实践在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1-4]。①“以生为本”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本质目标,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使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人才。②“科教融合”是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拓展,学科的交叉日益密切。在课程设置上,应交叉引入不同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中,推动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③“多维协同”则强调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协同作用。在培养模式上,通过建立递阶式的培养体系,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层层深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产业合作,保持学科的前沿性。
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在“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理念指导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果。学生不仅具备深厚的自动化专业知识,更能够熟练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期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为我国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1、理念成果
信息学院结合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定位,基于“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理念,形成了以下3个理念成果。
(1)以“以生为本”为初衷,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树立创新培养人才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基准,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高水平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持续改进培养机制,以思政融合和三创教育为基础,持续开展自动化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
(2)以“科教融合”为牵引,建立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平台。
面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新时代自动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推进多元化和多形态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推动自动化人才培养水平发展。
(3)以“多维协同”为理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科平台,开展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的转化,实现科研案例、比赛案例、技术创新案例,进课堂、进实验室、进大创、进竞赛等全方位多维协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科创融合的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质教学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2、改革措施
(1)创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信息学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改进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坚持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发挥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5],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建立一系列符合工程教育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全闭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以“新工科”发展为目标,持续推进自动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6-7]。全球化、工业化和智能制造趋势背景下,确立自动化人才培育目标,重塑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实践环节。
(2)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建设高水平教学平台与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团队引领,强化自动化专业基础教学。以教学名师和高端人才为主讲教师和团队核心,打造面向计算机类、平台类、专业类基础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高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方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筑牢专业基础[8]。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导向,推进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过程控制两个方向特色课程建设。依托学科平台,推进优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将流程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重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3)贯彻科教融合理念,创建递阶式和多元化的优质教学资源。
打造强基础、宽口径和多实践的一流课程资源。依托国家质量工程和一流专业建设,以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为基础,突出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方向特色,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了一批线上、线下、混合的国家级及省级一流课程和配套教材。
(4)以“赛教融合”为举措,实现创新人才培养。
图1 全闭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图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递阶式实践教学,促进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学院与企业开展产教合作,助力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中国工业智能大赛、“互联网+”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水平竞赛,促进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3、措施创新点
(1)培养机制创新:“以生为本”,建立递阶式、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遵循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为纲,通过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理念,建立通识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递阶式培养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监控闭环管理制度,建立线上、线下、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等多元混合教学手段,建立知识、能力和素养统一的适应国家发展对高水平自动化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9]。实践表明,该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行之有效,是研究型大学实施创新人才教育的有效途径。
(2)培养平台创新:以科教融合为引领,建立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内涵的教学平台。
以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科创融合为牵引,建立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省级专业规划教材,打造多层次、多形态的教学平台,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助力提升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表明,该培养平台行之有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培养模式创新:以多维协同为理念,建立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科创融合、赛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坚持鲜活科研案例、专业比赛案例、新技术创新案例等,进课堂、进实验室、进大创、进竞赛的全方位科教协同教育,将优秀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探索多维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结语
信息学院在“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理念指导下,针对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3种不同的改革措施,并对所提措施的创新点进行了阐述。通过持续建设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①研究型大学开展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机制建设;②研究型大学开展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③研究型大学开展自动化专业一流教学平台建设。
基于“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理念,形成的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可期,具体表现如下。①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获得社会高度认同;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获得显著提升;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获得广泛认可;④一流课程和优质资源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舒.以生为本获认同,立德树人践行动[J].国际教育论坛,2023,5(3):28-30.
[2]魏江,陈光沛.科教融合一元论:概念内涵,整合性框架与未来展望[J].科教发展研究,2022(2):18-41.
[3]周光礼,周详,秦惠民,等.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教学的行动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1-16.
[4]张春良,刘长红,江帆,等.“多元协同、多维评价”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3):112-116.
[5]吴晶,陈聪,孟海鹰,等.黄大年用生命谱写报国人生[J].软件工程,2022,25(12):63-64.
[6]李冰,张妍,贾俊菊.“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7):92-94.
[7]程显.“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44-145.
[8]冯旭刚,杜翠翠,章家岩.自动化和测控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207-209.
[9]王培进,张雯.新时代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5):5-10.
基金资助:2023年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3-2-31); 2023年国家本科质量工程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L2023052); 2024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NYJG2024027); 2023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2-7); 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044); 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LNYJG2022034);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暂无);
文章来源:王开宇,赵红宇,汪德刚,等.“以生为本、科教融合、多维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4,(08):7-10.
分享:
面对这些重点领域中新型技术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如何培养具备工程能力的优秀紧缺型产业人才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同时,地方本科高校面临办学资源稀缺、利益群体多样化、服务地方经济乏力等困境,而应用型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突破困局的一个重要途径。
2024-11-12OBE教育理念的提出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出现给地方高校物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OBE-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及动手能力[2]。本文从OBE-CDIO理念出发,提出了在OBE-CDIO理念下以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4-11-11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且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1]。
2024-11-11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以入境旅游为抓手打开对外交流的窗口,这开启了我国现代旅游教育的新纪元。经过四十多年的长足发展,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互促增长。一方面,现代旅游业的繁荣释放了旅游市场的活力,为旅游高等教育培育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旅游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11-10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该类型高校以“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1]。
2024-11-0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得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进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凸显了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2024-11-08由此倒逼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做出调整,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一方面,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重构教育体系,如设置“双创教育”课程及实训体系,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技能,使之更好地应对“创新型经济”生态下的各种挑战。
2024-11-07选煤厂的生产、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技术领域,包括个人安全、职业健康、设备可靠性、工艺稳定性、煤质质量等。目前大部分选煤厂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职工数量庞大、岗位分工复杂、综合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偏低。选煤厂员工的综合素质、操作技能、认识水平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
2024-11-0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面临“三农”的挑战与机遇,高等农林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新型人才(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农科”应运而生。
2024-11-0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是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这些内容,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2024-11-05人气:6824
人气:6066
人气:5172
人气:3743
人气:306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创新人才教育
期刊人气:139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5502
国内刊号:10-1118/G4
邮发代号:80-92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45
影响因子:0.077
影响因子:0.259
影响因子:0.356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