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60岁以上人口截止到2018年占总人口中的比例的17.9%,65岁以上人口占11.9%,所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下文将从三个角度市场、社会、政府发现人口老龄化中现存的问题,并对此找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来看,截止到2018年,我国16-59岁人口为89729万人,占6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11.9%。与2017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与经济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挑战,但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成就,所以我们对人口老龄化应统筹布局,积极应对。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通行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多方挑战
现如今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国民对老龄化的认知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认知的科学性也在不断提高,但就目前来说这种科学性的认知局限在了政界和学术界,缺乏及时、有效的途径传播给大众。国民对于什么是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怎样的,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还比较模糊。
(2)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数量增长较快。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镇,从城镇涌向大城市,与此伴随的是农村与城镇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快速增长。对于这部分老年群体,如何在经济和情感上保障他们的需求,也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3)老龄产业市场的空白。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市场还比较空白,养老产业才刚刚开始发展,尚未形成真正成熟的模式,也没有以养老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涉及面极广的新兴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这种局面不利于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不利于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全。市场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
(4)涉老法规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过去几十年,我国在涉老政策的制定上面存在政策定位不确定的现象,导致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出台涉老政策,由此产生的涉老法规政策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且我国老龄政策的重心一直在于政策制定,近年来才开始关注政策执行的问题,故涉老政策的执行效力低。
三、如何治理人口老龄化
(1)利用新兴媒体传播科学的声音。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即时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的特点,让国民全面了解我国现阶段国情,科学认知老龄化,接收“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尊严”的积极老龄观念。努力全面普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知识,为老龄化治理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优质的劳动力人口不外流,使空巢老人不再空巢。同时吸引外来的优质劳动力,增加缴费人口基数,积累养老保险,提高对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经济保障。
(3)加强政府的主导力量。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治理的主导力量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政府主导力量。一是,明晰政府职责。强化政府兜底保障的职责,逐步将人口老龄化的治理权下放,补齐自下而上老龄化治理短板。二是,提升法治化能力建设。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落实情况,尽快完善法律落实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涉老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涉老法治化能力建设。
(4)鼓励规范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治理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总思路,市场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可以制定积极的老年产业政策,为老年产业提供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并鼓励现代科技老龄化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规范老龄产业的市场秩序,要针对老龄化产业,制定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成就,我们应科学、系统、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提升人口老龄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健全完善养老体系,牢固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的社会老龄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
[2]杜鹏,王永梅.改革开放40年我国老龄化的社会治理—成就、问题与现代化路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8(35):37-42.
[3]李红涛.健全养老体系完善智慧养老—记顺祥老年生活城管理有限公司[J].中国高新科技,2019(04):3-6.
[4]金璐.大庆市老龄产业发展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9(01):105-108.
[5]王宗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N].德州日报,2019(A03):05-14.
武玉欣.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J].财讯,2019,(21):166.
分享:
人口总量预测是对于量化分析特定区域电能需求的关键任务之一。WANG S J等通过扩展STIRPAT模型研究了广东省不同经济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教育资源的质量与规模的分异对该地区的能源消耗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8];该文将广东省受教育人口分为珠三角区与非珠三角区,而缺乏对经济和教育相对欠发达区域的人口能耗与能源需求展开系统研究。
2024-08-13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大力推进医保社商合作(郑秉文,2019)[5],即促进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保服务,这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效率,也会带动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使家庭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逐步形成叠加互补。
2024-06-13从1982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到如今的“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国人口出生率问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步入超低生育率水平行列,表明我国正面临由低生育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房价上涨、教育成本增加等导致生育的社会成本增加;
2023-11-24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脱贫人口开始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23-09-23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三口之家”的传统模式改变,户均人口下降为2.62人,近10年的多孩政策让青少年比重回升,但同时生育率下降,说明多孩的边际效应递减。2003—2021年,我国处于20—39岁的育龄妇女占比下降。
2021-11-18<正>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1]。根据我国民政部2010年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在2009年底达到约8.5%,数量高达1.13亿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22%。联合国结合全球人口的年龄比例制定出新的标准,新标准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在一个地区的人口年龄分布比例中,65岁及以上该地区人口比率高于该地区总人口7%;比例高于14%被称为"深度老龄社会"。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3亿,
2021-09-25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能够参与经济、社会、精神、文化和相关公民活动的良好状态[1]。《“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也把积极老龄化列为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指标[2]。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和速度远高于城市[3],而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娱乐活动少,农村老年人存在“空巢”“留守”“独居”等社会问题。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生活质量越来越成为老龄事业关注的重点。
2021-09-17GM(1,1)模型以及BP神经网络对于非线性数列变化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灰色GM(1,1))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优化GM(1,1)预测模型,以1990—2017年江苏省常住人口总数为依据,对江苏省未来10年人口进行预测,为江苏省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021-09-10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慢慢的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时代。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对于国内社会产生了全方位且深层次影响。
2021-07-28基于“中国知网”中的“文献”这一数据库,以“老有所为”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时间跨度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搜索获得关于“老有所为”的文献共744篇。剔除一些冗余的报纸、会议等资料后获得有效文献共计554篇。通过对有效研究文献数目的统计可以看出近四十年“老有所为”研究的发文情况及趋势。
2021-07-2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人口学刊
期刊人气:152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4-129X
国内刊号:22-1017/C
邮发代号:12-57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847
影响因子:1.912
影响因子:1.978
影响因子:1.721
影响因子:3.8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