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占水域总面积3498万亩的黑龙江省,其中宜渔水面1000多万亩,在“三北”区域13个省份中排名首位;水产养殖面积现发展到600万亩,在中国排名第六;发展渔业生产的水域资源条件优越。另有宜渔稻田600万亩。从全国范围来看,黑龙江省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靠后,2017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国排17位;渔业总产值占农业经济总产值仅为2.4%,在全国排20位;渔民人均纯收入排17位,比全国低3002元;水产品加工产量在全国排第19位。黑龙江渔业发展面临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够、产业结构问题、产业化程度偏低、科技支撑不足、创新和服务能力差、渔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本文就黑龙江省水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1.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投人,支持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老旧池塘改造。二是增加技术创新、示范及推广投入。三是增加公共服务能力投入,确保基层推广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服务有手段。
2.创新金融投入方式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渔业生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加强信贷支持。支持建立渔业保险制度,推动将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渔船、渔民人身等保险,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及社会资金投人现代渔业建设。
二、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产业化水平
调整黑龙江渔业产业结构,需要在产业内部、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不断调整、优化,以实现渔业产业升级和最佳发展。
1.产业内部
(1) 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一是加大资源的养护力度,加强自然水域水生动物保护,开展增殖放流;二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调减大宗水产品养殖产量,适度增加名优水产品产量,特别是虾蟹类水产品产量。三是转变养殖方式。研发和推广绿色水产品养殖技术,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等。
(2)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对特色产品进行认证和商标注册,打造创建水产品龙江品牌。在重点水产品集散地和重点产区辟建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引导、鼓励渔民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发展鲜活水产品贮存、运输、销售和加工,实现地产鱼均衡上市。特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技术装备水平高、生产竞争力强的水产加工企业,带动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在产业链中处在前延后展的关键位置,能够有效提高传统产业效益。浙江千岛湖鲢鳙鱼精细分割出头、鳍、尾、肉、骨、鳔等14个系列产品,通过生物液低温冷冻,确保产品的鲜美,实现了四季销往全国各地。各地要积极引导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适应消费群体需求,发展优质、健康、便捷水产加工品,并与实力雄厚的水产品营销商、电商等开展合作,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扩大销售规模。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休闲渔业,鼓励有条件的养鱼场户以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规范和引导休闲渔业向餐饮、娱乐、旅游等一体化方向发展。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和冰雪资源,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在原有休闲渔业基地基础上,再创建一批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带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要充分挖掘渔文化,讲好渔业故事,丰富休闲渔业内容。着力发展冬捕冬钓等冰雪渔业经济,紧密结合民俗游、冰雪风光游、温泉游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渔业影响力。2020年,休闲渔业经济产值力争达到9亿元以上。
2.产业之间
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苗种繁育、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搞好与养鱼场户的对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三、增强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
1.建立产业创新技术体系
整合我省水产教学、科研、推广、企业等方面的资源,成立产业创新技术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以现代种业、绿色生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精深加工、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联合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支撑和引领我省现代渔业发展。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各级渔业机构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受编制、事业单位改革等因素限制,建立特岗计划,提高相应待遇,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二要提高队伍素质,开展渔政执法、船舶检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全省渔业队伍的服务能力。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层推广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服务有手段。积极鼓励渔业科研人员探索、总结、适合本地实际的先进适用养鱼技术模式。积极开展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轮训和继续教育。
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升级。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在渔业重点县(市)建成或改造并形成一批池水深、埂硬化、渠畅通、路成网、电到塘、机配套、智能化的稳产高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二是推动水产良种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对省、市级水产原良种场改造升级,扶持实力较强的省级水产良种场申报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加快亲鱼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优质苗种生产繁育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省打造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建设5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水产苗种年供应能力达30亿尾以上,良种和新品种供应率达到80%以上。三是加强现代渔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渔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引导一批企业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渔业”,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网上交易等新型水产品交易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水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王秀芬.黑龙江省水产业发展建议[J].黑龙江水产,2019,(2):9-11.
分享:
贻贝养殖基地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紧密结合的关系。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贻贝养殖基地得以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脱颖而出,实现生产、管理和销售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产业链、拓展了市场,并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11-21研究目前福建水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国际贸易市场。另外,研究福建省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水产出口、提高企业收入、改善资源分配、提高渔民收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11-14天水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业,据统计,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68亩,其中池塘1233亩,水库塘坝1135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35t,为丰富天水市居民“菜篮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1-05-07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公民环保意识和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和以负责任方式生产环境友好、消费者满意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回应,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应运而生。
2020-12-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延续至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实践,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形成了农田间作套种、桑基鱼塘、稻鱼共生等农业生产模式。
2020-12-14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构建中国特色渔业经济学的问题,曾发表《论渔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构建》、《论渔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体系》等系列论文,讨论了渔业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建设问题。从全球范围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渔业经济学是随着商品经济在渔业中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2020-12-14自2016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确立“力争用5年时间,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以来,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绿色、优质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以河蟹生态养殖为代表的高效渔业异军突起,全县河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河蟹产值再上新台阶。
2020-12-12长岛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水质清新,是我国海带生产最为理想的养殖基地,素有“中国海带之乡”的美誉。其海带养殖面积14.4km2左右,加工出口的海带每年都达到千吨以上,占全国海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近年来新增的一些品种,也淘汰了部分品种,因此针对不同海区选取适宜品种海带,并对养殖海带进行综合性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020-10-21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工作以发展河蟹产业为重点,以水产渔业项目建设为牵动,充分发挥水域资源优势,不断加强渔业技术推广,切实规范渔政检查执法工作,水产业呈现较好较快发展势头。201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4.8万t,产值8.5亿元,全县水产业总收入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8.1%、11.8%。
2020-10-14近年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借助丰富的稻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全县水田乡镇构筑水稻增值新引擎,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2019年,全县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扣蟹苗种培育3000亩,实现增收1400万元。
2020-10-14人气:2784
人气:2139
人气:1264
人气:1159
人气:94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期刊人气:232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6681
国内刊号:11-1154/S
邮发代号:2-136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8
影响因子:0.77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