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徽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在广西种植时产量、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抗性、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徽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稻组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76038。2020年该品种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20163号,可在桂南稻区作早、晚稻种植,桂中北稻区作早稻和中稻种植,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本文对徽两优丝苗在广西桂南作晚稻种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该品种在广西桂南作晚稻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1、种植表现
2018—2019年徽两优丝苗在广西参加金稻田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组别为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稻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丰田优553为对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点位置相同,均为5个,分布在岑溪、合浦、藤县、贵港、武鸣5个市(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广西金稻田联合体桂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点基本情况
1.1产量
2018年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表明,徽两优丝苗各试点平均产量为7393.5kg/hm2,对照丰田优553平均产量为7013.4kg/hm2,徽两优丝苗较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42%,增产不显著,增产点比例为100%;2019年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表明,徽两优丝苗各试点平均产量8154.0kg/hm2,丰田优553平均产量7683.0kg/hm2,徽两优丝苗较对照丰田优553增产6.1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100%;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丝苗平均产量7948.5kg/hm2,对照丰田优553平均产量7551.3kg/hm2,徽两优丝苗较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26%。
1.2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丝苗全生育期118.3d,较对照丰田优553(117.8d)早熟0.5d;有效穗数219.0万穗/hm2,株高99.9cm,穗长22.5cm,穗总粒数189.6粒,穗实粒数156.6粒,结实率82.6%,千粒重为24.1g,各试验点结实率均高于65%。2019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丝苗全生育期118.6d,与对照丰田优553相当;有效穗数247.5万穗/hm2,株高为103.7cm,穗长为23.1cm,穗总粒数190.5粒,穗实粒数153.5粒,结实率80.6%,千粒重24.0g,5个试验点结实率均高于65%。
1.3抗性
徽两优丝苗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采用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鉴定地点为岑溪市梨木镇南沙村、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靖西市新甲乡新荣村。白叶枯病鉴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承担,采用人工接菌,供试菌型为Ⅳ菌型和Ⅴ菌型。鉴定种子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供试种子中提取统一提供。
由表2、表3可知,徽两优丝苗2018年、2019年抗性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4.5、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抗性5~7级。
1.4品质
2018—2019年2年分别对徽两优丝苗的稻米品质进行检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稻谷样品,递交至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进行检测。
表22018—2019年徽两优丝苗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
由表4可知,徽两优丝苗米质2年综合表现为平均出糙率82.55%,平均整精米率74.4%,平均碱消值5.5级,平均胶稠度76mm,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为15.65%,平均粒长6.9mm,长宽比3.25,平均垩白粒率7%,主要理化指标达到部标二等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2、栽培技术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徽两优丝苗在广西桂南作晚稻种植,一般以7月15日前播种为宜,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秧田播种量一般为225kg/hm2,应适当稀播,培育壮苗,坚持使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因种子带菌而引起病害的发生[1,2]。
表42018—2019年桂南感光晚籼组区试品种米质测试结果
2.2适龄栽插,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秧龄以15~20d为宜,抛秧最佳时期为秧苗3.5~4.0叶时;栽插规格为16.7cm×20.0cm,每蔸栽2粒谷苗,插足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2。
2.3施足基肥,科学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徽两优丝苗宜中高肥力水平管理,一般施纯N180kg/hm2,按N∶P2O5∶K2O=1.0∶0.7∶1.2比例配合施用,采用“前促、中稳、后补”的施肥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3]。
2.4水浆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浅水活蔸,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田间分蘖达到300万个/hm2时,及时落水晒田,严控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落水过早,以免根系和叶片早衰,影响米质[4]。
2.5综合防治病虫害
结合肥水管理,根据苗情和当地病虫情测报,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5]。
参考文献:
[1]陈琳.两系杂交稻徽两优丝苗高产优质制种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7,37(7):50-52.
[2]李根明,桂永清,刘家华.徽两优8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8):46.
[3]冯爱卿,周继勇,汪文娟,等.华南杂交水稻新组合稻瘟病抗性评价[J].杂交水稻,2016,31(6):52-58.
[4]潘俊峰,钟旭华,黄农荣,等.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6):857-868.
文章来源:王安祥,黄建华,张道田,罗干,高景春.杂交水稻品种徽两优丝苗在广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20-21.
分享:
本文针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主要阐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并提出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技术策略。
2022-02-26水稻是江西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常年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5%~90%,同时水稻又是半水生性粮食作物,较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耗水量大30%以上。传统水稻种植一般采用淹水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较大。因此可以说,我省水资源能否高效集约使用就在于水稻灌溉能否高效集约。
2021-10-08近年来,因施肥不当造成了施肥效果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减少氮素投入,而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缓控释肥指的是以颗粒肥料(单质或复合肥)为核心,采用聚合物包膜,可定量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数量和释放期,使养分供应与作物各生育期需肥规律相吻合的包膜复合肥和包膜尿素。
2021-10-0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稻米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而且成为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米粉作为重要的稻米加工食品,以其方便快捷、营养美味等特点在中国南方以及港澳台地区餐饮业消费市场越来越大[1],而米粉的加工需要高直链淀粉类型稻米[2]。近几年中国也培育出不少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如渝优21[3]、锦优1319[4]等,但适合福建省种植的品种很少,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多为常规稻,如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籼品种“601”等,与杂交稻相比,产量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2021-10-07鑫两优318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晚稻新品种,2014年、202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稻2014012,桂审稻2020223号)。2011—2012年,鑫两优318在安徽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d,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4d,平均株高124cm,平均有效穗数237万/hm2,平均穗长24.4cm,每穗平均总粒数202粒,平均结实率85%,平均千粒重27g,平均产量达8.88t/hm2。
2021-10-07水稻全程机械化是指水稻生产中耕整地、育秧、插秧、植保、收获、运输、烘干等各环节实现机械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成本的提升,种植水稻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于水稻生产,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021-10-07“九二○”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又名赤霉素(Gibberellins,GAs),主要作用是解除母本卡颈,提高穗层高度,促进开花时间提早,提高父母本花时相遇率[1]。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九二○”喷施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株高、包颈长度、母本穗粒外露率、母本异交结实率、产量等因素显著相关。
2021-10-07“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配套建设一套集自动检测、自动输送功能为一体的植物高通量表型采集平台,用于获取植物三维形态学信息和部分生理学信息,通量为1500盆,检测速度达130盆/h;配套研制了无损检测设备和育种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建成了育种过程中的性状数据采集、汇总和评价技术体系;利用该平台,选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骨干亲本等24个。
2021-10-07再生稻是由头季收割后稻桩上残留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再收获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日产量高、生育期短、省工、省种、节水、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中国南方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增加单位面积稻谷产量、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1-10-07杂交水稻对保障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杂交水稻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推广应用,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特别是高产制种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息息相关。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事,稍有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制种花期不遇、种子纯度不达标,制种产量降低,直接影响种业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制种农户的收入。
2021-10-07人气:4329
人气:3401
人气:2757
人气:2714
人气:225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杂交水稻
期刊人气:1739
主管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5-3956
国内刊号:43-1137/S
邮发代号:410125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