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是该省主要的水稻种植基地,陆稻种植面积达到9.5万hm2,并且实现了自给自足。澜沧县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该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丰富的热区资源使得当地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等经济作物快速生长。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通过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维护良好的水稻生态环境,减少相关污染,并提升水稻种植经济收益,促进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1、勐朗镇水稻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1勐朗镇水稻发展现状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是该省主要的水稻种植基地,陆稻种植面积达到9.5万hm2,并且实现了自给自足。澜沧县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该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丰富的热区资源使得当地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等经济作物快速生长。
1.2勐朗镇水稻发展制约因素
1.2.1水稻种植结构有待优化。
在勐朗镇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其种植结构的优化,开展相关种植的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拓展自身规模,促进当地绿色水稻高产技术良好应用与实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目前当地缺少核心种植企业,大部分企业实力弱,规模小,使得农业行业产业的集中度较低,并会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只有创新产业,提升产业的发展规模,才能完成相关水稻种植目标,满足当地的水稻种植根本要求。
1.2.2水稻种植质量有待提升。
在该地区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质量较差,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在实际种植中,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不合理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对水稻本身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同时,一些水稻种植企业管理措施落后,缺少质量意识及竞争意识。同时,一些涉及农业种植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没有加强重视,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水稻行业中,表现出种子加工水平低、创新意识不足、缺乏质量监管等不良现象,影响水稻种植的整体效益。在种子加工过程中,虽然选用世界领先优势的杂交水稻技术,但是种子的包装效果不佳,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并造成产量不高、水平良莠不齐。同时,在杂交水稻种植过程中,不能保证水稻质量与产量统一,只能保证其产量满足种植要求,不能保证水稻的质量合格,这也会影响当地水稻生长效果。
1.2.3农业资源紧缺。
在勐朗镇农业发展中,农业资源紧缺问题对水稻种植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与影响。由于当地属于独特的高原气候,需要加大农业种植的用水量,使得水资源已经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源是水稻种植及生长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源能保证水稻良好生长。水资源的缺乏则限制水稻的生长,影响水稻单产和品质,并且产生的水稻“插花”现象日愈严重。
1.2.4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较低。
在农业种植中,缺少专业的机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农机产品不断推广,并且对于实际的农业种植有积极意义,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提升农业种植产量。对于水稻种植来说更是如此。在水稻种植中,会涉及到多个种植环节,都需要对农机的使用,保证农业生产的效果良好。在实际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勐朗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是一大瓶颈。由于云南地区处于高原地带,使得一些大型机械的使用受到地形的限制和影响,造成了部分地区空白,并且当地的机械状态处于初级阶段。当地的农民不了解相关农机的使用方法,并且一些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产生严重的管理问题,影响实际的水稻种植,导致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很难普及应用。
2、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
2.1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效果,能有效提升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我国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努力,使得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与改善,并且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的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是水稻种植最早的国家,拥有着高素质的科研单位,并且在杂交水稻技术的研发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与效果,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稻品种,对国家的农业事业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样的效果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中可以得到良好体现,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体现出水稻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此过程中,也能将我国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发扬光大,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力,并展示出我国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方面的科研力量。
2.2改善当地水稻种植环境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能改善水稻种植环境。在传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源,保证水稻良好的生长趋势,维持水稻良好的生长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在水资源供给中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并且能满足多种作物的种植,保证水稻的生长状态良好。在勐朗镇的水稻种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并且当地的地理资源较为突出,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可以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效果,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效益。
2.3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实施能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提升水稻的经济收益。当前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体现出更加高效与高产的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栽培和种植过程中,围绕着绿色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能良好完善生物群落体系,减少相关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在此种种植理念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维持肥料的合理使用量。
2.4促进机械化种植
绿色高产种植技术还能促进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提升农机推广效果。为了提升当前水稻种植效果与效率,应当加强农机的使用效率,保证绿色高产技术的效果良好。在传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人们对农机的使用效率较低,并且农民缺少相关种植经验,使得实际的种植工作会消耗较大的人力资源,对于水稻种植效率产生明显的限制作用。农民对于水稻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都缺少专业的知识及经验,不利于水稻的持续发展。在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中,提升农民的专业性,并帮助农民意识到机械使用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农民机械使用效率,进而为实现水稻种植模式的转型打下基础。
3、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科学选种
良好的水稻品种具有增收的能力,并且一些水稻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近些年,云南省内推广应用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有宜香3003、宜香4245、宜香305、两优2161、两优6等。在这些水稻品种中,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还具有良好的生产力,显著优于传统的水稻品种。在进行选种工作时,可以选取其中的两种作为主栽品种,并搭配其余两种水稻品种,防止水稻品种过于单一,并且产生一定的无序性。另外,在选种中除了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应当选择生产力较强的品种,保证发芽率要求达到95%以上,并提升品种的纯度,保证其纯度在98%以上。在选种之后,应当对种子进行正确处理,保证在实际的育苗播种前一周,将种子晾晒3d,使得种子中的水分充分晒干,利用阳光直射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源。为了保证种子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用饱和食盐水对其处理,将一些瘪粒和病害种子筛选出来,并将选好的种子放置在50℃的温水中浸泡0.5h,保证水温降到室温状态后停止搅拌。最后,应当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催芽,其具体过程是将浸泡好的种子放进催芽室进行催芽,等到超过70%的种子露白,则表明种子处理良好,并能进行接下来的播种育苗工作[1]。
3.2正确育苗
育苗环节是水稻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对水稻种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水稻实现高产稳产绿色安全的前提则是科学育苗。因此,应当提升育苗环节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秧苗培育过程中应该注重苗床的建设,并将苗床及苗床土良好选择,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保证育苗床的环境状态良好,构建高标准的育苗床。在对种子正确处理之后,则积极开展相关育苗工作,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并保证播种均匀,做到足墒播种,保证水稻后续生长的效果。同时,保证种子施撒的合理密度,并确保种子用量合理。通常情况下,种子用量标准为2kg/667m2,在播种工作之后,在种子的上方覆盖一层土,并保证覆盖土具有抗菌杀虫的能力,并能起到抗菌杀虫的目的,有效避免苗期病害的发生。此时,需要相关育苗人员具备专业的种植知识及育苗经验,保证苗床温度、湿度适宜。在整个育苗期间都要进行相关苗床环境的管理,并做好出苗以后的通风降温工作,将炼苗工作顺利完成。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田间浇灌量的控制,保证实际的浇灌量合理,并能加速秧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保证出全苗,培育出壮苗[2]。
3.3合理移栽
苗床移栽是水稻种植的关键一步,并且影响着绿色高产种植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科学移裁的技术的实施,在实际的水稻移栽之前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该地区的耕作质量有效提高。同时,在水稻种植之前,应当先进行一次灌溉,在田间灌溉一层薄水,并使得苗床具有一定的水分,使其沉淀一夜再进行相关移栽幼苗工作。同时,在水稻移栽的期间,应当严格按照精量水稻裁培技术要求确定定植密度和栽培量,确保水稻秧苗科学培植。同时,还应当保证载苗的深度适宜,一般情况下,栽插深度控制在2cm左右,并且能确保插秧之后秧苗不倒。在低海拔地区,应当保证载苗量适宜,并且控制在1万丛/667m2,保证每丛栽植一棵秧苗。而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海拔,并且对于不同的海拔,在种植密度上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对于中海拔地区来说,应当保证控制在2万丛/667m2,并且保证每丛栽植一棵秧苗。而对于高海拔地区来说,应当将保苗量控制在2.0万丛/667m2~3.3万丛/667m2,并保证每丛栽植幼苗两棵。种植人员应当明确其种植流程,结合季节及时间的变化,将各项工作良好安排,保证水稻种植顺利。在秧苗栽插结束之后,应该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观察秧苗的生长状态及效果。在发现秧苗吐水之后,则可进行下一项工作,此种现象说明秧菌已经成活。若秧苗没有产生此现象,表示秧苗没有成活,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及时补种工作,并保证田间秧苗生长一致[3]。
4、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管理要点
4.1水肥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涉及到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满足水稻生长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使得水稻本身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不利于水稻种植的持续发展。在新时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开展绿色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使得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良好改善,在保证水稻本身品质的基础上,优化水稻种植环境。在完成一系列水稻种植工作之后,应当开展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明确田间管理工作要点。其中,水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注重水稻的生长阶段,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当加强水肥管理,提升浇灌量,要采用浅水灌溉的方案,并保证稻田的水位高度控制在两米至三米之间,保证稻苗快速生长,并保证稻苗接收到充分的水源,为其提供充足的生长条件。通常情况下,当水稻接穗时,产生的有效稻穗数量达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并能确定水稻长势良好。此时,应当对稻田进行排水晒田处理,使得稻穗有效生长,并能减少无效穗大量生长的情况。同时,种植人员应当在合理的时间进行追肥,通常在水稻返青后,施用尿素为水稻进行追肥,并保证化肥的施加量合理,保证田间水位高度的稳定,结合水稻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相关水肥控制[4]。
4.2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应当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并且应当结合绿色高产理念,减少相关农药的使用量。针对稻瘟病可以利用80%的稻瘟灵,并保证使用剂量及频率适宜。而针对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可以选择合理浓度的双重沙进行喷雾防治。在田间出现病虫害时,应当选择良好的治理手段,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并且保证对农田的环境干扰较小,使得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更加优质,并将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农业发展有积极意义,可以展现出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改善水稻种植环境,并促进水稻增产增收且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在云南勐朗镇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选种工作,并对种子进行合理处理,进行良好的育苗工作,并顺利移栽。种植人员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水稻生长状态的观察,并注重田间管理,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及田间病虫害的处理,全面提升水稻的种植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萍,张有花.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9):35-36.
[2]顾存秀.绿色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2):1-3.
[3]汪雨萍,谢芳腾.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6):48-49.
[4]潘龙岭.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广东蚕业,2021,55(11):67-68.
文章来源:秦晓红.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22,(04):61-63.
分享:
本文针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主要阐述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并提出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技术策略。
2022-02-26水稻是江西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常年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5%~90%,同时水稻又是半水生性粮食作物,较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耗水量大30%以上。传统水稻种植一般采用淹水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较大。因此可以说,我省水资源能否高效集约使用就在于水稻灌溉能否高效集约。
2021-10-08近年来,因施肥不当造成了施肥效果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减少氮素投入,而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缓控释肥指的是以颗粒肥料(单质或复合肥)为核心,采用聚合物包膜,可定量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数量和释放期,使养分供应与作物各生育期需肥规律相吻合的包膜复合肥和包膜尿素。
2021-10-0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稻米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而且成为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米粉作为重要的稻米加工食品,以其方便快捷、营养美味等特点在中国南方以及港澳台地区餐饮业消费市场越来越大[1],而米粉的加工需要高直链淀粉类型稻米[2]。近几年中国也培育出不少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如渝优21[3]、锦优1319[4]等,但适合福建省种植的品种很少,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多为常规稻,如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籼品种“601”等,与杂交稻相比,产量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2021-10-07鑫两优318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晚稻新品种,2014年、2020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稻2014012,桂审稻2020223号)。2011—2012年,鑫两优318在安徽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d,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4d,平均株高124cm,平均有效穗数237万/hm2,平均穗长24.4cm,每穗平均总粒数202粒,平均结实率85%,平均千粒重27g,平均产量达8.88t/hm2。
2021-10-07水稻全程机械化是指水稻生产中耕整地、育秧、插秧、植保、收获、运输、烘干等各环节实现机械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成本的提升,种植水稻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于水稻生产,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021-10-07“九二○”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又名赤霉素(Gibberellins,GAs),主要作用是解除母本卡颈,提高穗层高度,促进开花时间提早,提高父母本花时相遇率[1]。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九二○”喷施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株高、包颈长度、母本穗粒外露率、母本异交结实率、产量等因素显著相关。
2021-10-07“水稻智能化设施育种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配套建设一套集自动检测、自动输送功能为一体的植物高通量表型采集平台,用于获取植物三维形态学信息和部分生理学信息,通量为1500盆,检测速度达130盆/h;配套研制了无损检测设备和育种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建成了育种过程中的性状数据采集、汇总和评价技术体系;利用该平台,选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骨干亲本等24个。
2021-10-07再生稻是由头季收割后稻桩上残留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再收获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日产量高、生育期短、省工、省种、节水、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中国南方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增加单位面积稻谷产量、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1-10-07杂交水稻对保障新时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杂交水稻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推广应用,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特别是高产制种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息息相关。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事,稍有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制种花期不遇、种子纯度不达标,制种产量降低,直接影响种业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制种农户的收入。
2021-10-07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7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人气:3719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4440
国内刊号:32-1213/S
邮发代号:28-11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