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离断病人90例,均行断指再植术,评估所有病人术后PTSD发生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分析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手指离断病人中,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 25例(27.78%);两组病人文化程度、右手大拇指离断、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右手大拇指离断、文化程度、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是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结论: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PTSD发生风险较高,可能与右手大拇指离断、文化水平低、心理弹性低下及社会支持低有关。
手指离断在骨科较为常见,致残率较高,病人经断指再植术后可重建断指形态,但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心理打击,导致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病人经历灾难性或伤害性事件后心理出现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可导致病人出现情绪异常、回避社会及性格改变等,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3]。研究指出,PTSD可对断指再植术病人身心健康、社会行为产生影响,并可引起社会退缩、逃避等,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4]。本研究将重点观察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PTSD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离断病人9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体征检查判断为手指离断;行断肢再植术;病人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岁。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重大创伤性事件者;存在严重视听觉功能障碍者;无法沟通者。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标准
于断指再植术后第7天,采用中文版PTSD诊断量表[5]评估。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麻木症状、高警觉症状、回避症状及再体验症状),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5分,总分为17~85分,分值越高,PTSD症状越严重。其中评分≥38分为发生PTSD,纳入发生组,其余纳入未发生组。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7。
1.2.2收集基线资料
统计所有病人的性别(男、女)、年龄、并发症(有、无)、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工作(有、无)、离断指数(单指、多指)、右手大拇指离断(是、否)、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评估,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心理弹性[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7]评估,分为低下、良好]、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5 000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单因素分析
90例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 25例(27.78%)。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单因素分析
2.3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PTSD发生情况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右手大拇指离断、文化水平低、心理弹性低下及社会支持低是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2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手指离断为一种强烈应激事件,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痛苦,同时会导致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增加PTSD发生风险,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 25例(27.78%);右手大拇指离断、文化程度、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低是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3.1右手大拇指离断
右手为多数病人的习惯性用手,而大拇指的功能占手指40%以上,可与其他手指完成静息动作,进行外展内收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右手大拇指离断病人术后会担心手指功能的恢复效果,且手指功能的恢复需较长的时间,病人会担心无法照顾自身,引起自暴自弃、焦虑等情绪,增加PTSD发生风险[9]。故应鼓励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鼓励家属给予病人物质、情感支持,全方位实施健康指导,并给予心理疏导,以降低PTSD发生风险。
3.2文化程度
手指离断病人的文化水平低,说明其难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疾病知识,且对于医护人员宣教的知识理解能力差,在面对术后疼痛、康复训练时会存在错误认知,采取回避措施,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继而增加PTSD发生风险[10-11]。对此,建议应加强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的健康教育,可采取同伴教育、教育手册等方式,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认识,以降低PTSD发生风险。
3.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为个体通过外部途径获取的帮助与支持,可为病人带来内在的力量,提高心理的防御能力[12]。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手指离断病人难以通过朋友、亲属及社会组织等获取帮助与支持,在面对后续手指功能康复、并发症及预后时会存在负性心理体验,加上病人术后存在工作、生活及社会功能丧失,会进一步加重焦虑及恐惧情绪,导致病人的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增加PTSD发生风险[13]。对此,关注手指离断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嘱咐家属给予帮助与支持,并指导病人寻求社会支持,告知病人遇到困难应向他人求助,以降低PTSD发生风险。
3.4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为个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促使个体积极应对创伤应激事件,调节心理状况[14]。心理弹性低下的手指离断病人在术后面对并发症、手康复训练、疼痛及预后时会存在诸多压力,难以有效应对,导致病人承担严重精神压力,增加PTSD发生风险[15]。对此,建议应为手指离断病人开展多途径、多角度的心理弹性拓展训练,如心理疏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挖掘潜在心理弹性,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4、小结
综上所述,右手大拇指离断、文化程度、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均是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病人PTSD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彩萍,王燕,王凤霞,等.同理心护理对手外伤康复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8):2331-2335.
[2]杨永圣,张梦,姚爱明,等.创伤疼痛对伤后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5):665-669.
[3]乔雪.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1):36-38.
[4]吴蓓蓓,胡三莲,黄新艳,等.断指再植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1,35(24):4451-4455.
[5]蓝薇,施琪嘉.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291-293;356.
[6]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3.
[7]雷阳,张静平.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88-1193.
[8]商婷,李文婕.协同护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20,17(11):1744-1746.
[9]张银波,张朝民,邵影,等.脑出血患者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5):846-848;852.
[10]张迪,伍新春,田雨馨,等.青少年情绪调节困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侵入性反刍与状态希望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3):478-482.
[11]常红,李立,张艳,等.骨科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1):61-64.
[12]王雯沁,吴敏娟,李俊花,等.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4):700-705.
[13]付爽,刘祯,崔玉顺.中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3,30(20):43-47.
[14]孙继伟,李佳欢,王艳荣,等.烧伤康复期患者神经质人格、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3):198-202.
[15]张晶,郭菲,陈祉妍,等.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及自尊评价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32-36.
文章来源:丁园园,蒋梦影,夏小草.手指离断病人断指再植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循证护理,2024,10(22):4175-4177.
分享:
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成因多为拇指长屈肌腱在通过狭窄鞘管时遭受挤压,进而导致患者在拇指掌指关节处出现明显疼痛、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到患者基本活动能力。
2025-03-22手部屈指肌腱断裂是手外科常见疾病,通常由切割伤所致,肌腱损伤断裂情况普遍较为严重,若不及时修复,易导致患者手指畸形或坏死,严重影响手外观与功能[1]。手屈指肌腱断裂后功能恢复始终是临床难以攻克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缝合术后易发生肌腱粘连,导致手术效果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手功能预后恢复[2]。
2025-02-26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常用于胸部、肩部、上臂手术后镇痛管理,相比于传统单次注射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久,单位时间内镇痛药用量减少。超声引导使得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加精准,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提高。本研究拟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介导的抗交感效应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进行分析。
2025-01-26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结直肠腺癌、胃腺癌及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针对上述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因服用方便且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2]。然而,这两种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且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2025-01-16脑卒中发病后往往会出现言语不利、肢体偏瘫症状,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可出现肢体功能失用,肢体萎缩,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不能自理,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效防治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1-16拇指是维持手部功能重要的部分,拇指缺失会导致40%的手功能丧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部功能造成显著影响。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再造术是一种治疗拇指缺损的重要方式,通过甲瓣包裹第二足趾组合再造拇指,从而保持患者部分拇指功能。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再造术术后患者会出现再造拇指捏持物体时甲根处过伸现象。
2025-01-14腕手部腱鞘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 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腕手部的腱鞘和周围组 织。 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腱鞘炎 等。 此外,由于腕手部腱鞘结核发病率较低,临床医 生对该病的认识和经验有限,也是导致误诊的一个 重要原因[1] 。
2024-12-26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疗效最确切的方法[1]。多数患者为青年,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切口美观也有一定要求。我院通常使用5 mm胸腔镜经腋中线6 mm切口进行单孔手术,自2022年引进3 mm胸腔镜后,我们采用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孔行双微孔法手术,均顺利完成。
2024-12-20屈指肌腱腱鞘炎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在成人中多发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4∶1。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针灸、理疗治愈率偏低,容易复发,传统针刀治疗腱鞘炎易误伤肌腱、血管、神经等,治疗效果有局限性且存在风险[5]。为了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2019-2023年通过学习,应用手握式推割刀治疗,刀头为直径2 mm克氏针打磨成近似“L”形。
2024-12-17拇指扳机指是因手指频繁活动或外伤导致拇长屈肌腱和腱鞘过度摩擦,腱鞘增生、肥厚、粘连,肌腱在腱鞘内产生无菌性炎性改变和肌腱慢性劳损,拇指在屈伸活动时出现卡顿、疼痛,活动受限。超声引导针刀经皮微创松解A1滑车目前已成为对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方法,疗效确切。
2024-12-16人气:16538
人气:15878
人气:15193
人气:13360
人气:116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期刊人气:5936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143
国内刊号:12-1260/R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