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偏头痛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额叶和颞叶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来构建偏头痛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建模)、模型组(建模)、5 U/kg BTX-A组(建模,给予5 U/kg BTX-A)和10 U/kg BTX-A组(建模,给予10 U/kg BTX-A),每组8只。对各组进行行为学测试,收集各组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炎症因子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TRPV)1的表达;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和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SP-LI)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TRPV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TX-A 0~30 min、31~60 min、61~90 min,模型组爬笼次数和挠头次数显著增多,5 U/kg BTX-A和10 U/kg BTX-A组爬笼次数和挠头次数显著减少(P<0.001);模型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TRPV1 mRNA及CGRP、SP-LI和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而5 U/kg BTX-A和10 U/kg BTX-A可显著降低以上指标(均P<0.001)。结论 BTX-A可通过抑制CGRP、SP-LI和TRPV1的表达来改善偏头痛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水平。
偏头痛是一种复发性神经血管疾病,由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1]。《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偏头痛是328种疾病和危害中第六大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残疾的第二大常见疾病[2]。其典型症状包括中度至重度搏动性疼痛,且可能伴有对光线、噪音和气味的异常敏感性[3]。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易感性和三叉神经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4]。临床通常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治疗偏头痛,然而NSAID副作用较多,可增加胃肠道溃疡及心脏和肾脏疾病的风险[5,6]。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是一种局部给药的神经毒素,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用于治疗以肌肉活动过度为特征的疾病[7,8]。据报道,它还可有效治疗偏头痛[9]。然而,目前尚不清楚BTX-A治疗偏头痛的具体分子机制。本研究使用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剂量BTX-A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BTX-A治疗偏头痛的可能分子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材料和试剂
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济南朋悦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 2023-0002];硝酸甘油注射液购自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BTX-A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TRIzol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转印电泳仪均购自上海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SP-LI)多克隆抗体购自上海Sigma-Aldrich公司;亚历克萨荧光(Alexa Fluor) 488/594标记的山羊抗兔/鼠免疫球蛋白(Ig)G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抗GAPDH抗体、二喹啉甲酸(BCA)试剂盒、抗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TRPV)1抗体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聚偏氟乙烯(PVDF)膜、Trition、BeyoImagerTM600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电化学发光(ECL)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IX73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购自上海奥林巴斯公司。
1.2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7~8周龄,体质量210~250 g。饲养条件为光照/黑暗循环12 h,室温控制在(22±2)℃,湿度控制为45%~50%,所有大鼠可自由摄食饮水。本研究经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严格遵循美国国立卫生院倡导的实验动物关怀和使用指导原则及以减少、替代和优化为核心的动物实验3R原则。大鼠均适应性喂养1 w。
1.3偏头痛大鼠模型构建
根据既往文献作为参考[10],采用硝酸甘油额叶和颞叶皮下注射法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研究开始的第1、3、5、7、9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每只大鼠共注射5次。模型成功标准:大鼠持续约30 min出现双耳发红、烦躁不安、爬笼次数增多、四肢频繁挠头等现象,活动减少、蜷卧,表明造模成功[7]。
1.4分组与给药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U/kg BTX-A组和10 U/kg BTX-A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额叶和颞叶区域皮下注射0.9%氯化钠(NaCl);模型组造模成功2 h后额叶和颞叶区域皮下注射0.9% NaCl; 5 U/kg BTX-A组和10 U/kg BTX-A组在造模成功2 h后额叶和颞叶区域皮下注射5、10 U/kg BTX-A。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5.1行为学测试
爬笼与挠头次数增加被认为是偏头痛的指标[11,12]。第9天注射结束后0~30 min、31~60 min、61~90 min、91~120 min对各组行为学进行测试。行为学测试由不知情的研究人员进行。用摄像机记录每组烦躁情况,录像记录挠头(包括单爪挠、双爪挠)和爬笼的次数。
1.5.2标本的获取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用断颈法处死各组大鼠,收集各组颈静脉血浆10 ml并置于-20℃备用;剥离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置于-80℃中备用。
1.5.3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大鼠炎症因子和TRPV1表达
使用核糖核酸(RNA)提取试剂盒从各组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提取总RNA,随后使用cDNA合成试剂盒将其逆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来评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TRPV1的表达量。反应条件如下:95℃ 持续15 min; 94℃15 s、55℃30 s、72℃45 s, 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13]。引物序列如下:TNF-α:5′-CAGGCGGTGCCTATGTCTC-3′(正向);5′-CGATCACCCCGAAGTTCAGTAG-3′(反向);IL-6:5′-CTGCAAGAGACTTCCATCCAG-3′(正向);5′-AGTGGTATAGACAGGTCTGTTGG-3′-3′(反向);iNOS:5′-GTTCTCAGCCCAACAATACAAGA-3′(正向);5′-GTGGACGGGTCGATGTCAC-3′(反向)TRPV1:5′-CCGGCTTTTTGGGAAGGGT-3′(正向);5′-GAGACAGGTAGGTCCATCCAC-3′(反向);GAPDH:5′-CATGTGTAGCGGAGCAAGGTT-3′(正向),5′-TGATCCCAGGGAAGCTGAGT-3′(反向)。
1.5.4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CGRP和SP-LI水平
三叉神经节样本在匀浆器中手动匀浆后6 322 r/min离心10 min。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将样品或标准品(Sigma)稀释在含有1∶120 000抗CGRP/SP-LI多克隆抗体(Sigma)和含有放射性碘化CGRP/SP-L1标准的示踪剂的缓冲液中。将稀释样品在4℃下孵育48 h。然后通过添加100μl蒸馏水(含10%活性炭、2%葡聚糖和0.2%脱脂奶粉)分离抗原结合和游离肽。将样品旋涡并以3 064 r/min离心20皿。用γ计数器测定含有游离肽的颗粒和含有抗体结合肽上清液的放射性水平。根据标准浓度曲线计算样品CGRP和SP-L1浓度[14]。
1.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TRPV1表达
使用冰冻切片机将石蜡样本切片,加入含0.3%曲拉通(Triton)的封闭液室温封闭1 h。封闭完成后加入抗TRPV1抗体于4℃孵育过夜。向切片上加入亚历克萨荧光(Alexa Fluor) 488/594标记的山羊抗兔/鼠IgG二抗(稀释比例为1∶1 000)。室温孵育1 h后用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TRPV1荧光强度[15]。
1.5.6 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TRPV1的表达
取各组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组织,经过充分匀浆裂解后,取其上清液,并使用BCA法测定该上清液的蛋白质浓度。随后,在95℃下进行加热变性处理,之后加入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以300 mA的恒流将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在室温条件下,使用5%的脱脂牛奶对膜进行封闭处理,持续60 min。接着,分别加入抗TRPV1抗体(1∶2 000稀释)和抗GAPDH抗体(1∶1 000稀释),在4℃条件下孵育过夜。之后,用TBST洗涤5 min。随后,加入HRP标记的二抗(1∶3 000稀释),室温孵育1 h,再用Tris缓冲盐水吐温(TBST)洗涤5皿。最后,采用ECL进行显色,并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GAPDH作为内参蛋白,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通过计算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的比值来确定[16]。
1.6统计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8.0进行方差分析、LSD-t检验。
2、结 果
2.1 BTX-A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行为的影响
在第9天注射BTX-A后0~30 min、31~60 min、61~90 min内,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爬笼和挠头次数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5 U/kg BTX-A和10 U/kg BTX-A组爬笼和挠头次数显著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BTX-A注射后91~120 min,各组爬笼和挠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BTX-A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爬笼和挠头次数的影响
2.2 BTX-A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表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TNF-α、IL-6和iNOS mRNA表达显著较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5 U/kg BTX-A和10 U/kg BTX-A组TNF-α、IL-6和iNOS mRNA表达显著较低(P<0.01)。
表2 BTX-A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3 BTX-A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CGRP和SP-LI水平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CGRP和SP-LI水平显著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5 U/kg BTX-A和10 U/kg BTX-A组CGRP和SP-LI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见表3。
2.4 BTX-A对偏头痛大鼠模型中TRPV1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RPV1表达显著较高,5 U/kg BTX-A和10 U/kg BTX-A可显著降低模型组TRPV1表达(P<0.05)。见表3。
表3 BTX-A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CGRP和SP-LI水平及TRPV1表达的影响
3、讨 论
研究显示注射硝酸甘油可诱发大鼠行为变化,如抓头部、爬笼次数增加、身体颤抖等[19,20],这些行为变化在注射硝酸甘油后会持续2~3 h[21]。这可能是由于皮肤异常性疼痛可增加大鼠的梳理行为,因此偏头痛发作的常见症状。此外,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在大鼠身上具有临床适用性[22,23]。
BTX-A通过蛋白水解裂解突触蛋白突触体相关蛋白(SNAP)-25,从而阻止神经递质的囊泡释放。SNAP-25作为突触蛋白复合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Ca2+依赖性的胞吐过程[24,25]。BTX-A在周围神经末梢的这种作用是其治疗一系列与神经元过度活动相关的神经肌肉(眼睑痉挛、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和痉挛)和自主神经(多汗症和膀胱功能障碍)疾病的基础[26]。颅骨注射BTX-A也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偏头痛[27]。现在普遍认为,偏头痛与支配脑膜血管的三叉神经传入神经元的激活及硬脑膜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有关[28]。本研究显示,BTX-A注射可显著改善偏头痛大鼠行为学。
研究显示,BTX-A通过作用于CGRP、SP-LI和TRPV1来发挥其作用[29~31]。三叉神经尾核内三叉血管神经元的中枢敏化被认为是偏头痛高敏性和慢性化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三叉神经血管通路的激活会导致促炎、血管扩张或产生疼痛的神经肽的释放,如CGR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多肽(PACAP)等[32]。CGRP是一种血管扩张性神经肽,广泛表达于偏头痛相关结构,如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尾核[33]。CGRP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偏头痛的生物标志物[34]。TRPV1是一种辣椒素受体,在炎症、有害热(42℃ 时激活)和疼痛化学刺激下可被激活[35,36]。本研究强调了TRPV1离子通道在偏头痛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综上,BTX-A能够显著抑制由硝酸甘油诱导的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CGRP、SP-LI及TRPV1水平。这一发现揭示了BTX-A对偏头痛的潜在治疗机制,即通过抑制这些关键神经肽释放及TRPV1离子通道活性来发挥作用。因此,BTX-A有望成为一种具潜在的临床治疗方法,可用于缓解偏头痛症状,减少其发作频率,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2刘伦,曾云,寇沛,等.1990~2019年中国人群偏头痛的疾病负担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24;51(14):2683-8.
3陆佳洁,赵红如.偏头痛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2;22(2):69-72.
4毛西京,朱博驰,于挺敏.偏头痛发病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4;41(7):586-8,576.
5 Evers S,Afra J,Frese A,et al.EFNS偏头痛药物治疗指南:EFNS特别工作组修订报告[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10;18(1):4-15.
6魏竞竞,梁晓,付国静,等.全球药物治疗成人偏头痛指南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11):1316-25.
7杨英超,张华捷,马霄.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分型方法概述[J].疾病监测,2022;37(1):23-31.
8孙宝迪,季青峰,俞燕露,等.2021年美国CDC肉毒杆菌中毒临床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2):145-9.
9许波,郭俊,程鹏远.A型肉毒毒素在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34(4):330-2.
11丁云录,李晓兵,欧喜燕,等.柴芎头痛颗粒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相关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3;43(1):69-72.
12邱涛,周艳杰,胡露宇,等.糖酵解抑制剂2-DG改善大鼠偏头痛模型的偏头痛样症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3;30(2):137-42.
13焦燕,李三峰,李红燕.TRPA1通过PLC/PKC信号通路对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疼痛敏感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6):805-9.
14赵博华,王振垚,杨晓伟.麻黄附子细辛汤结合平衡针刺法治疗偏头痛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3;45(6):699-702.
15刘欣,刘沙,燕兰云,等.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TRPV1的表达变化[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7):422-6.
16吕智桢,程艳彬,姚重界,等.脊柱推拿对"椎骨错缝"大鼠DRG神经元PKCε/TRPV1通路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2):892-6.
17肖玮,蔡卫环,肖琪.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和三叉神经节P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2):32-4.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210303070191);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17-KYYWF-0587);
文章来源:张洪淞,阴育红,黄广为,等.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偏头痛大鼠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22):5536-5540.
噪声来自于周围发声物体的不规则振动,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不和谐声音,不可避免很难消除。噪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10%的人口受到噪声污染,约6亿工人暴露在有害水平的噪声中。在中国 (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超过1000万工人暴露在有害噪声中。
2025-02-11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包括发作性头痛和前庭症状,如眩晕、视觉幻觉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伴随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025-02-08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有其较大比例,能造成脑部神经元不可逆转的损伤。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自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细胞坏死等生理过程在脑神经元损伤中起关键作用。
2025-02-08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以脑血管破裂或阻塞为典型特征的急性脑损伤,约50%~7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相较于下肢运动功能更难恢复,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训练方法,在脑卒中等疾病的康复训练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训练效果良好。
2025-01-17脑出血是一种由高血压引起的突发性疾病,其形成的血凝块对脑部空间施加压力,可能导致颅内压力激增和脑部移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脑出血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所有脑出血病例中,基底节区出血较为普遍,尤其是壳核区域出血,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2025-01-10偏头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一,常以头部一侧搏动样疼痛为主,持续3~72 h不等,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可伴有畏光、畏声、恶心等不适,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伤。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偏头痛的发作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2025-01-02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 SARS-CoV-2 感染的患者出现了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表现,提示冠状病毒可能存在神经致病性。高达73%的 COVID-19 住院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外周及中枢症状。
2024-12-20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度至重度单侧搏动性头痛。偏头痛的发作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其中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CVR)指脑血管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如血压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药物作用等),通过改变其收缩和舒张的状态来维持脑血流的稳定性。
2024-12-10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多为高血压所致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存活患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引起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西医临床一般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清除血肿块,解除脑组织受压,术后辅以降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
2024-11-26偏头痛是一种复发性神经血管疾病,由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偏头痛是328种疾病和危害中第六大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残疾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中度至重度搏动性疼痛,且可能伴有对光线、噪音和气味的异常敏感性。
2024-11-25人气:18302
人气:16256
人气:13868
人气:11235
人气:1072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期刊人气:1931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2671
国内刊号:11-4981/R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