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选择微创引流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中出血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3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探究每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比照组(61例):选择开颅手术方法展开手术治疗;实验组(62例):选择微创引流术方法展开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颅内压水平、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P<0.05);手术前,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比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比照组(22.95%)明显(P<0.05)。结论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于临床接受微创引流术治疗后,对于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长的显著缩短,颅内压水平的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显著减少,均获得确切效果,最终充分促进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康复状态提升,并证明微创引流术应用可行性。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作为发生率呈现出显著性特点的病症之一,主要因为患者头部受到打击后,使得脑部血管呈现出刺破现象,从而在患者硬膜同颅骨内板之间表现出血肿的情况而患病,未经及时处理的情形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残疾发生率较为显著[1]。以往在实施硬脑膜外血肿治疗期间,主要将开颅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因为其表现出的较大手术创伤、较多术中出血量以及较差预后等系列特点,于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表现出较低的接受度,对此需要确定更为有效方法于临床展开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治疗[2]。本次研究将针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探究微创引流术实施可行性,以对其手术效果提升以及术中失血量的减少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3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探究每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比照组(61例):男50例,女1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41.36±5.32)岁;患者脑外伤至入院时间为46min~25h,平均时间为(12.25±2.62)h;实验组(62例):男52例,女10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为(41.39±5.39)岁;患者脑外伤至入院时间为47min~27h,平均时间为(12.19±2.65)h;观察对比两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外伤至入院时间,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收治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入院后并准备手术治疗期间,比照组:通过对患者术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马蹄形切口选择于患者血肿位置完成制作,并且对应完成咬除颅骨操作;手术入路选择在患者颞中回前中部位置展开,于患者血肿腔位置有效到达后,合理清除患者脑室内部表现出的血肿,之后将患者侧脑室壁合理切开,充分清除患者脑内部血肿残余,并针对患者活动性出血点,通过显微镜引导展开对应止血操作,完成后依次对患者展开脑室引流以及切口缝合操作;实验组:针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血肿位置以及穿刺点加以明确后,于穿刺点位置选择利多卡因(2%)完成浸润,期间需要小心避开患者主要功能区以及脑膜上大血管。之后针对患者的颅骨以及头皮,需要准备血肿穿刺展开穿透,并且需要保证一次性完成,期间,需要将患者主要功能区以及脑膜大血管小心避开[3,4,5]。于血肿位置确保穿刺针到达后,将血肿中液体缓慢抽吸;抽吸期间如果表现出阻力现象,则需要将穿刺针方向进行原位旋转,并且对针尖侧孔方位进行调整。此外,对于患者表现出细碎血肿现象,需要准备生理盐水(0.9%,2mL)对患者多次注入,完成冲洗操作,并且顺利引出冲洗液。此外,于血肿腔中,准备血肿液化剂[尿激酶(3万U)+生理盐水(3mL)]合理注入,观察血肿处于液化状态后,临床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展开引流操作[6,7,8,9]。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颅内压水平、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再出血、外伤性癫痫、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手术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颅内压水平、术中出血量)、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各以±s、n(%)表示,各行Χ2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颅内压水平、术中出血量对比:
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P<0.05);手术前,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比照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颅内压水平、术中出血量临床对比(x±s)
2.2术后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比照组(22.95%)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对比[n(%)]
3、讨论
临床针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在治疗期间,开颅血肿切除术的实施,即使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血肿彻底清除,但是因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以及出血量均具有显著性特点,所以逐渐表现为应用受限[10]。
在此种情形下,微创引流术的有效实施,最终获得的综合结果均优于开颅血肿切除术明显。期间采用尿激酶引流法配合治疗,对于患者颅内压降低、血肿排出以及溶解促进均可以获得促进效果。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比照组明显;手术前,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手术后,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颅内压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实验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比照组明显,进一步说明微创引流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于临床接受微创引流术治疗后,对于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长的显著缩短,颅内压水平的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显著减少,均获得确切效果,最终充分促进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康复状态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晖.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安全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24):94.
[2]赵乾,霍孜克,张翔,等.锁孔钻颅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1(3):67.
[3]周俊升.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78-79.
[4]赵友林.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86-87.
[5]卢增活,张乃崇.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10):1209-1210.
[6]胡少杰,陈凯鹏,杨振年.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在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653-2655.
[7]李楠.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在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20-121.
[8]李渊.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113-114.
[9]孙留群.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1-2.
[10]王贤德,陈海明,潘去青,等.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2):198-199.
刘虹灵.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90-91.
分享:
抑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0%~60%,既往对该症的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干预与口服抗抑郁药物进行,但前者效果局限,后者在卒中后早期运用需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警惕药物不良反应[2]。运动干预是卒中后改善肢体活动及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运动干预能通过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等途径减轻抑郁症状[3]。
2024-10-25痴呆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非入侵性的脑刺激技术,被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VD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2024-10-21目前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脑室外引流术和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但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能及时有效清除血肿,无法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虽可清除血肿,但手术路径较远,对周围神经组织损伤较大。
2024-10-11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IE)是由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疾病。CIE会造成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可逆的结构功能异常,可以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偏盲、失语和帕金森综合征)和全身症状(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和昏迷)[1-2]。
2024-09-26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诊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1]。如果不及时诊断或治疗,CSDH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CSDH通常发生在头部轻微外伤后,可能与凝血缺陷、颅内低压、反复颅内出血、血液渗出物增加或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3]。
2024-09-24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以患者为中心,从注水试验、口腔管理及抚触3个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将神经肌肉电刺激、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应用于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2024-09-13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神经皮肤感染,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的疼痛,伴有神经受累节段皮肤的感染,即成簇或带状样红色丘疹和水疱。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2024-09-05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 ICI)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等侵犯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1]。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0%,但不同医院、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研究对象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差异性[2-3]。
2024-08-28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多由外伤、肿瘤等原因引起。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常出现于下颌智齿拔除、下颌骨肿瘤与囊肿术后以及种植手术中,而腮腺区的手术则存在损伤面神经、耳大神经的风险。
2024-08-09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 NRS)是诊断LSS的辅助手段[4],陈佳等[5]综合了传统的二分法和MRI椎管最狭窄层面横断面马尾神经的Schizas分型[6],提出的四分法在临床应用后被证实在辅助诊断LSS上具有很大的帮助,但四分法与疗效是否存在关系尚不确定,国内也无类似的研究。
2024-07-30人气:15272
人气:14769
人气:14666
人气:14455
人气:1317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72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2346
国内刊号:11-2050/R
邮发代号:18-56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