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研究组开展院前急救。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初步救治时间及治疗6个月后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96. 0%,高于对照组的68. 0%(P <0. 05);研究组患者初步救治时间为(9. 4±2. 6) min,短于对照组的(32. 5±3. 2) min(P <0. 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院前急救可缩短患者初步救治时间,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是由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等造成脑实质内和脑室内出血,该病发病较急,病情一般较危重,若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死亡[1]。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2]。大量研究证实,及时、有效的急救是成功抢救脑出血患者的关键[3]。研究认为,针对脑出血患者开展科学的院前急救很有必要[4]。本研究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脑出血抢救工作提供良好的抢救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均接受CT等相关临床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相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7~90(70.3±4.2)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6~89(69.3±3.8)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抢救方法
对照组未给予院前急救,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治疗,详细抢救及治疗方法如下:
1.2.1急救指导及准备:
急救人员接到求救者电话后,最短时间内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状况等,及时根据呼救者的描述初步诊断患者是否为脑出血,考虑为脑出血后应嘱患者家属或其他呼救者及时帮助患者保持平躺,并尽可能减少搬动患者,以免加重患者脑出血,指导现场呼救人员正确采取基础的急救措施等。急救人员接到电话后及时出发,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及时进行科学的病情判断,并同时做好相关院前急诊救治工作。
1.2.2院前急救过程:
急救人员必须通过各种科学手段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科学吸氧,吸氧量控制在每2~4 L/min。如在急救现场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难以有效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应用脱水剂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20~40 mg;头部冰敷,达到良好的头部局部降温效果。脑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特别昏迷患者,急救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科学吸痰,同时规范化应用口咽通气管,视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出现烦躁等现象时,确认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征,视病情可应用地西泮注射液镇静治疗。急救人员应注意观察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化,若血压明显升高,及时给予降压药物,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注意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监测,若心电图出现异常,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及心跳等临床体征,若出现呼吸或心跳骤停,及时给予心肺复苏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方能实施转运。院前转运过程中,确保搬运过程平稳,保持头高脚低位,若转运时间较长,应加强防震处理。转运至医院后,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同时安排患者接受头颅CT检查等,及时进行确诊并给予进一步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抢救效果、初步救治时间;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
1.4疗效评定标准[5]
显效:患者接受救治后,意识状态大幅改善,呼吸状况趋于稳定,未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效:患者接受救治后,意识状态改善,呼吸状况有所改善,同时头痛及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患者接受救治后,意识状态未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无好转,头痛及呕吐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急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开展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抢救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aP<0.05
2.2初步救治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初步救治时间为(9.4±2.6)min,短于对照组的(32.5±3.2)min(P<0.05)。
2.3治疗6个月后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比较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病死率及偏瘫失语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出血属临床多发疾病,多数患者年龄>50岁。研究表明,男性脑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女性[6]。目前,临床上对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大部分认为与基础疾病有关,活动过度、过分疲劳、情绪因素等也被认为是诱发脑出血的潜在因素[7]。脑出血患者一般会出现颅内压增高或眩晕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昏迷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脑出血的危害性极大,临床必须及时对患者开展抢救[8]。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时,院前急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规范有序的院前急救工作有利于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和质量。急救人员抵达急救现场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和初步病情诊断和评估,并展开现场急救工作,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颅内压升高等,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急救治疗措施,科学给予吸痰或吸氧等,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9]。研究认为,造成脑出血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因素是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因此院前急救中必须加强对患者血压水平的监测,避免患者因血压过高造成出血量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初步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病死率和偏瘫失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张军[10]研究发现,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经院前急救,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为1.9%,低于对照组(常规院内急救)的13.0%(P<0.05)。与本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说明院前急救可在脑出血患者抢救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
总之,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及时、有效的急救是成功抢救患者的重中之重。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工作中,良好规范有序的院前急救工作可缩短患者初步救治时间,实现对患者的及时急救,进一步提高抢救效果,并减少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急救可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建议今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芳.5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9-60.
[2]李淑平.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6):777-778.
[3]赵亮.颅脑损伤脑出血患儿的院前急救与转运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0):82-83.
[4]兰竣.14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17-19.
[5]赵桂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近期预后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2):30-31.
[6]李国琴.脑出血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64-65.
[7]蔡榕,万毓华,全松梅,等.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5):38-40.
[8]刘鲁昱,陈金玲.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77-79.
[9]赖智权,麦伟流,李永海,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6):55-57.
[10]张军.应用院前急救治疗措施对脑出血急救病例预后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2):62-63. DOI:10.3877/j. issn. 2095-8242. 2018. 12. 036.
蓝佳杰.院前急救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121-122.
分享:
抑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0%~60%,既往对该症的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干预与口服抗抑郁药物进行,但前者效果局限,后者在卒中后早期运用需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警惕药物不良反应[2]。运动干预是卒中后改善肢体活动及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运动干预能通过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等途径减轻抑郁症状[3]。
2024-10-25痴呆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非入侵性的脑刺激技术,被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VD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2024-10-21目前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脑室外引流术和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但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能及时有效清除血肿,无法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虽可清除血肿,但手术路径较远,对周围神经组织损伤较大。
2024-10-11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IE)是由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疾病。CIE会造成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可逆的结构功能异常,可以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偏盲、失语和帕金森综合征)和全身症状(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和昏迷)[1-2]。
2024-09-26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诊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1]。如果不及时诊断或治疗,CSDH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CSDH通常发生在头部轻微外伤后,可能与凝血缺陷、颅内低压、反复颅内出血、血液渗出物增加或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3]。
2024-09-24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以患者为中心,从注水试验、口腔管理及抚触3个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将神经肌肉电刺激、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应用于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2024-09-13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神经皮肤感染,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的疼痛,伴有神经受累节段皮肤的感染,即成簇或带状样红色丘疹和水疱。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2024-09-05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 ICI)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等侵犯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1]。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0%,但不同医院、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研究对象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差异性[2-3]。
2024-08-28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多由外伤、肿瘤等原因引起。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常出现于下颌智齿拔除、下颌骨肿瘤与囊肿术后以及种植手术中,而腮腺区的手术则存在损伤面神经、耳大神经的风险。
2024-08-09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 NRS)是诊断LSS的辅助手段[4],陈佳等[5]综合了传统的二分法和MRI椎管最狭窄层面横断面马尾神经的Schizas分型[6],提出的四分法在临床应用后被证实在辅助诊断LSS上具有很大的帮助,但四分法与疗效是否存在关系尚不确定,国内也无类似的研究。
2024-07-30人气:17846
人气:15216
人气:14574
人气:14546
人气:145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期刊人气:180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2642
国内刊号:43-1456/R
邮发代号:42-11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79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