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比较两组Ramsay评分、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静后24h、36h、72h试验组Ramsay评分低于同组镇静后12h,对照组高于同组12h(P<0.05);试验组镇静后12h、24h、36h、72h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1h、3h、12hCPOT评分低于镇痛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与对照组16.67%(5/3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镇静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颅脑损伤是急诊科与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情变化快,且易引起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躁动是颅脑损伤常见症状[1]。镇痛镇静治疗是针对躁动有效手段,可使危重患者处于“休眠”状态,降低机体代谢率、氧需和氧耗,促使机体适应受到损害后循环灌注水平、氧供水平,减少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强烈刺激造成的损伤,为器官功能恢复赢得时间[2]。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咪达唑仑是苯二氮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60例颅脑损伤患者,旨在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米达唑仑在镇静镇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6.52±11.43)岁;颅脑损伤原因:外界暴力伤害8例,高处坠落6例,交通事故1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83±11.16)岁;颅脑损伤原因:外界暴力伤害9例,高处坠落7例,交通事故14例。两组年龄、颅脑损伤原因、性别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CT、MRI等临床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患者知情且签订同意书;双侧曈孔存在光反射。(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伴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精神障碍者;肿瘤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两组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维持电解质平衡、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43222)+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42022132)镇静镇痛。50mg咪达唑仑溶于50ml0.9%氯化钠溶液,以0.02~0.1mg/(kg·h)持续泵入;1~3μg芬太尼持续泵入。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54172)+咪达唑仑镇静镇痛。咪达唑仑用法用量同对照组;1~3μg舒芬太尼持续泵入。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评估两组镇静后12h、24h、36h、72h镇静效果,满分0~6分。其中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浅睡眠,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眠,对呼叫无反应。充分镇静:Ramsay评分为2、3分。(2)采用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表评估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h、3h、12h镇痛程度,包括面部表情、体动、肌肉紧张、对呼吸的顺应性、或发声等5方面,满分0~8分,分值低表示镇痛效果越好。(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Ramsay评分
镇静后24h、36h、72h试验组Ramsay评分低于同组12h,对照组高于同组12h(P<0.05);试验组镇静后12h、24h、36h、72h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CPOT评分
两组镇痛1h、3h、12hCPOT评分低于镇痛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Ramsay评分比较(x±s,分)
表2两组CPOT评分(x±s,分)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呼吸抑制2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647,P=0.421)。
3、讨论
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患者常合并头皮撕裂伤、头皮血肿、头皮撕脱等情况,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影响预后。镇痛镇静是ICU危重患者基本治疗措施,经相关研究证实,给予颅脑损伤镇静镇痛治疗,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在一定程度缩短患者在ICU时间及住院时间[3]。
咪达唑仑是苯二氮类药物,具有短效水溶性特点,能在血液中转化为脂溶性复合物,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代谢、镇静作用,且其不良反应较小,不影响呼吸肌循环系统,无耐药性和反跳现象,安全范围大,适用外科手术异常躁动的镇静治疗。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能激动机体阿片类受体,产生镇痛效应,减轻应激反应,保护心脏和神经功能。但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是芬太尼10倍左右,麻醉时效长,经相关研究显示,等效剂量下舒芬太尼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是芬太尼2倍,呼吸抑制作用较芬太尼弱,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快、呼吸功能恢复快,且仍保留镇痛效果[4]。另有相关研究证实,舒芬太尼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可控性强,且其不良反应少,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和镇静药物联合使用能增强镇静作用[5]。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镇静后12h、24h、36h、72h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此外,试验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与本研究选例较少有关,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综上可知,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镇静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张立群,韩俊,陈祖涛.DEX与异丙酚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β-内啡肽、炎症因子、脑氧代谢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12):13-17.
[2]林宗钦,李达宇,王海燕,等.右美托咪定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静对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9):25-29.
[3]李奕冉,孙玉明,俞卫锋,等.深镇静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463.
[4]肖玮,冯帅,等.羟考酮复合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脑肿瘤切除术术后镇痛作用的比较[J].北京医学,2017,39(6):14-17.
[5]肖骏,李德科.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3):66.
吕江云.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7):2863-2864.
分享:
年来,伴随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手术在神经内镜帮助下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术野,由此为保障手术的效果提供优良条件。但临床仍有部分医师对于该手术治疗脑垂体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存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经过分组对照,探究此项手术方案的具体效用。
2025-04-17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一类神经科危重症,根据病程分类包括急性意识障碍和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根据意识状态分类包括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 植物状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vegetative state,UWS/VS)、最低意识状态(minimallyconscious state,MCS)及认知运动分离等。
2025-03-25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主要由间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细胞组成[1],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其属于血管间充质、非脑膜上皮性肿瘤[2]。HB是高血管性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2.5%,占后颅窝肿瘤的7%~12%[3]。
2025-03-20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是目前常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不稳的手术方法。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涉及椎间孔及神经结构,MIS-TLIF 手术具有一定的神经损伤风险,可能引发神经根损伤、感觉丧失或运动功能障 碍 等 不 良 后 果 。
2025-03-17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发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肿,血肿在头部受到创伤后数周(3周以上)出现者称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好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2]。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深入,某些学者认为该病大部分是由硬膜下积液演变而来[3]。
2025-02-28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神经外科建立静脉通道的常用方式,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但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多数伴有意识不清,在手术期间无法自主配合手术医师,易导致导管异位等不良情况,若患者发生导管异位,需立即进行复位处理,且由于部分患者导管异位后可引起穿刺失效,故需进行二次穿刺,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2025-02-18寰枕畸形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枕骨底部、寰枢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异常发育。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上接颅骨靠近脑干,下连颈椎,是连接生命中枢的必经之路,因其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病情变化快,术后常保留气管插管以保证安全。气管插管和头颈部制动导致该类病人留置胃管时一次成功率低,置管不良反应多,留置胃管会导致病人舒适度差,加重病人的心 理 负 担。
2025-02-07常用的苯二氮䓬类镇静药物可能损伤患者认知系统,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谵妄等,临床使用受限。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不仅具有镇静、抗炎等作用,还可保护脑组织,且有研究显示,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3-4]。
2025-01-25常规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切除部分颅骨缓解脑水肿压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颅内高压,为受损脑组织提供空间,但仍存在骨窗较小、术后颅内压控制不理想等局限性[1]。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通过扩大骨窗、优化术野,有助于更彻底地清除血肿与挫伤脑组织[2],但目前临床对其长期疗效及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尚缺乏深入探究。
2025-01-20脑干出血属于神经系统急重症疾病,对患者的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并且由于脑干出血位置相对比较特殊,疾病导致的致死率、致残率也相对较高。脑干出血的诸多类型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是脑桥出血,然后是中脑出血,比较罕见的类型则是延髓出血。
2025-01-13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583
人气:15304
人气:1485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309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2346
国内刊号:11-2050/R
邮发代号:18-56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