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应用时机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超早期组(n=50)与早期组(n=50)。超早期组患者在发病后6h迅速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早期组患者完善颅脑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后,在发病6~12h再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超早期组患者随访结束后NIHSS与ADL评分均高于早期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0%、16.0%,均高于早期组的12.0%、4.0%。结论:在发病6~12h完善颅脑CTA检查相比于发病后6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再出血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剧烈活动、情绪过激等因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致使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属于高血压极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进展迅速、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1]。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手术方法,能够用较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的目的,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快,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普遍认可[2]。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的时机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重点集中在超早期和早期实施手术时机的把握方面[3],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具有高血压病史,为脑出血首次发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头颅CT等检查确诊,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脑出血、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超早期组(n=50)与早期组(n=50)。超早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61.7±5.4)岁;高血压病程4~18年,平均(8.9±2.1)年;基底节区出血24例,丘脑出血14例,额颞顶叶出血12例;出血量25~60mL,平均(40.7±6.2)mL。早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8岁,平均(61.6±5.7)岁;高血压病程4~17年,平均(8.7±2.2)年;基底节区出血23例,丘脑出血15例,额颞顶叶出血12例;出血量25~60mL,平均(40.5±6.4)m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临床检查,将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内。超早期组患者在发病后6h内迅速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操作为:局部麻醉后,在CT的准确定位下,选择血肿的中心位置作为穿刺点,在医用电钻的驱动下,使用长度适宜的YL-1型穿刺针将颅骨与硬膜穿透,置入针芯推入血肿中心,采用5mL注射器将血肿液化部分缓慢抽吸出来,抽吸量约为血肿总量的40%~50%。早期组患者完善颅脑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后,在发病后6~12h再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具体操作与超早期组患者相同,抽吸量约为血肿总量的51%~60%。两组患者均在抽吸完毕后,注入20000U尿激酶,夹闭引流管约3~4h后,开放引流。术后每隔12小时冲洗1次血肿腔,经头颅CT检查核实血肿基本消除后,拔除引流管。随访观察3个月。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结束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早出血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NIHS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L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x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与随访结束后的NIHSS与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后,超早期组患者的NIHSS与ADL评分均高于早期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与随访结束后的NIHSS与ADL评分比较
2.2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超早期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0%、16.0%,均高于早期组的12.0%、4.0%(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的形成,会产生占位效应,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大幅升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5]。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及时清除脑内血肿,将颅内压稳定在接近正常的水平,避免脑疝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脑神经损伤,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6-7]。研究报道表明,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手术时机,因此,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8]。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组患者随访结束后的NIHSS与ADL评分均高于早期组(P<0.05),充分说明与超早期(发病后6h内)患者比较,早期(发病后6~12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大幅的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超早期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0%、16.0%,均高于早期组的12.0%、4.0%(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发病6h后完善颅脑CTA检查的病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优势,能够大幅的降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术后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率,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勇,张晓川,刘明凤,等.早期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23-124.
[2]时雷.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4):344-345.
[3]张胜勇,蒋令修.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56-58.
[4]杨泗华.微创碎吸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40-42.
[5]苏俊,江才永,谈志辉,等.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7):2626-2629.
[6]王树强.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2):329-331.
[7]刘双江.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42-1044.
[8]周善之,李剑兰,宋春洪,等.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108-109.
邓智京,徐财文,陈苑新.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应用时机的疗效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1):123-124.
分享:
抑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0%~60%,既往对该症的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干预与口服抗抑郁药物进行,但前者效果局限,后者在卒中后早期运用需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警惕药物不良反应[2]。运动干预是卒中后改善肢体活动及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运动干预能通过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等途径减轻抑郁症状[3]。
2024-10-25痴呆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经颅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非入侵性的脑刺激技术,被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VD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2024-10-21目前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脑室外引流术和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但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能及时有效清除血肿,无法有效恢复脑脊液循环;开颅丘脑血肿清除术虽可清除血肿,但手术路径较远,对周围神经组织损伤较大。
2024-10-11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CIE)是由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疾病。CIE会造成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可逆的结构功能异常,可以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偏盲、失语和帕金森综合征)和全身症状(意识模糊、癫痫发作和昏迷)[1-2]。
2024-09-26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诊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1]。如果不及时诊断或治疗,CSDH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2]。CSDH通常发生在头部轻微外伤后,可能与凝血缺陷、颅内低压、反复颅内出血、血液渗出物增加或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3]。
2024-09-24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以患者为中心,从注水试验、口腔管理及抚触3个方面,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将神经肌肉电刺激、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应用于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2024-09-13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是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神经皮肤感染,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的疼痛,伴有神经受累节段皮肤的感染,即成簇或带状样红色丘疹和水疱。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2024-09-05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 ICI)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等侵犯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1]。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0%,但不同医院、不同疾病类型及不同手术方式研究对象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差异性[2-3]。
2024-08-28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多由外伤、肿瘤等原因引起。在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常出现于下颌智齿拔除、下颌骨肿瘤与囊肿术后以及种植手术中,而腮腺区的手术则存在损伤面神经、耳大神经的风险。
2024-08-09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 NRS)是诊断LSS的辅助手段[4],陈佳等[5]综合了传统的二分法和MRI椎管最狭窄层面横断面马尾神经的Schizas分型[6],提出的四分法在临床应用后被证实在辅助诊断LSS上具有很大的帮助,但四分法与疗效是否存在关系尚不确定,国内也无类似的研究。
2024-07-30人气:15216
人气:14547
人气:14528
人气:14391
人气:130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70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2346
国内刊号:11-2050/R
邮发代号:18-56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