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林业资源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加强林区保护管理,提高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灾和病虫害是当前林区保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防控工作不到位,就会为林区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对于林业管理部门来说,就要构建高效的管控机制,重点排查火灾隐患,采取多种手段消灭病虫害,确保林区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林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
1、林业森林建设情况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总面积有2065km2。截至2018年,渭源县完成造林封育17.33km2,其中人工造林有16.67km2,渭源县森林面积326km2,林地总面积有858.4km2。森林蓄积量176.62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15.7%,是甘肃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林业森林资源中主要林木树种有30个科138种,乔木类有油松、云杉、华山松等,灌木类有沙棘、枸杞子、山楂等。在林区防火和病虫害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严格按照“六早、三不发生、一个不突破”的工作要求,推进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府也颁布了2021年度森林草原禁火令,全面加强林区防火工作,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管控体系,而且也实现了“以林促农、以林促牧”的发展模式,通过生物、物理、化学三种方式综合运用来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林区整体生长态势保持良好。
2、林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林区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也是维持地区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加强林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改进,可以提高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认知,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要求。通过各项措施的高效执行,可以大大降低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对潜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排查,保证森林树木正常生长,发挥基本的光合作用,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按照不同林木的生长习性,以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的合理运用,对各种病虫害进行全面彻底防治,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确保整个林区的林木资源健康生长。此外,从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角度来讲,林区森林保护可以为其提供基础支持作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这也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相吻合的。
3、林区防火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3.1健全防火基础配套设施,落实防火制度
林业部门要做好源头管控工作,制定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执行到位,对人们的农牧生产和生活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不明火源,杜绝秸秆焚烧,同时对清明节的上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对火种进行控制。根据渭源县森林防火经验可知,超过一半的森林火灾源头都与人为活动有关,因此,就必须要健全防火制度,以强制性来约束人们行为,安排专门人员对林区进行全覆盖式的动态化巡查,对于火灾易发区进行重点把控,情况允许的话还要进行封闭式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的机制,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提高工作上的合力,对防火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健全,对各个岗位的责任划分进行细化,由领导带头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突出指导监管作用,由专门人员做好防火的后勤保障工作,对防火所需的后备物资进行及时补充,确保应急调配的高效快速[1]。
3.2加大林区防火知识宣传力度
森林防火工作并不是单单林业部门的工作,需要地区各部门、全人员参与其中,在做好必要的预防工作外还要突出监督监管作用,积极发动群众,实现联防联控,将火灾隐患彻底消除。林业部门要在日常加大林区防火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从意识上形成重视,具体形式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工具,扩大宣传普及范围,规范人们日常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形成重视,在林区周围几km范围内都不能出现火源,还要让人们形成相互监督意识,从整体上认识到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对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将火灾隐患消除于萌芽,提高防火工作效率。
3.3创新防火技术,构建信息监测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对于林区防火来说,也可以借助先进信息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防火实效性,提高防火工作水平。首先,建立先进的林区防火监测监控体系,对整个林区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监控,第一时间发现火源并做出警示。例如,可以在高度较高的通信铁塔上安装视频探头监控和双光谱摄像机,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或AI技术,实时监控火源发生情况。其次,形成全方位的林区防火预警体系,对林区包括周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可以火源可以第一时间做出预警,林区消防人员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并消除,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防火效率,减少人为排查劳动量,也可以从整体上降低火灾发生率,杜绝一切火源出现。此外,在先进技术和监测平台支持下,也可以对自然原因引起的火灾进行及时扑救。例如,夏季高温雷电天气,可以及时作出预防,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3.4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
随着当前林区森林防火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林业部门来说,就需要加强自身防火队伍建设,强化队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救火专业水平,保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扑救效果。首先,林区管理人员要从意识上形成重视,对火灾可能发生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分析当前救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突破,提高综合素养,提高防火扑救的实效性,不能心存侥幸;其次,要加强对消防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扩充消防人员储备量的同时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对于防火的新技术、新方法也要集中培训和讲解,保证每一名消防人员都有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事故处置能力。在进行教育培训时,要对培训内容进行创新,优化现有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时间,通过实践来巩固新技术应用水平,保证实际救火中不遗漏各个要点,保证救火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2]。
4、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4.1加强病虫害管理强度
林区管理工作中,病虫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一旦防治措施不到位,就会造成林区大面积林木生长出现问题,致使覆盖率降低。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就要加强日常管理强度,在队伍内部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保证各个岗位职责发挥到位,提高防治效率。要深入基层群众,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普及,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群众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支持力,改变传统单一的防控模式,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保证林区树木健康生长。
4.2积极推行生物防治法
在当前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进程中,不仅要关注社会发展,更要时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绿色化发展。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积极采用绿色方式,推行生物防治法,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林区病虫害类型较多,分布范围广,再加上林区面积广阔,采用生物防治法可行性较高,可以通过害虫天敌引进来实现防治,而且这种防治手段成本较低,效果也很好,通过自然界中固有的生物链原理来达到害虫消灭目的。最重要的是这种防治手段不会对林区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害虫天敌引进时要注意不能造成二次危害,要结合林区树木分布情况以及害虫类型,科学引进,确保防治效果良好。
4.3提高人工造林效率
通过科学的人工造林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首先,在开始造林工程之前的规划阶段,需要先对林区的种植环境、天气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科学种植,消除病虫害滋生的自然环境,提高林区树木的整体抗病性。其次,造林工程后期,林区树木成长过程中,要结合生长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及时预防,并建立相应的防范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例如,春季要做好蚜虫防治,在虫害发生前就将滋生环境进行消除,在冬季越冬时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避免特殊树木出现冻害情况,抵抗力下降。通过科学的人工造林,可以利用树木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抗病虫害能力,从而确保长势良好。
4.4适当的施加化学药物
通过施加化学药物来防治病虫害,具有彻底性和全面性特点。首先,要控制施药时间,例如BT乳剂对大部分害虫的幼虫有很好的消杀作用。但是,在害虫不断生长中药效作用会逐渐丧失,因此,就需要在幼虫生长的关键期进行施药,起到彻底消灭效果[3]。其次,控制施药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药物的防治效果,可以根据林区气候特征,尽可能地将温度控制在30℃以下,施加方式也要由下到上,保证药物直接作用于树木的叶背,不会在短时间内被蒸发,保证药效时间持续延长,药效作用均匀全面。
5、结束语
林区资源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乎整个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做好林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地区林业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保证林区树木健康生长,更好的发挥生态环保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维民,吴美英.林业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4):139,141.
[2]马西军,陈亚芳.林业资源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花卉,2019(10);:279-280.
[3刚华本.新时期林业资源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J.现代农业研究,2019(1):69-70.
文章来源:杨彦军.林区防火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家参谋,2021(14):172-173.
分享: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场合上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江南”之称,全县林地面积12.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62%,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是全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区之一。
2022-02-24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本文通过对其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析,认定其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评估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和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为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依据。
2021-09-16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屏障,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林业资源适当开发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们应当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此,本文对泰安市林业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泰安市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为人们营造舒适及健康的生存环境奠定基础。
2021-09-08文章以六合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守护下的森林公园规划进行研究,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森林公园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园林设计师面临的最新挑战。希望通过本次方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具体实践,结合对生态保护红线作用及功能的认知,从森林公园的红线划定、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森林环境容量以及各资源系统的协调等方面着手,研究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守护下的森林公园规划的相关方法、原则与基本模式;科学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加强森林公园经营,实现森林可持续发
2021-08-24湖南省怀化市是全省森林覆盖率第二的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必须重视森林生态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也在不断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关键要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分析森林生态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够为湖南省怀化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2021-08-23林业资源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加强林区保护管理,提高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灾和病虫害是当前林区保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防控工作不到位,就会为林区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对于林业管理部门来说,就要构建高效的管控机制,重点排查火灾隐患,采取多种手段消灭病虫害,确保林区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林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
2021-08-23雷竹成林的抚育管理1.1劈山。成材的雷竹林,如林内生有杂草灌木,不仅使林地水分和肥分被争夺,使地力减退,也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必须把杂草灌木砍除干净,留置地下,任其腐烂,作为肥料,这项工作叫做劈山。一般每年最好能进行1~2次劈山。第1次在冬末春初,结合砍竹时进行。第2次在小满之后,新竹长成和新鞭即将开始发育时进行。1.2松土。可在出笋成竹后的夏季和冬季进行。
2021-08-20中阳县属于黄河中游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多年来,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中阳县森林资源保有量不断提升,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加强中阳县森林资源保护,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要。
2021-08-14通过阐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分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的当下状况,剖析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既要引入科技治理措施、完善治理修复相关政策,更要提高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提升全国人民综合素质这4项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2021-08-14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为研究内容,充分肯定了国家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勘界确权、天然林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大力培育混交林、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保护管理体系、实施人才振兴战略等发展策略。
2021-08-14人气:7537
人气:5852
人气:5224
人气:4556
人气:45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林业与环境科学
期刊人气:723
主管单位:广东省林业局
主办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2053
国内刊号:44-1723/S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