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评估

  2021-09-16    1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本文通过对其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析,认定其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评估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和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为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生态价值
  • 自然属性
  • 评估
  • 加入收藏

为了进一步推进吉林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笔者对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科学的评估,以期为该保护区的整合优化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有效依据。


1、自然保护区概况


1.1基本情况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抚松县东南部,地处长白山主峰西坡,包括头道松花江上游(漫江)水体及两岸森林,是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和笃斯越桔集中分布区,地理坐标为E127°33'25″~127°47'04″,N41°50'06″~41°59'52″,保护区东西极宽16.2km,南北极长17.6km,东部和东南部紧邻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5月31日,经国务院审定,确定为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面积及功能分区

保护区总面积1335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299hm2,缓冲区面积3703hm2,实验区面积4348hm2,即核心保护区面积9002hm2,一般控制区面积4348hm2。

1.3主要保护对象与保护价值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和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

1.3.1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松花江源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头道松花江上游的水源涵养林。

1.3.2笃斯越桔

保护区内野生笃斯越桔分布面积小,但较为密集。目前,野生笃斯越桔在吉林省乃至我国东北地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属于易受人为干扰的保护物种;具有长白山地区独特性的藓类沼泽湿地,主要包括黄花落叶松—笃斯越桔—臌囊薹草—苔藓沼泽[1]。

1.3.3中华秋沙鸭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期存活下来的物种,为中国特种稀有鸟类,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分布区域狭窄,且数量极其稀少,现仅存约2000只。据文献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吉林省有关中华秋沙鸭繁殖地的记录仅局限在长白山保护区及其周边,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抚松漫江繁殖地与集安鸭绿江、吉林松花江停歇地。漫江流域中华秋沙鸭迁徙停歇与栖息繁殖地一直受到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学者的广泛关注。2015—2016年经观测,保护区内栖息活动的中华秋沙鸭达到136只左右,为世界东亚范围繁殖种群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2]。

1.3.4其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包括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黄檗、紫椴、钻天柳、野大豆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金雕、紫貂、原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2]。


2、评估方法


参照《吉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技术规范(试用稿)》中的相关标准,将自然属性划分为原真性、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脆弱性6个评价因子;将生态价值划分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4个评价因子,本次评估主要通过以上10个因子作为主要评估内容,通过分析保护区的资源现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分级评分,从而确定该保护区的建设类型、类别和级别。


3、评价因子与结果


3.1原真性

保护区内林地总面积13024.48hm2,其中,天然林面积9799.75hm2,占保护区面积的73.41%;成过熟林面积7161.1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3.6%,均超过保护区总面积的40%,说明原始次生林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自然生境较好。

依据评估标准,该保护区自然属性中的原真性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8分。

3.2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是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内景观结构复杂,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多样,层次丰富,有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物等。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206种,植物676种,脊椎野生动物269种。保护区内分布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且处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指定的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之内,属生物富集分布区。

依据评估标准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级为Ⅰ级,评估分数为12分。

3.3典型性

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是地带性植被,基本保持原始状态,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臭冷杉,阔叶树种主要有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蒙古栎,在长白山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本保持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中华秋沙鸭是全球濒危物种,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该保护区栖息繁衍,是吉林省典型集中分布区之一。

依据评估标准保护区的自然属性具有次典型性,评价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8分。

3.4稀有性

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包括6种乔木,1种草本植物。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东北红豆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松、钻天柳、水曲柳、黄檗、紫椴、野大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中华秋沙鸭、金雕、紫貂和原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2]。特别是中华秋沙鸭属全球濒危鸟类,也是东北亚地区最濒危的水禽之一,全球不到2000只。2002年以后,中华秋沙鸭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濒危(E)物种,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

综上所述,保护区位于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内,保护物种比较稀有。依据评估标准分析,保护地稀有性综合评价为比较稀有,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8分。

3.5完整性

该保护区面积13350hm2,属于中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之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7.4%。保护区基本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效保护现有保护区范围内主要保护对象,能基本维持保护区内主要保护物种最小存活种群,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华秋沙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繁殖地。

依据评估标准,该保护地完整性综合评价为较为完整,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8分。

3.6脆弱性

抚松县位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而保护区处于抚松县境内。天然植被群落、湿地水系受到干扰和破坏时,通过人工管理和自然恢复,很难恢复到原有生态系统的水平,故属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依据评估标准,保护区自然属性因素中脆弱性因子评价等级为Ⅰ级,评估分数为10分。

3.7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按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类,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灌草丛、湿地、裸地、水系,具体见表2。采用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3]。该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74475743元,保护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3032元·hm-2。

该保护区主要以陆地生态系统为主,湿地生态系统为辅,经计算保护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于32500元·hm-2的标准,综合分析确定该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中等水平,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6分。

3.8科研价值

保护区内的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的保护、野生笃斯越橘与藓类沼泽湿地,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科研人员对保护区内的中华秋沙鸭迁徙动态与规律、繁殖种群分布与数量、迁徙停歇与繁殖生境选择等课题都在进行深入研究。

依据评估标准,该保护区科研价值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5分。

3.9观赏价值

头道松花江流经保护区,头道松花江上游水域宽阔,流水潺潺。除了水域景观资源,保护区峰峦叠叠,草树萋萋,珍奇名贵的松、椴、桦、楸、曲柳等树木,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可谓苍松翠柏、松涛阵阵、巨树参天、枝条摇曳、万木峥嵘。保护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依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50298-2018)景观等级评价标准,评定为二级景源。

按照保护区生态价值因素中的观赏因子评估标准分析,评估等级为Ⅱ级,评估分数为5分。

3.10文化价值

该保护区位于松江河林业局经营范围内,天然林停采前,长久以来以森林采伐为主,因此形成了森林采伐习俗,包括特有的采伐工艺、采伐工具和采伐号子,是林业行业独有的不可或缺的林业发展历史生产生活文化。另外,近年来研究发现,1935—1939年,抗联二军六师在现今的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频繁发生过抗联活动,尤其是现黑河林场至老黑河(池南区)遗址之间为主要活动轨迹,因此,保护区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按照保护区生态价值因素中的文化价值评估标准分析,评估等级为Ⅲ级,评估分数为3分。


4、评估结果分析


各类自然保护地均以保护区的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评估结果作为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经评估,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属性评估分数为64分,生态价值评估分数为19分,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综合评估分数为73分,综合评估分数≥70分,该保护区满足保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建议保留,见表3。


5、建议


5.1合理区划功能区

保护区缓冲区以北,秃尾巴河以南,包括乔木林地、沼泽地、秃尾巴河水域等区域与缓冲区相邻,没有明显的自然地形界限,且与现有缓冲区具有同等保护功能优势,是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保护空缺地,主要保护对象及其依存的自然环境应划入相应保护区内。该保护地按照自然地形明显界限调整和优化边界科学合理且具有实际操作性。

5.2妥善处理一般矛盾冲突

保护区内的有争议地块均处于保护区边缘,调出保护区管理范围,对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影响较小,有利于保护区管理和有效实现保护功能,因此,在遵循国家、省发布的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调整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不造成明显影响的可采取依法依规调整范围等措施予以妥善处理解决。

5.3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2018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由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全面工作,在人员配置和监测设备上存在缺口。同时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保护管理方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建议设置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与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毗邻自然保护区的沟通机制,协同构建长白山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的整体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2018.

[2]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Z].2018.

[3]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08):1243-1254.


文章来源:汪爽.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评估[J].农业与技术,2021,41(17):122-1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林业科学研究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期刊人气:145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1498

国内刊号:11-1221/S

邮发代号:80-717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