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建设数学建模系列通识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践”,结合针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形成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大内容,构建具有明显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1、研究背景和现状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本科教学中对“数学建模课程群”进行创新实践性建设,将数学建模的思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启发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本科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逐步探索和培养系统思维、实践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尤其,数学建模思维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建设”中,要求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推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工程专业建设从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转型,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数学建模的创新性训练,为培养复杂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创新实践培养势在必行。
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与数学的桥梁。数学建模的构建过程来源于对实际背景问题的简化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描述问题和分析,最后利用数学软件进行结果预测。
在数学建模思维的学习和养成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不是依靠单一数学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的系统知识加以实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不足以掌握每一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组建具有不同知识架构的人才在一起研究和开发,进而启发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结合此过程可以明显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科研攻关的能力。
所以,本研究将数学建模课程群建设作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通过建设系列通识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践”等课程群实现这一目标,并且结合“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来检验教学目的,形成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大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的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驱动本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2.1建立注重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结合工科类专业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成: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大类。通过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形成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1)理论教学侧重于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以通识课“数学建模”为主;(2)应用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通识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实践”为主;(3)竞技培训看重提高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暑期数学建模培训为主。
2.2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工科专业特色
为了使数学建模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对数学建模课程群的教学体系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加强理论与实验课程间的纵向联系,加深理论方法的融合和促进;另一方面注重数学各课程与专业背景问题的横向联系,延伸数学的实际应用领域。在讲解数学建模有关课程时,不单单是介绍抽象的数学公式,而是多引用专业背景的问题分析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与专业的联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专业需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将一些比较完整的数学模型(如:地震勘探反演地层结构、油气田开发方案优化、机械结构设计参数优选等问题)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学生传授,促进学生尽快领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利用粉笔黑板做板书,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思维。现代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应用意义的体现,以理论知识讲授为基础,利用当今流行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多元化”的授课方法。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引入慕课或微课的形式,嵌入国家精品课或省级精品课的授课片段作为辅助内容,更加有利于本科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习兴趣。
2.4融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融入更多的教学案例,开阔学生知识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等功能演示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使内容更形象、生动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与展望
通过建设系列通识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实践”,构建数学建模课程群,将数学建模思维训练引入大学课堂,受益的学生扩大到全校工科专业,甚至于文科类专业,并且结合“暑期数学建模培训”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来检验教学目的,形成理论、软件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应用实践教学和竞技培训3大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强化工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索精神,阶梯式、递进式、渐进式的创新实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形成具有明显的培养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学以致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军成,陈国华,刘成志,杨炼,邓华.基于学科竞赛驱动培养地方院校数学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9(11):32-35.
[2]江安,王娟.数学建模课程融入应用型本科数学教育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9):39-40.
[3]阎晨光,苏连青,孙晓岭.基于数学建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37-38,41.
[4]刘凤秋,毕卉,陈东彦,李冬梅.数学建模集中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46-47.
[5]刘保东,王丰晓,齐炳和.创新驱动下的数学建模与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6.5(04):14-18.
[6]张福玲.科学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创建具有师范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80-81.
[7]王玮明,赵才地,徐安察,连新泽,林望,安荣,郭正光,张笑钦.应用数学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15.34(03):21-24,27.
[8]李冬梅,陈东彦,宋显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考核方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7):52-53.
刘今子,郭立丰.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驱动本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4):51-52.
基金:2018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OBE教育理念指导下普通本科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180060);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项目编号:GBB1318022);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案例教学支撑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BB1318027);2018年,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CX_JG10_2018).
分享:
玩家凭借一张地图,利用初始资金购买一定数量的水和食物(包括食品和其他日常用品),从起点出发,在沙漠中行走。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天气,也可在矿山、村庄补充资金或资源,目标是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并保留尽可能多的资金。游戏开始的时间为第0天,玩家位于起点。玩家必须在截止日期或之前到达终点,到达终点后该玩家的戏结束。
2020-11-27《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面涵盖广且学科交叉广泛;同时《数学建模》的很多知识点以《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很多知识点加大了高职高专学生透彻理解《数学建模》内容的难度与深度,继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兴趣。
2020-07-10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被认为是2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其在生物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等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与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同样也可以运用博弈论构建数学模型,解析社会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本文用约翰•纳什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思想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2020-07-10数学建模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简单化、抽象化,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求解需要借助计算机计算才能完成。MATLAB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科学计算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图像可视化等功能。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MATLAB是普遍应用的软件。
2020-07-1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应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数学建模竞赛就是检验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一项重要赛事。数模竞赛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90年代我国开始举办,参与竞赛的院校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20-07-10诚然,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确实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对高职教育体制和高职数学建模微观教育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笔者希望与同行一道,无怨无悔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2020-07-10笔者带领所在团队,通过10年的探索实践,在理论成果方面,出版了专著《高职数学建模案例教学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教材《应用数学》(上、下,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为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了教材《数学建模及典型的案例分析》(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020-07-10目前,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建模金课建设的研究尚少。笔者结合从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竞赛指导十几年的经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特色,从数学建模素养、探究式教学模式、成果为本的评价方式三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建模金课的课程设计原则,从分层级教学组织、线上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多层次考核四方面探讨金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2020-07-10老师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建模教学的质量。
2020-07-10《数学模型》课程能够将背景分析、数学建模、求解方法、软件编程、回归检验和论文撰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大学生尝试独立进行知识应用、实验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良好环境,是大学生形成主导地位的锻炼机会。在《数学模型》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学习、大数据的应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
2020-07-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数学
期刊人气:1489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9847
国内刊号:42-1184/O1
邮发代号:38-61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3
影响因子:0.322
影响因子:0.3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