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当前国民经济日益提升的时代里,食品安全卫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尤其是在食品包装的应用上,纳米材料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围绕食品包装中纳米材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当前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发展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升,也提高了对食品包装的要求,食品包装行业面临着来自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挑战。我国的纳米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20世纪90年代才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1]。纳米包装材料的应用是在纳米技术领域的重中之重,相对其他包装材料而言,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文章选择深入分析并探讨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对于包装材料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1、纳米包装材料概述
在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大多以聚合物的纳米材料为核心方向。简言之,聚合物的纳米材料是在柔性高分子聚合物中,融入纳米粒子或微粒子。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应用纳米材料包装。与此同时,纳米技术也一直在不断更新,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辅以新的纳米技术支持,形成新型纳米材料。目前,纳米颗粒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即利用金属和无机聚合物等。而无机纳米材料与有机复合物相结合,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目前,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2.1 纳米保鲜材料的应用
(1)纳米银包装材料
果实成熟后还会不断释放出乙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对果实的包装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适合的包装材料,无法为果蔬食品提供良好的保存或运输条件,导致果蔬快速变质或腐烂,损害经济效益[2]。因此,为了保证果蔬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的新鲜程度,传统方法采用乙烯吸收剂将过量乙烯吸收,然而效果并不明显。而在果蔬包装材料中应用适量的纳米银粒子,该粒子和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既达到了降低乙烯含量的目的,又能够实现果蔬保鲜的效果。纳米银保鲜的原理为,在光催化反应和接触反应的双重作用下,纳米银离子具有杀菌抗菌的效果,纳米银粒子的直径不断缩小,抑菌作用却逐渐增强。因此,为了确保果蔬食品的新鲜程度,将适量纳米银粒子加入包装材料中,将提升乙烯氧化速度。由于纳米银粒子的自身性质稳定,因此在食品保鲜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2)纳米二氧化钛包装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属于一种光催化剂,但其激发条件为340~350nm紫外光,既能够有效屏蔽紫外光,又能够抑制食品的氧化反应,大大压制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生长空间。对于大多数食物来说,紫外线的照射将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维生素也会被破坏。而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应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该现象的发生,留住了食品中的养分,也将食品的储藏时间加以延长。纳米二氧化钛包装材料十分环保,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了食品保鲜的效果[3]。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选择将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与抗菌剂同时应用,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2.2 纳米抗菌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
纳米复合材料的清洁能力首屈一指,既能压制微生物的传播,又能抑制病毒的传播。将增效剂和纳米无机抑菌剂融入材料中,可形成一种较为常见的材料——抑菌薄膜。在光催化的作用下,抑菌薄膜中的蛋白发生突变,形成沉淀。纳米抗菌材料的生产也十分便捷,无须购买新型设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根据使用要求,将纳米无机抗菌剂加入即可。相关实验数据显示,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包装也能满足相关标准,可将纳米氧化锌粒子与银系抗菌剂相结合,实现材料的抗菌性的有效提高。
2.3 纳米阻隔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
在纳米技术领域,阻隔材料的应用也十分常见。顾名思义,阻隔材料具有阻隔性,既能阻隔水蒸气,也能阻隔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在啤酒等材料的包装中,纳米阻隔材料包装的应用范围较广,在该领域受到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其的气体阻隔性良好,该材料的其他特点也吸引了包装生产者[4]。第一,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保存食材的时间较久;第二,包装材料的质量较为轻便,大大减少了运输的费用。除却直接将纳米复合材料融入传统包装材料中,纳米涂覆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常见。相对而言,纳米涂覆技术具有简洁、便利、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还能够调整材料界面的物理性。
3、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纳米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条件,目前成效十分显著。在纳米技术生产的应用中,纳米银粒子是一种耐光、耐热、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无机材料。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既能够实现食品储藏时间的有效延长,又能够保证养分不会流失。在包装材料中,融入适量的纳米银粒子,能够增添抗菌和杀菌的作用。因此,在食品包装中根据需求合理应用纳米材料,在保证食品安全性的前提下,既能实现有效抗菌、抑菌,又能使食品的保质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刘同庆.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164.
[2]王莹.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J].现代食品,2019(11):141-143.
[3]张明月,黎彧,吴梁鹏.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8,39(9):78-85.
[4]吴鑫,章志超.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J].现代食品,2018(4):78-81.
方强.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51.
分享:
物理调理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热处理、超声波、微波、高压和搅拌等几种方式。热处理通过加热对食品进行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软化、干燥等目的;超声波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的机械振动和空化作用,对食品进行破碎、混合、乳化等处理;微波利用微波能量的快速传递,使食品内部和表面同时受热,实现快速加热、干燥、杀菌等目的;
2024-11-14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具有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特点,对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利用合作社的模式集中资源、共同投资,并共享收益。
2023-11-02山葵(Eutrema wasabi)是十字花科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栽培起源于日本,经过日本野生种驯化而来。山葵是一种喜阴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为8~20 ℃,遮阴度为60%左右,需要栽培于通风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中。山葵中富含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6],山葵内的硫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产生异硫氰酸酯。
2023-10-12我国作为肉类产品生产大国,每年肉类的生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0%,我国的牛肉产量正逐年递增,牛肉是仅次于猪肉和禽肉的第三大类肉制品,在我国的肉类产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酱牛肉是酱肉类的典型代表,富含营养物质,具有滋养脾胃和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
2023-10-12甜面酱作为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是在吸水熟化后的小麦粉中加入米曲霉等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咸中带甜、酱香浓郁,适宜佐餐和烹饪,深受大众喜爱。传统方式生产甜面酱主要是利用自然菌种制曲发酵,耗时长且质量不稳定,因此,目前多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甜面酱,如在小麦粉中接种纯种沪酿3.042米曲霉制曲后保温发酵而成,周期短、安全性高。
2023-10-11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俗名美国水蛙 ,原产于北美洲地区,现已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的主要养殖种类。牛蛙可食用部分可分为牛蛙腿、前胸和躯干,其中牛蛙腿占总可食用部分质量的约60%,牛蛙腿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鲜食为主[2]。牛蛙肉水分含量较高,在宰杀后,即使处于冷藏条件下,肌肉也易失水,烹饪后其咀嚼性和口感较柴,
2023-10-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该研究基于此,采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供应链机制等知识,在食品供应链视角下,以我国的食品安全措施和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对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和销售等流程提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并给予一些合理建议。
2023-07-05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饵块是云南民间常制食物,食前可切为块、丝或片状,烹食方法多样,风味各异[1]。饵块一般由大米、玉米或糯米加工制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被霉菌侵染。
2021-12-08正山小种红茶仅产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星村镇桐木村一带,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滋味浓厚而醇,具独一无二的“桂圆香气”并其优异而独特品质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关,也与特殊的传统加工工艺密切相关。武夷传统正山小种在初制阶段通过燃烧松柴加热萎凋,在精制阶段的干燥烘焙过程中要闷燃松茗产生大量烟气,让茶叶吸附。
2021-11-18如今茶饮料在国内市场备受欢迎,茶饮料对于体育运动员保健作用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适度兴奋、消除疲劳、调节状态、补充糖分、提供养分和增强能力六个方面对运动员饮用茶饮料的保健作用影响做出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正确饮用茶饮料的策略,以帮助运动员合理饮用茶饮料,提高自身的运动功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2021-11-17人气:6940
人气:2992
人气:2453
人气:2400
人气:21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期刊人气:3313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2-6630
国内刊号:11-2206/TS
邮发代号:2-439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364
影响因子:1.21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37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